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2九下·龙岗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鲁智深、武松和李逵都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英雄好汉。 B . 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到了,我校师生欢聚一堂,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歌舞晚会,大家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C . 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舍生取义的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努力奋斗。 D . 研究证实,杂乱的环境的确会让人困倦和无精打采
  • 1. (2022九下·龙岗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雨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责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节选自《墨子·贵义》)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故患有所不

      不若手足之贵也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事莫贵于义也。

    4. (4) 两文都很推崇“义”,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是(    )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2017年7月6日,来自哈尔滨的侯爽在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站出来,在高空中同闹事乘客

      搏斗,维护了飞机上全体人员的安全。

    5. (5) 【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的观点。
  • 1. (2022九下·龙岗期中) 下列句子顺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智能高铁”列车具备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等功能。

    ②“智能高铁”是近两年来突然兴起的一个概念,是未来中国高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③同时将实现全面电子客票、全程畅通出行、智能引导等综合运输服务。

    ④最终实现我国高铁的智能化。

    ⑤按照铁路专家的解释,“智能高铁”是利用大数据、北斗定位、5G通信等先进技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铁技术集成融合。

    A . ⑤①③②④ B . ⑤③②①④ C . ②③④①⑤ D . ②⑤①③④
  • 1. (2022九下·龙岗期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上下五千年,知名的书法家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王羲之不是继往开来的宗师。 B . 琴棋书画,博大精深,玄妙无穷。它在纵横线条中凝聚哲思,于黑白方圆中演绎热情。 C . 虽然好天气让百姓的菜篮子轻松了,却让不少蔬菜批发商、商户和菜农发了愁。 D . 《儒林外史》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主要描写了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 1. (2022九下·龙岗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儿童读物是否需要分级

    【新闻事件】

        “杀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人吓死”“尸体不见了,你听过这首歌谣吗?”.…

        近日,有媒体报道,武汉的童先生在今年刚上学的孩子的读物中发现了一本《恐怖童谣》,书里面有很多杀人、抛尸的细节,自己看了都疹得慌,然而孩子对这些却表现得很是茫然,这让童先生很为孩子担忧,也对读物推荐机构颇有微词。

        随即,在北京某图书大厦,搜狐网记者查询到了童先生提及的图书信息。信息显示,这是一本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有书号,放置货架位置为“文学部”,不过,库存为“0”。“这其实是一本悬疑推理类图书,就是一本文学作品,不是少儿书。”读者周女士表示,每本图书在封底上都有上架建议,其实就是简单的图书分类,家长很容易甄别是不是童书,但由于阅历所限,孩子自己买书的话,可能比较容易受‘童谣’二字误导。”

    【网友声音】

        网友别样花华:这样的书可以出版吗?出版社和作者为了挣钱已经疯了……

        网友蝴蝶为谁:书籍本来就是分类的,书店也不是童年店,家长要管好自己的孩子,家长有些小题大做,草木皆兵了.…

        网友一卷书页:9月初,就有媒体曝光了从境外网站流入的“雅典视频”,孩子们熟悉的卡通形象在视频中演绎起血腥暴力色情的情节,这难道不会我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吗?很多地方的图书市场,恐怖、惊悚题材的书籍和儿童书籍一起摆放在书店中,真让人担心呀……

    【相关评论】

        “纯粹以恐怖情节来哗众取宠的恐怖、惊悚类图书的确应该严格管制,但是,对于有较高审美价值及教育意义的恐怖类作品,还是应当允许其出版,以保护文学艺术创作和未成年人读此类作品的权利。”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秦涛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东方网5月5日)

        “身为父母,肯定不愿意孩子读太多恐怖、血腥细节的书,担心引发孩子模仿或者心理受影响。”一位家长说,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难以全面顾及孩子的读物选择问题,“除了打击非法少儿出版物外,还希望能将不适宜未成人阅读的字样印在图书封面上,给家长、书店,也给小读者自己做个参考”。(《藏在书里的“大灰狼”》(检察日报6月12日)

        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推出中国首个“儿童青少年图书分级研发标准”,属于阅读分级,对提升孩子阅读能力比较有帮助,与图书分级还不一样。

        “我们所说的图书分级,是尽量避免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提早接触到不好的内容、避免他们去模仿等,这对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必要。”

