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龙坡模拟) 已知反应:。在一定压强下,按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氯气与丙烯。图甲表示平衡时,丙烯的体积分数()与温度TW的关系,图乙表示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 B . 图乙中,A线表示正反应的平衡常数 C . 温度为时,平衡时,丙烯的体积分数()为25% D . 若在恒容绝热的装置中进行上述反应,容器内压强始终保持不变
  • 1. (2024·九龙坡模拟) 甲酸常用于橡胶、医药等工业。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CO和 , 在无、有催化剂条件下的能量与反应历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 可以通过计算HCOOH的总键能 C . 途径二中参与反应,是该反应过程的中间产物 D . 途径二中反应的快慢由生成的速率决定
  • 1. (2024·九龙坡模拟) 氨的用途十分广泛,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1. (1) 工业合成氨中,合成塔中每产生2mol , 放出92.2kJ热量。

      则1molN-H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约等于kJ。

    2. (2) 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及少量CO、的混合气)在进入合成塔前要经过铜氨溶液处理以除去CO,反应为: 。从平衡移动的角度看,则铜氨溶液吸收CO的适宜生产条件是____(填序号)。
    3. (3) 合成氨热力学研究表明,反应在不同压强(p)和氮氢比[]下,平衡体系中氨的体积分数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题图1所示。

      (填“>”“<”或“=”);b点对应的转化率:(填“>”“<”或“=”)。

      ②c点对应的小于a点对应的 , 原因为

      ③a点对应的压强平衡常数(列出计算式即可)

    4. (4) 以纳米作催化剂,在常压下电化学合成氨,为原料制备。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电解过程中,由于发生副反应,使得阴极制得的中混有单质,则理论上阳极和阴极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的范围是

  • 1. (2024·九龙坡模拟) 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资源化利用是重要研究方向。

    Ⅰ.催化加氢制烯烃是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该转化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

    ⅱ.时,

    ⅲ.

    回答下列问题:

    1. (1)
    2. (2) 对于上述(1)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3. (3) 投料比为 , 压强为2MPa时,无烷烃产物的平衡体系中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随反应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含碳物质选择性=n(生成含碳物质所用的)/n(转化的)

      ①不同温度范围内产物不同,373~573K间,产生的烯烃主要是(填化学式)。

      ②计算1083K时,发生反应的

      ③373~1173K范围内,773K以后的转化率升高的原因是

    4. (4) Ⅱ.一种以甲醇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利用和CuO纳米片作催化电极,电化学法制备甲酸(甲酸盐)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阴极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若有通过质子交换膜时,生成和HCOOH共mol。

  • 1. (2024·九龙坡模拟) 催化剂Ⅰ和Ⅱ均能催化反应。反应历程如图,M为中间产物。其它条件相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使用Ⅰ和Ⅱ,均有4个基元反应 B . 催化剂Ⅰ和Ⅱ均改变了反应的活化能和热效应 C . 反应达平衡时,降低温度,R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 D . 使用Ⅰ时,反应过程中M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更大
  • 1. (2024·九龙坡模拟) 已知反应 ,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 测得平衡体系中的物质的量分数(x)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低温高压有利于提高的平衡转化率 B . A点时平衡转化率约为33.3% C . 相同条件下,处于B点时, D . C点时,往容器中再充入 , 再次达到平衡后增大
  • 1. (2024·喀什模拟) 甲醇和乙醇都是清洁能源,也是重要化工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工业上利用合成气合成甲醇:   , 已知:几种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kJ⋅mol

        kJ⋅mol

        kJ⋅mol

      则上述反应中kJ⋅mol(用含有a,b,c的式子表示)。

    2. (2) 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和1 mol  , 在固体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3. (3) 甲醇是一种潜在储氢材料。我国学者研究甲醇在钯基催化剂表面上分解制氢: , 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表示)。

      总反应的焓变为kJ/mol;该反应的决速步为(填反应后的序号):总反应经历5步反应中,最大能垒为kJ⋅mol , 写出该步反应式:

    4. (4) 工业上,可以采用催化还原制备。发生反应如下:

      (主反应)

      (主反应)

      (副反应)

      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体积相同的反应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和3 mol  , 发生上述反应,其中一个容器使用水分子膜分离技术,另一个容器不使用水分子膜分离技术。实验测得平衡转化率与压强关系如图所示。

      其他条件相同,增大压强,平衡转化率增大,其原因是;采用水分子膜分离技术的容器是(填“甲”或“乙”)。

    5. (5) 一定温度下,向总压强恒定为100kPa的反应器中充入1 mol和3 mol  , 发生(4)中反应①②③,达到平衡时转化率为50%,甲醇选择性为 , 生成0.05 mol  , 则反应①的平衡常数(写出数字表达式即可)[用分压计算的平衡常数为压强平衡常数 , 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甲醇选择性:]。
  • 1. (2024·余江模拟) 利用“杯酚”从的混合物中纯化的过程如图所示:

    合成“杯酚”的小分子对叔丁基苯酚(如下图所示)和HCH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合成“杯酚”的过程可能发生先加成、后脱水的反应 B . 和“杯酚”之间的相互作用是 C . 对叔丁基苯酚中苯环上的键角大于叔丁基上的键角 D . 与对叔丁基苯酚分子式、侧链数相同,滴加溶液呈紫色的同分异构体还有11种
  • 1. (2024·余江模拟) 环戊烯()常用于有机合成及树脂交联等。在催化剂作用下,可通过环戊二烯()选择性氧化制得,体系中同时存在如下反应:

    反应I:(g)+H2(g) (g) ΔH1=-100.3 kJ·mol-1

    反应Ⅱ:(g)+H2(g)= (g) ΔH2= -109.4 kJ·mol-1

    反应Ⅲ:(g)+ (g)2      ΔH3

    已知选择性指生成目标产物所消耗的原料量在全部所消耗原料量中所占的比例。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反应Ⅲ的ΔH3=kJ·mol-1
    2. (2) 为研究上述反应的平衡关系,在T℃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a mol的环戊二烯和4 mol H2 , 测得平衡时,容器中环戊二烯和环戊烷( )的物质的量相等,环戊烯的选择性为 80%,此时H2的转化率为%,反应Ⅲ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Kx3=
    3. (3) 为研究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测得在相同时间内,上述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该氢化体系制环戊烯的最佳温度为 ;30℃以上时,环戊烯的选择性降低的可能原因是(填标号)。

      A.催化剂活性降低       B.平衡常数变大         C.反应活化能减小

    4. (4) 实际生产中采用双环戊二烯( )解聚成环戊二烯:(g) 2      ΔH> 0。若将3 mol双环戊二烯通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在T1和T2温度下进行反应。曲线A表示T2温度下n(双环戊二烯)的变化,曲线B表示T1温度下n(环戊二烯)的变化,T2温度下反应到a点恰好达到平衡。

      ①曲线B在T1温度下恰好达到平衡时的点的坐标为(m,n),则m2(填“>” “<”或“=”),由图象计算n的取值范围是

      ②T2温度下,若某时刻,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起始时的1.5倍,则此时v(正)v(逆) (填“>” “<”或“=”)。

  • 1. (2024·余江模拟) 有研究认为,强碱性溶液中反应分三步进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A . 分子的构型为V型 B . 升高温度可以使增大 C . 反应的第二步为 D . 由K可知,第三步不是整个过程的决速步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