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连云)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些措施( )
    A . 因征服越族而制 B .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 . 巩固了国家统一 D . 在灭六国过程中实施
  • 1. (2024·连云) “至于商朝的历史,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证据中,能够佐证这一观点且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 . 刻有记录殷墟文字的甲骨 B . 商汤灭夏的神话传说 C . 《史记·殷本纪》的记载 D . 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
  • 1. (2024·连云) 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 )
    A . 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B . 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C .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 .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 1. (2024·广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1)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根据材料一,指出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基础是什么?封建国家治理最基本的制度体系——中央集权是如何实现的?

    2. (2) 材料二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史事说明元朝的国家治理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3) 材料三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为安定和巩固东南(此处仅指中国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东北、西北边疆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4. (4)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和理解。

  • 1. (2024·广安)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 )
    A . 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B . 曲辕犁的推广 C . 《农政全书》推广先进技术 D . 社会比较安定
  • 1. (2024·广安) 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对当时整个局势产生关键性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
    A . 长平之战 B . 赤壁之战 C . 淝水之战 D . 郾城大战
  • 1. (2024·珠海模拟)  关于曹操墓,史上有七十二疑冢之说。近年考古学家根据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高陵出土的石牌,确定其墓主人是曹操。据此可知(   )

    “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石牌

    A . 《三国志》记载准确翔实 B . 考古发现能推动史学研究 C . 出土文物能反映历史真实 D . 最新研究成果具有权威性
  • 1. (2024·珠海模拟)  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一组汉光武帝向民众公示医方的诏令,并要求朝廷“为民和(调和)良药”、“自省约市(购买)药”。此诏令反映出(   )
    A . 汉朝强化西域治理 B . 中医治疗技术已经成熟 C . 政府关注民众疾苦 D . 丝路开通促进中医发展
  • 1. (2024·珠海模拟)  秦朝统一使用的小篆,摒弃了金文的形象性强、部分字笔画随意增减等弊端,实现了文字的线条化,规定了偏旁部首的形态和位置,使文字更规范、易识。小篆的推行(   )
    A . 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B . 利于对外经济交流 C . 削弱了文字审美功能 D . 便于规范公文格式
  • 1. (2024·重庆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魅力,蕴含着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某校历史组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践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1. (1) 【任务一  研文物中的文化】

      左图部分文字为“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意为:如果衡器的误差超过十六两,那么负责管理衡器的官员啬夫将被罚缴一件铠甲;如果误差在十六两以下到八两之间,则会被罚缴一个盾牌。)

      图一 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

      图二 奏乐陶俑(云南大理出土。749年,南诏王带回龟兹乐两部,图为南诏国演奏胡乐的艺术再现)

      图一、图二所示文物按照史料类型,都属于;图一能够实证秦朝推行的措施是
      从图二中我们还能获得唐朝哪些相关历史信息?

    2. (2) 【任务二  究戏剧中的精神】

      话剧《屈原》宣传海报

      1940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展抗日文化运动,要求南方局“应对发展文化运动问题⋯⋯加以切实研究。”遵照这一指示,由周恩来直接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以开展文艺创作、艺术演出等形式,宣传抗战、呼唤民主。

      1942年,重庆国泰剧场首次公开演出郭沫若新编历史剧《屈原》。该剧从创作、排练到公演,一直得到周恩来和南方局的指导和支持。它以艺术的形式对古代诗人屈原的刚毅性格、崇高抱负、家国情怀进行了生动演绎。《屈原》呼吁全国人民抗战,反对妥协投降,其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宣传和张扬。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不正确”。

      A.除话剧《屈原》外,郭沫若在重庆还创作了《四世同堂》等作品。( )

      B.话剧的成功演出是南方局落实发展抗日文化运动指示的具体表现。( )

    3. (3) 根据任务二的图文信息,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政策产生的历史作用。
    4. (4) 【任务三  析实践中的理念】

      农业、农村是国家繁荣安定之基。新世纪,我国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2000年中央决定在安徽全省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3年在全国推开,到2005年全国已有28个省级行政区全面免征农业税。自2006年1月起,中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一个在我国存在了2600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粮农马海福说:“我家每亩地年净收益达到1000多元,真是赶上了好政策”。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整编

      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张《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邮票被设计成日历的格式,充满深意:上面一页大大的“税”字正在被撕掉,寓意取消农业税;露出半面的后一页,则是庄稼在彩虹下葱郁生长,寓意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农业大发展的前景。全面取消农业税,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惜民之力、恤民之患、体民之心的原则和理想,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为邦本”思想的发扬光大。

      ——据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等整编

      根据任务三中的材料,概括我国取消农业税进程的特点,并分析我国取消农业税的历史意义。

    5. (5) 综上,我们应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