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头(háng)首(qiáo)紧(lēi)子(huǎng) B . 懦(qiè)侦(jí)囫(lùn)板(zhān) C . 然(mò)安(yì)字(tiè)商(gǔ) D . (chú)车(yùn)咀(jiáo)土(shàn)
  •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头鹤的尊严

    李理

    我喜欢在自然界里观察野生的鹤,也看到过很多种鹤。我去过云南的拉市海和纳帕海,见到过黑颈鹤,也去东北见过丹顶鹤、白鹤、白头鹤、白枕鹤……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全球15种鹤里最普通的一种鹤——灰鹤。

    至于原因,可能是它经常和我们朝夕相处有关。

    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我们像往常一样在保护区一带进行日常巡护。巡护车开过一片开阔的芦苇荡,我用双筒望远镜查看四周,发现远处平坦的滩涂中有一个小的凸起物。当我停下车仔细查看时,发现它好像在动。

    我觉得这是异常现象,马上往滩涂中走去。泥泞的湿地让我寸步难行,泥浆把我脚上的靴子都盖上了。我不得不停下脚步,再用望远镜看一看那物体。这下看清楚了,原来是一只灰鹤!

    在泥浆中,那只灰鹤艰难地从爬卧状态变成站立姿势,虽然站立后有些不稳,一边的翅膀有些松弛,羽毛沾满了泥浆。

    从我多年的保护经验来看,它的翅膀骨骼垂落,可能是断了,可能再也无法飞翔了……

    我继续朝它的方向前行,随后它也往远处走,好像在和我特意保持着一种距离。我怕它远离我后再受到伤害,便拼命追赶它,把脚一次次从没过膝盖的泥浆中费力拔出……

    终于,在离它只有3米远的地方,我在泥浆里用力一扑,把它抓住了。

    它用力扑腾,想摆脱我。它的力量非常大,一下子我和它都摔到了泥里。就这样,我们僵持了20秒,最后,我再次把它抱在了怀里,这回我用手攥住了它的嘴,它的眼睛一眨一眨地使劲看着我,我也看着它。

    救助鸟类这么些年,我是头一次碰到这么有个性的灰鹤。当我打开巡护车的门,要把它放进救助笼中时,我发现它看我的眼神好像在说:“我不需要救助,我要在自然中优雅地死去。”

    我静静地看着它的眼睛,被它这种眼神深深打动。于是我关上车门,带它来到水库边一个干净的水域旁,把它羽毛上的泥清洗了一下。洗干净后,我松开了双手,说了一句:“祝你好运。”

    它一下子用它那长而有力的双脚一弹,从我背后跑到了水边。它头也不回地走了大约50米远,停住了,开始整理羽毛。看得出,它越来越高兴,越来越放松了,还时不时地抖动羽毛。看到我没有跟过去,它轻松地在那里悠闲站立着。

    此后,我每天都来这里看它。它优雅的脚步是那样高贵,那样与众不同。可慢慢地,它的脚步越来越沉重,直到第四天,我看它时,它也看着我。天上其他灰鹤在上空飞过时都对它鸣叫,它却专心对着我鸣叫,鹤声嘹亮、悦耳。

    就这样,那天日落之前,它趴下了。我用望远镜看着它,没有任何挣扎也看不出任何痛苦,它优雅地死去了。

    我给了它自己选择的机会,因为翅膀断了,救助后也无法重返自然,只能在救助笼中生活,由工作人员养老送终,而这只灰鹤,个性如此顽强,那就尊重它的选择吧……

    从那时起,我记住了灰鹤与人保持的距离,100米左右,这是我现在经常给志愿者强调的人与灰鹤的警戒线距离。

    直到现在,每年都有万余只灰鹤在我面前降落,每一次,听到灰鹤鸣叫,我都会感觉幸福。

    后来,当地有个放羊的老人给我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放羊的老人说,这样的,就是头鹤。

    (选自《意林》2015年11期)

    1.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第②段说我最喜欢灰鹤是因为“它经常和我们朝夕相处”,仅仅是这个原因吗?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具体分析一下。
    3. (3) 品读画线语句,分析作者表达的内心情感。

      ①我静静地看着它的眼睛,被它这种眼神深深打动。

      ②直到现在,每年都有万余只灰鹤在我面前降落,每一次,听到灰鹤鸣叫,我都会感觉幸福。

    4. (4) 有人说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的意见如何?为什么呢?
    5. (5) 对于灰鹤的“死”,有人认为死得光荣,也有人认为不值得,联系实际谈一点你个人看法。
  • 1. 诗歌鉴赏;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 (1)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
    2. (2) 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 1. 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敌不暇顾③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④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③不暇顾:顾不上。④野宿:在野外

    1. (1)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 (2)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4. (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②故人君之患,则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 1. 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了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再搜集一句有关“孝”的名言。 

      本义:

      名言:

    2. (2) 下面是林林搜集到的我国城镇和农村分别是谁在照顾老年人的相关统计数据制成的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从中得出的一条结论。

    3. (3) 萧萧是“爱心送餐志愿服务”项目的一名志愿者,从明天开始他要每天中午11:30左右给王奶奶送爱心午餐,并要询问王奶奶有没有忌口的食物。假如你是萧萧,明天第一次见到王奶奶,你会怎样和她交流?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孤guǎ老人和留守儿童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说:“你若是一个感恩的人,你的心中就能装整个世界!”你可以貌不惊人,才疏学浅,甚至可以身带伤残,但你不能忘记感恩。感恩的第一步就是孝亲敬老。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人间没有温情的留驻,犹如夜空失去星星的照耀,会àn然失色。让我们爱老人和小孩吧,像爱自己一样!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孤guǎ

      àn然失色

    2. (2) “才疏学浅”中“疏”的意思是(    ) 
    3.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一个整句。 
    4. (4) 文段主要运用了修辞手法。 
  • 1. 语言表达;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薛宁同学遇到了这样的一件事。春节期间,他迎来了爷爷的九十大寿,他的爸爸还为此准备了很多烟花爆竹。薛宁觉得时下市区正严推“禁炮令”,自己作为一名中学生,有义务响应政府号召,从“我”做起,过一个安全、文明、环保的“绿色年”。可爸爸却说:“爷爷九十岁生日值得庆贺,我设宴请客,多放烟花爆竹是尽孝道的表现。况且,我们家住在禁放烟花爆竹的区域之外,我这样做合情、合理、合法。”

    请你模拟薛宁劝阻爸爸,你会怎么说?(含标点限100个字内) 

  • 1. 填空题;根据课文《 枣儿 》内容填空。

    全剧运用手法,围绕着“”展开情节,描写了之间的一段亲密交往,表现了老人对、男孩对的拳拳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剧烈深刻的社会变迁给人们的观念、方式带来的碰撞和考验。 

  • 1. 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成语。 
    1. (1) 男孩(没有办法)地走到老人跟前。 
    2. (2) 男孩从老人手里接过枣儿,(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口里说:“谢谢爷爷!”
    3. (3) 许多同学都说:“读这篇《枣儿》,只要领会了其意蕴,就会像吃枣儿一样(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 1. 下列关于《枣儿》这篇话剧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围绕“枣儿”叙述了一位老人和一个捡枣的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 B . 老人回忆“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 C . 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生活、精神家园的失落与对其的追寻。 D . 批评了老人的旧思想,反映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