        至于具体细则,袁晓峰建议,可以按年龄划分:比如什么书14岁以下的孩子可以读,什么书成年后可以读等等,“再结合书的内容确定分级方式,类似电影分级”。

        袁晓峰觉得,出版机构首先要负起相应有的责任,非少儿读物要有明确标识,销售方要将图书合理分类,按照标准严格执行,把合适的书卖给合适的读者,慢慢社会达成共识,类似“恐怖童谣”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少。(《图书分级,迫在眉睫》未来网6月9日)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陈一天对此有不同的观点,在他看来,让书店销售人员分析判断哪一本书适合,哪一本书不适合,显然不现实。“尽管书店要承担责任,但是因为缺少‘合适’与‘不合适’的标准,很难准确判断所出售的每一本书是否适合未成年人阅读。”“其实出版条例中已有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进行区别对待的含义,不过因为缺少统一的、明示的责任要求,而没有得到实际落实。”陈一天指出。

    (《儿童阅读分级:你选对书了吗?》搜狐网10月17日)

    1. (1) 请用简洁明了的一句话概括【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
    2. (2) 下列内容与上述材料不符的一项是(   )
    3. (3) 你认为我国儿童读物是否需要建立像电影一样的分级制度?结合上述材料,阐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 1. (2022九下·龙岗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面对那个人,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才能感受人情的温暖;面对那件事,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才能明白生活的真谛;面对那处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才能体会自然的美好。 生活中,需要我们静下心来面对的还有很多很多……

    请以“静下心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不得抄袭、套作  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1. (2022九下·龙岗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科协2014年启动的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科普中国”栏目和互联网+科普活动,已经成为科学传播领域的响亮品牌。“科普中国”各栏目频道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模式,与人民网、新华网、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上线1年的科普信息内容资源已达1.5TB,累计浏览量和传播量达到50亿人次。中国科普研究所王康友所长认为,我国目前有6亿多网民,其中多数人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

    材料二:

        科普工作是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5年前的科普主要依靠文字、展板、场馆等传统手段传播科学技术。尽管全国建有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但与十几亿人口和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平台的现状极不对等。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发展,还存在着先进科学知识仅被少数人掌握、大多数人提升较慢的现象。要全面提升,就要转变工作思路,让互联网公司投身进来。在传播内容、方式、主题上,多思考公众需要,根据公众的自我选择意识,化公众被动接受为主动需要,利用云计算、云平台等分析工具,分析公众的搜索习惯,精准推送内容,做到因人而异,按菜单点菜。另外,也要完善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的机制。

    材料三:

    项目

        年份

    科普方式

    传统科普方式占有率

    我国公民参与比例

    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

    2012年

    传统方式

    83%

    23.5%

    3.27%

    2017年

    传统方式、PPP模式、互联网+

    46%

    53.4%

    6.20%

    材料四:

        科普事业的持续发展,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要有机结合,事业和产业并举,产业是事业的有力补充。截至目前,我国科普产业总体来说仍散、小、弱,市场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科学家参与传播的机制不够完善,多数科学传播工作还没有变成“有利可图”的事。商业氛围能让科学传播事业有较好的市场保障,一些科普节目要面向市场盈利。再说,开展科学基金资助活动,让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变得家喻户晓。

    1. (1) 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2. (2) 分析材料三,归纳出三条有意义的结论。
    3. (3)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让科普工作有更好的发展?
  • 1. (2022九下·龙岗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2. (2) 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3. (3)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4. (4) 何处望神州?。(辛弃疾《南乡子》)
    5. (5) 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 (6)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7. (7) ,教然后知困。(《虽有佳肴》)
    8. (8)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9. (9)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10. (10)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11. (11) 《爱莲说》中用来形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君子之风的句子是“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鸡蛋小面包

    [西班牙]胡丽塔·尼古拉斯

        在餐桌上我们从来不说话,因此我很吃惊妈妈给我讲在鱼店听到的事。有人告诉她一位女士非常需要一个女孩为她读书。

        “我想到了你。你已经12岁了,书读得很好。特别是——鱼店老板亲口告诉我,那一家人花钱如流水,那位女士有很多珠宝首饰。这是你的任务,明白了吗,丫头?”

