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诗文默写填空。
    1. (1)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 (2)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3. (3)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豪情的句子是:
    4. (4)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5. (5) 《满江红》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反而蔑视的句子是:
  • 1. 名著阅读。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为我们描绘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儒林群相,批判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腐蚀毒害。作者在小说开头部分着力塑造了两个年纪老大、热衷科举的穷儒生,他们是头撞号板的和中举发疯的。作者以悲愤和辛酸的笔触,写出了他们人格的扭曲和堕落。

  •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B . 随着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的放映,让我们了解了国家在各领域中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C . 在语文综合实践中,“阳光阅读”的开展与策划,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D . 央视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仅让观众深刻领悟到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而且更能让观众在歌手的演绎中领略到诗词的音韵之美。
  • 1.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簇新    绰号    洋溢    如坐针毡 B . 装饰    伤疤    顷刻    不屑置辨 C . 苍茫    旗帜    憋闷    异想天开 D . 熄灭    惦记    熏陶    战战兢兢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héng)    (suì)洞    (chǔn)笨    一气(hē)成 B . (jiě)报     海(ōu)     礼(pìn)      拳打脚(tī) C . (duó)手     (liǔ)绞    夹(ǎo)       无(yuán)无故 D . (wō)      恐(hè)     (lǐn)稍      (xuè)雨腥风
  •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2月4日,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一场普通的毕业典礼备受关注。81岁的“奶奶同学”薛敏修完成了所有专升本课程的学习,在这一天拿到了天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本科毕业证书,而为了这一刻她已经奋斗了整整四年。

        2014年,77岁的薛敏修进入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她成了“身边的榜样”,成为老师和同学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她每天都是凌晨5点起床,基本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她说:“只要学习我就高兴,学习我就有收获。”

        她会五门语言(中文、英语、法语、俄语、拉丁语),还会用制表、修图等软件,确实令人惊叹!

    要求: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请从“梦想”“坚持”“榜样”“学无止境”“勇于挑战”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刘世河

        ①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

        ③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一条小河蜿蜒而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

        ④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

        ⑤母亲常说:“这炊烟呀,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⑥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⑦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⑧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问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⑨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便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一匿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农。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⑩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班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

        ⑪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憩,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

        ⑫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选自《文苑·经典羡文》,有删改)

    1. (1) 请你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
    2. (2) 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

      ①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②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赏析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3. (3) 第⑩⑪段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
    4. (4) 最后一段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
  •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面相与品相

        ①人啊,露得最多的是这张脸,最爱遮掩的,也是这张脸。击剑运动员训练比赛,先得把脸罩起来。江洋大盗与窃贼,都爱扮成蒙面人,只露两眼。人害臊,不好意思,失态掩饰的也都是脸。

        ②可见,人在面孔这张脸之外还有一张脸,一张显露道德和觉悟、自尊和自律的脸。如此说来,人就有了两张脸,一张面孔的脸,一张德行的脸。面孔脸是爹妈给的,不可改变,他人不能说三道四,我叫它面相;德行脸是后天自修来的,可以改变,可予以道德褒贬和舆论监督,我称其为品相。

        ③若再谛视,发现人们对两张脸的重视程度大不一样。具体分三种情况:一日“面相与品相并重”;二日“面相第一,品相第二”;三日“为了面相,不惜品相”。以当今某些成年人的基本倾向而言,若说“重面相,轻品相”,至少不离大谱。

        ④个人愚见,第一,第二种情况都属可以理解,第三种若不危害社会不违法也管不着。但若就“重面相,轻品相”说道说道,该不算“狗拿耗子”。

        ⑤有种说法叫“读书是女性的深度美容”,是从提高修养、改变气质意义上讲美的塑造的,说的主要就是品相。其实,不只女性,男性也如此。可无论人数还是程度上,人们往往更注重表层,不大关注“深度”。不信睁眼看看,没病也动刀,无恙也花钱,还有种种膜、霜、膏、素、水儿……投入的就是这张脸。可你若问问他们在“深度美容”上投入了多少,恐怕自己都脸红。或许,这是个别,可一谈表层美容就津津乐道就来神,一说“深度美容”就打不起精神就犯困,一本书捧一年读不完,却断不是个别的现象。

        ⑥现实中,“重面相,轻品相”以至“有面相,无品相”的戏剧不时上演。莫看西装革履,珠光宝气,人五人六,照样脸拾掇得很光鲜,事做得很难看。他们不讲公义、不讲公德、不讲规则,损人利己、贪占便宜,不尽义务、只享权利。像某些人,洋溢着满满的优越感,啥事都一“抢”字。抢倒是抢到了,可脸却没有了。

        ⑦《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后来,曹丕在《与王朗书》中进一步阐发:“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无疑,这里说的是人的品相,且是事关身后的品相。现今有句时语叫“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说脸决定了能否第一眼就喜欢这个人,才华决定了能否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品内涵。古言时语,何其一致!

    1. (1) 揣摩第④段画线句子,品析这句话的语言表达效果。
    2. (2) 研读第⑤段,指出文段最主要的一种论证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3. (3) 如果将下面的材料放到文中作为论据,你认为放到哪一段合适?

      某女明星长相漂亮,拥有众多“粉丝”,拿着巨额片酬,却很少承担社会责任,偶尔参加公益活动,也只是蹭热点,还弄出诈捐、逃税的丑闻。

    4. (4) 第⑦段引用“古言”“时语”,想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5. (5) 有人从文中发现了商机,准备开一家“深度美容院”,请你为这家美容院写一句广告词。
  •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 (1) 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 (2) 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 1. 班级开展“走近‘锐词”’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 (1) 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有关“锐词”的材料。根据材料,说说什么是“锐词”。

      材料一:锐词: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意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做出全面部署。

      材料二:锐词:四海八荒体  随着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播出而出现的网络流行文体,句式特点为:句中要带有“四海八荒”几个字。如“四海八荒中最美的上神”“四海八荒谁敢惹帝君”“四海八荒中谁比得了太子夜华”等。比如你想称赞一个姑娘美,只会说倾国倾城就落伍了,要说“四海八荒第一绝色”。

      材料三:近年来的一些锐词:一带一路,人工智能,共享单车,无人超市,两免一补,厕所革命,二次元,电竞。

    2. (2) 根据下面材料,提炼出一个“锐词”。

      材料四:在2017年底结束的利比里亚总统大选中,51岁的前AC米兰传奇球星乔治·维阿,成为利比里亚新爱统。维阿从小就展露出足球天赋,逐渐成长为世界级球星。也曾囊括世界足球先生、欧洲足球先生及非洲足球先生的称号,如今则以首位“球星总统”的荣誉再次创造历史。

    3. (3) 就“‘锐词’要不要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班上展开辩论。反方同学认为:不必收入,因为社会发展很快,“锐词”很快就会过时。如果你是正方同学,你将怎样反驳?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