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 (1) 俞伯牙把锺子期看作知音,仅仅是因为锺子期能听出他弹奏高山和流水的曲子吗?
    2. (2) 锺子期死后,俞伯牙为什么把琴摔坏,终身不想再弹琴呢?
  • 1.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 1. 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 1. 给下划线的字注音。

    子期

    乎若流水

    伯牙破琴绝

  • 1. 翻译下列句子。
    1. (1)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 (2)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1. 阅读理解。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

    1. (1) 这篇短文主要讲的重要。
    2. (2) 孟母剪断正在织的布匹,是为了告诫孟子
    3. (3)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这句话中,“其母”的“其”指 ,“其织”的“其”是指
  • 1. 阅读短文并完成下面问题。

    《列子》一则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李惠拷皮

        后魏李惠,为雍州刺史。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拷知主乎?”群下以为戏言,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

    1. (1) 解释下划线的字。

      ①同重担             ②于何

      逢暴雨              ④负薪者服而就罪

    2. (2) 翻译句子。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3. (3) 李惠对州纲纪说出了断此案的办法,你知道是什么办法吗?请解释。
    4. (4) 本文阐述了什么道理?
  • 1. 解释下划线的字。
    1. (1) 方鼓琴而在太山

      志:

    2. (2)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选:

    3. (3) 巍巍乎太山

      若:

  • 1. 解释词语。

    ①志:

    ②巍巍:

    ③少选:

    ④汤汤:

    ⑤处士:

    ⑥拊掌:

    ⑦谬:

    ⑧然之:

  • 1. 伯牙为什么“终身不复鼓琴”?(    )
    A . 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 . 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C . 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人了。 D . 因为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