        那天晚上我睡得很不好。可能妈妈说的有道理,我们家实在太穷了,但我还是因此痛恨她。因为这个,也因为她藏在食品柜后面的那瓶葡萄酒。

        我刚离开学校,手里拿着写有地址的纸条。我拖着脚慢慢走,这样就能晚到一些。我的腿又细又长,所有袜子都会往下掉。今天,我的袜子就像两个厌倦了总是演奏同一首曲子的手风琴一样,懒洋洋地滑下来,堆在一起。我不打算把它们提上去。

        在卡维萨大街的那个街角,有一个男人正在弹吉他,旁边有一只流浪狗安静地听着,他给那只狗戴了一顶红帽子和一副小小的大阳镜。

        我一路看着门牌号,在一个大门前停了下来。一个一头黑色卷发的女人把我带到了一个宽敞明亮的起居室。一位夫人坐在一把大扶手椅上,面带微笑看着我。她应该上了年纪,脸上满是细细的皱纹,但是引起我注意的是那双几乎透明的眼睛。“你好,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我叫……嘉芙列拉,12岁了。我很会读书。”

        “多好听的名字呀!嘉芙列拉。我叫恩里克塔,83岁了,我也很会读书。”

        我似乎听到她嗓子里发出一点很细微的声音,那是她在笑。

        “你想吃午后点心吗?”

        她旁边桌子上有一个盘子,里面装有两块包着金纸的圆形鸡蛋小面包。我激动得差点晕倒。我开始剥去小面包上的皱褶包装纸,好狠狠地咬上一口。

        “对我来说,读书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但是我眼睛看不见了。”

        我看向她的眼睛。那双透明的眼睛认真地看着我,却看不到我。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好继续嚼着小面包。

        恩里克塔从手指上摘下一枚镶着一块大钻石的戒指,摸索着放进一个小盒子,那里面装有至少五六枚戒指,应该都是金的。她又摸索了一会儿,直到拿到一小瓶护肤霜。我的目光从她的手移到那些戒指上。她在每只手上都点上一点护肤霜,用右手从指尖到手腕均匀涂抹,接着左手又重复了同样的动作。

        我屏住呼吸,走近桌子,拿起一枚戒指。这枚戒指镶有一块绿宝石和几小块红宝石。我紧握着它,戒指直扎手心。

        恩里克塔让我去拿钢琴上面的一本书。我用拳头和另一只手托着书,小心地打开。书里有三篇故事,作者叫杜鲁门·卡波特。

        “这是几篇关于一个男人童年回忆的短篇故事。我很喜欢他的叙事手法。我想你也会感兴趣的。”

        我开始慢慢读起来:“想象一下,冬天来临时的一个早晨。设想小镇上一座老房子里的厨房……”

        我看到一个宽敞的厨房,中间有个黑色的大火炉,轰隆隆地开始燃烧;我看到窗前站着一位白头发剪得很短的老妇人,精神饱满,脸庞因风吹日晒而略显粗糙。在巴迪的陪伴下,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巴迪就是那个和她形影不离的7岁小男孩。他们年龄相差60多岁,是忘年交,因为她依然保留着一颗童稚之心。我陪他们一起去买樱桃、生姜、香草……我听到他们两人的聊天,很羡慕把他俩连接在一起的那种东西。不知不觉间,我就读到了故事末尾,回到了恩里克塔的起居室。

        她正用那双透明的眼睛看着我;我相信她用另一双眼睛,看到了我。

        “天晚了,嘉芙列拉,我不希望让你太想念妈妈。你明天可以读第二个故事,然后咱们可以聊聊感想。好吗?”

        在整个读书时间里,我已忘了手里的戒指。它应该值一大笔钱,或许她没注意到我拿了。

        另外两个故事会是什么呢?

        “我可以把另一个小面包带走吗?”

