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湖北模拟) 学校在校门口安装了一个高清摄像头,便于监测校门口的安保情况。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选填“凸”、“凹”)透镜,当人在摄像头监控范围内时,会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选填“实”、“虚”)像,若人靠近摄像头,所成的像将(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 1. (2024·南城模拟) 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凸透镜的焦距10cm):

    1. (1) 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点燃蜡烛,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在
    2. (2) 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 (3) 若实验中用手遮住凸透镜的一半,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出现完整的像;
    4. (4) 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选填“A”或“B”或“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选填“实”或“虚”),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 1. (2024·裕华模拟)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原理相同 B . 保持透镜不动,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可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C . 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向左移动透镜适当距离,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像 D . 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近视镜片;若将光屏适当右移,光屏上可能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 1. (2024·从江模拟) 凸透镜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光学器材,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准备了光具座、凸透镜、光屏、手电筒等器材,对凸透镜进行研究,他们决定先从测凸透镜的焦距开始:

    1. (1) 他们将凸透镜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用红光手电筒正对凸透镜照射一束光,在右侧光屏上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亮点,如图甲,那么该凸透镜的焦距长度为cm。
    2. (2) 他们深入实验后还发现,若改用不同颜色的光,测量出来的焦距长度也有区别。小明联想到了光的色散实验(如图乙),若换用紫色的光进行实验,所测焦距比利用红光照射所测的焦距(选填“偏大”或“偏小”)。
    3. (3) 小张同学提出另一个测量焦距的方案(如图丙):将手电筒换成点燃的蜡烛,先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靠拢,调整它们的中心在,然后将蜡烛和光屏以相同的速度向左右拉开,直到观察到光屏上出现的像时,便可以测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
  • 1. (2024九下·长沙模拟) 在第一次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课上,昊轩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器材进行探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

    (1)实验前,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与凸透镜的光心在

    (2)当小海将蜡烛和光屏移至图乙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的中心成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与(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原理相同;

    (3)当小海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时,应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 1. (2023八上·惠来期末) 小潘同学选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在 (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现象更明显;

    (2)小潘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现在

    (3)小潘将蜡烛放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恰好呈现一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潘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线处,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潘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当小潘的眼睛在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到烛焰 、放大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 1. (2024九下·长沙模拟) 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应首先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的中心在

    (2)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30cm刻度线左边,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3)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46 cm刻度线处,小丽从透镜的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正立的像。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制成放大镜。

  • 1. (2023八上·惠来期末) 小珠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改变蜡烛放置的位置多次实验,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u/cm

    40

    24

    16

    12

    10

    像距v/cm

    10

    12

    16

    24

    40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6cm B . 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小 C . 第2次实验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 完成第2次实验后,在P处放一近视镜片,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
  • 1. (2023·连云模拟) 如图所示,电子蜡烛的“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立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仅将凸透镜更换成另一个焦距相同、尺寸更大的凸透镜,此时光屏上像的大小与原来的像对比应(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 (2024·扬州模拟) 小明进入实验室准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恰好看到远处窗户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此时凸透镜和光屏分别在光具座的50cm、61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

    1. (1) 图甲光屏上窗户的像是倒立、的实像,生活中就是应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如果实验室只有焦距为“10cm”和“20cm”两种规格的凸透镜,根据他观察到的现象,可知光具座上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20cm刻度线处,凸透镜、光屏保持如图乙所示的位置不变,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可以适当的向(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 (3) 在(2)的基础上,把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的像模糊了,可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适当位置放一个度数合适的(近视/远视)镜片,使光屏上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5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