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 / 透镜及其应用 /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 1. 小潘同学选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在 (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现象更明显;

    (2)小潘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现在

    (3)小潘将蜡烛放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恰好呈现一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潘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线处,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潘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当小潘的眼睛在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到烛焰 、放大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将它们的中心调节到{#blank#}1{#/blank#}.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blank#}2{#/blank#}、{#blank#}3{#/blank#}的实像,日常生活中{#blank#}4{#/blank#}(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的.图中若固定凸透镜,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线处,再向{#blank#}5{#/blank#}(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又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烛焰所成的像将{#blank#}6{#/blank#}(选填“变大”或“变小”).

  • 2. 如图所示白纸上画了两个箭头 ( 图甲 ). 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纸前 ( 图乙 ). 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blank#}1{#/blank#} ,使下方箭头成缩小的{#blank#}2{#/blank#} 像 ( 建填“实”或“虚” ) ,这种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有{#blank#}3{#/blank#} ( 写一种 )

  • 3. 孔雀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鱼缸中,通过球形鱼缸看到的孔雀鱼“变大”了,如图所示。球形鱼缸和水相当于{#blank#}1{#/blank#}镜,对光线有{#blank#}2{#/blank#}(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看到的孔雀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blank#}3{#/blank#}(选填“虚”或“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