        她说当然可以。我慢慢向桌子俯下身,所有戒指都在那里。我把手伸过去,让掌心里的那枚戒指落下去。那些红宝石在闪光。然后我小心拿起那个包着金纸的鸡蛋小面包。

        我三步并作两步穿过门厅,蹦蹦跳跳地跑到了吉他手和那只化装的狗所在的街角。前面有一个灰罐头盒正期待着换种颜色。我伸出手,把金色小面包放下,那只狗吓了一跳,太阳镜掉了下来。吉他手冲我微笑起来。

    1. (1) 小说中妈妈“藏在食品柜后面的那瓶葡萄酒”,其来历最没有可能的一项是( )
    2. (2) 结合小说语境,完成下面的对话。

    3. (3) 小说结尾再次写到街角吉他手和流浪狗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4. (4) “我”本来可以完成妈妈交代的“任务”,为什么最终放弃了?结合全文探究原因。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访   梅

        小时候,对于我们这些孩子,冬天实在单调,到处是一片白。游戏也懒得去做,生活一下子变得索然无味。正难熬着,奶奶说,舅爷要来家了。我们十分高兴,盼望着他早点到。

    舅爷是个画家,听奶奶说,他名气老大,在国外办过画展。但我们翻看他的画集,却并不佩服他。他的画简单极了,每幅画都懒得去画满,往往就是那么几块几笔水墨,那蚂蚱,似乎并不就是蚂蚱,那小鱼,似乎并不就是小鱼。我们当时就嗤地笑了,觉得和我们的画差不多呢。于是乎,我们就不敬而远之了,随便着和他对话,缠他讲城市的故事,日子也觉得有些生气。一天,他提出要出外作画,大雪天里,天地一片花白,有什么可画的呢?我们很有几分( ),更有几分好奇,便闹嚷嚷地跟了他去。

        山包上雪很厚,一片凹的凸的地也没有;树上,也没有一片叶子。这里有什么可画的呢?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足足半个时辰,才拿出画夹开始画起来了。我们一眼一眼看,果然天地单调,画面更单调。

        “单调极了,”我们说,“我们给你寻些能画的色彩吧。”

        “找些什么色彩呢?”

        “譬如梅花,那花是多么的红呢!”

        “去吧,舅爷等着你们寻来最美的东西。”舅爷笑了,叮咛我们小心去寻。

        我们跑去了,先是到了东边,那是一漫斜坡,稀稀地站着几株柿树,如今光裸裸的,没有一颗红艳艳的果子,铁似的枝条衬在雪里,似乎作着沉思。再往远去,也是一片灰白。

        我们又跑到山包北边,往日里,那是个大草坝,上面有着青茵茵的草,草里长着花,黄的,红的,紫的,蓝的。可如今,雪埋得平平的,什么也没有了。

        我们又跑到山包西边,心想这儿是一定有梅的,因为长着许多树。但是,我们细细地找了,并没有什么梅,甚至连别的什么颜色的东西也没有。我们一下子都瘫在雪窝里。觉得这冬天里,实在是没有什么可画的色彩了,一时间,又觉得舅爷可笑:连色彩都没有,还谈得上什么美吗?真后悔这么跑了山包的几面坡,更后悔跟着舅爷到这里来呢。

    我们转回到舅爷那儿,十分( ),他竟已画了四张画。看见了我们,说:“孩子,寻到了吗?”

        “什么也没寻到,只是白的。”

        “好了,找到了。”

        “白的有什么意思?”

        “你们想想,天是什么,天是云,云是什么,云是蒸汽,蒸汽是什么,蒸汽是水,水是什么,水是白的。天上地下,哪一样不是白色的呢?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呢!”

    “那么说,”我们一时( )了,“什么东西里,什么时候难道都有美吗?!”

        “对了,孩子!美是到处都有的,但美却常常被人疏忽了。你们总是寻那大红大绿,可红得多了,使你烦躁,绿得多了,使你沉郁,黄得多了,使你感伤,只有这白色是无极的,是丰富的,似乎就无极得无有,丰富得荒凉了呢。”

        我们都哑然笑了。虽然听得不甚明白,但毕竟惭愧起来。而自那以后,愈来愈加深了理解,深深地后悔辜负了多少个冬天,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了。

                                                        (选自《贾平凹散文精选》,有删改)

    1. (1)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2) 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听说舅爷来家,我们高兴地盼望

      →跟随舅爷并看他作画,我们觉得画作单调

      →听舅爷讲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后,我们惭愧起来

    3. (3) 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笑”的含义。

      ①我们当时就嗤地了,觉得和我们的画差不多呢。

      ②我们都哑然了。

    4. (4) 请结合全文,说说如何才能避免“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