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惠城模拟) 化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杰出科学家们的贡献。下列科学家与所对应的贡献不符的是
    A . 波义耳——相对原子质量 B . 屠呦呦——青蒿素 C . 道尔顿——原子论 D .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 1. (2024·黄埔模拟) 某化学实验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下列探究。

    探究一: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小华向滴有酚酞的B溶液中逐滴滴加A溶液,并不断搅拌,如图1。

    1. (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杯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则A溶液是

      探究二: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

      小华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6%的盐酸(室温下),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温度曲线如图2。

    2. (2) 观察图2,小华发现在某时间段溶液温度升高,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根据pH曲线可判断在秒时盐酸恰好消耗完。
    3. (3) 探究三: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

      【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电导率越大。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浓盐酸测得的电导率变化情况如图3。

      mn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4. (4) 氢氧化钠溶液与浓盐酸反应过程中微观粒子的变化如图,请按反应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填字母)。

      a.b.c.d.

    5. (5) 结合上述信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1. (2024·海珠模拟)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为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几位同学做了以下的尝试。
    1. (1) 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他们继续如下操作:

      ①甲同学向滴有酚酞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足量,出现现象,证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减少,可判断发生了中和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乙同学改用与稀混合,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他据此认为发生了中和反应,生成了。你认为乙同学是否找到了反应发生中和反应的证据?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2. (2) 如图1所示,向溶液中通入气体,测定该过程中溶液和温度变化,实验结果如图2。(溶液体积的变化可忽略)

      ①根据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溶液换成相应浓度的溶液也可以获得类似的图像

      B.该反应需要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C.可以根据温度变化曲线获得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原因

      D.可以根据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来判断酸碱是否完全反应

      ②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溶液中通入少量气体,溶液依然是红色,此时溶液可能处于图中的(填“a”、“b”、“c”、“d”)点,此时溶液中的阴离子有

  • 1. (2024·海珠模拟) 某生物-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小组通过实验探索植物生长中的化学知识。
    1. (1) 活动小组采集了4种土壤样本,将样品与蒸馏水按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澄清液体检测。表格中为加入相应指示剂后的稳定颜色。

      样品

      指示剂

      石蕊

      酚酞

      自制胡萝卜汁

      自制紫甘蓝汁

      土壤样品1

      浅红

      绿

      土壤样品2

      无色

      土壤样品3

      无色

      土壤样品4

      (未测)

      (未测)

      浅绿

      ①土壤样品4是(填“酸性”“碱性”或者“中性”)土壤。

      ②查阅资料,植物在土壤接近7的环境下生长较好,土壤样品最适合种植。

      ③若向溶液中滴加自制紫甘蓝汁,溶液变为色。

    2. (2) 植物的生长需要肥料,活动小组在实验室里通过混合两种固体药品的办法可自制出“钾、氮复合肥料”,现可以选用的固体药品有

      ①甲同学提出混合药品的组合有4种可能:

      组合1:;             

      组合2:

      组合3:;                    

      组合4:

      ②乙同学提出组合2不合理,你是否同意并说出理由

      ③丙同学打算选用剩下3种组合中的一种,请设计实验操作并填写预期现象来验证他最终选用哪种组合.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取少量混合药品于研钵中,加入(药品)并(操作)

      丙同学没有选用组合4

      取少量混合药品于试管中,

      丙同学最终选用组合3

  • 1. (2024·剑河模拟) 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实验过程中溶液总质量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a至b段对应溶液的逐渐增大 B . 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钠和硫酸铜 C . 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少 D . a至d段硫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大
  • 1. (2024·剑河模拟) 某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性质进行探究如图,请你参与.

    1. (1) 探究酸、碱、盐的部分性质

      ①实验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实验乙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③实验丙中,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后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为

    2. (2) 探究废液成分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和废渣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固体消失,废液呈无色.

      【资料卡片】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无色废液中除了酚酞外,还含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猜想三:

      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猜想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3. (3) 【实验设计】小组同学对取样无色废液后,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证明了猜想三是成立的.实验中应获取的证据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分).
    4. (4) 上述验设计中除了滴入碳酸钠溶液外,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证明猜想三是成立的.

      请把你的方法填写到空格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三成立

    5. (5) 【反思总结】通过以上探究实验,可归纳出碱的化学性质有
  • 1. (2024·韶关模拟) 图为我国古代“炼石胆取精华法”制取硫酸的部分场景。“以士擊(即砖坯)垒作两个方头炉,一炉中著铜盘,使定,即密泥之,一炉以炭烧石胆使作烟(氧化铜),以物扇之,其精华(硫酸)尽入铜盘。炉中却火待冷,开取任用”。“炼石胆取精华法”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反应1:CuSO·5H2OCuO+SO3↑+5H2O↑,反应2:SO3+H2O=H2SO4

    1. (1) 将铜制成铜盘,是利用了铜的性。
    2. (2) “炭烧石胆使作烟”中“烟”的颜色是
    3. (3) 古人将烧石胆产生的气体称为“蚀气”,说明已认识到硫酸具有性。
    4. (4) “精华尽人铜盘”,用“铜盘”不用“铁盘”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5. (5) 古人制取完硫酸后,用泥封闭炉门“却火”,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1. (2024·韶关模拟) 图中所有物质的类别均不同,连线两端的物质常温下均能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Y、Z分别属于碱、盐、酸        B . X和Z可以是Al2O3和CaCl2 C . Y和Z可以是Na2CO3和Ca(OH)2 D . X和Y可以是NaCl和NaOH
  • 1. (2024·韶关模拟) 抛撒融雪剂是融雪的常用方法。融雪剂的种类繁多,其中氯盐融雪剂价格低廉、融雪快,但氯盐中的氯离子对路面有较强的腐蚀性。CMA类融雪剂除冰效果好、腐蚀性小,但价格高,多用于机场道路等重要场所。

    研究人员配制出A、B两组融雪剂(如题17图),并与CMA类融雪剂进行性能比对(见下表)。

    不同融雪剂性能指标的检测结果

    项目

    技术标准

    A组

    B组

    CMA类

    pH

    6.5~9.0

    7.2

    7.4

    9.0

    冰点/℃

    <-20.0

    -23.2

    -21.0

    -21.0

    混凝土质量腐蚀/%

    ≤1.0

    1.12

    0.40

    0.13

     (本文中冰点指加入融雪剂后雪水的凝固温度)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 (1) A、B组融雪剂均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A组比B组腐蚀性强的原因是
    2. (2) CMA类融雪剂的溶液呈(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3.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4. (4) 已知生成B组中的碳酸氢钾的化学方程式为:X+CO+H2O=2KHCO3 , 则X的化学式为
    5. (5) A组融雪剂所含的MgCl2中镁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是
  • 1. (2024·长春模拟) 许多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就是其中之一。同学们通过下列实验来探究“是否反应”。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发生了反应?

    【设计实验】

    1. (1) 同学们根据碱的化学性质,推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并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设计了实验加以验证。

    2. (2) 【实验验证】

      Ⅰ.从证明反应物减少或消失的角度探究。

      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红色“喷泉”,原因是

    3. (3) 利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观察到气球鼓起,同学们认为二者发生了反应。经过小组讨论认为该实验不严谨,理由是。于是同学们将该装置中溶液换成,做了对比实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4. (4) Ⅱ.从新物质生成的角度探究。

      利用图丙的装置进行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打开止水夹,观察到,也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5. (5) Ⅲ.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

      写出图丁中制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6. (6) 实验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丁所示,由图可推知反应过程中浓度不断减少的物质是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