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云南模拟) 金属在科技、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 (1) 生活中常用金属铁制作炊具,这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性。
    2. (2) 《天工开物》中记载:“每红铜六斤,入倭铅四斤,先后入罐熔化,冷定取出,即成黄铜 ”。由此可知黄 铜的强度比纯铜(填“高 ”或“低 ”)。“湿法炼铜 ”是利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来制取金属铜,其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向 Cu(NO3 )2 、AgNO3 、Al(NO3 )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 盐酸时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4. (4) 分别将 Mg 和Zn 两种金属粉末与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其发生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 面推论合理的有____(填字母序号)。

  • 1. (2024·双柏模拟) 金属蚀刻画是以各类金属板材作为载体,通过底稿设计,掩膜制作、蚀刻着色等工序制作而成的艺术作品。金属蚀刻画首选板材是黄铜板,其次是不锈钢板和铝板。

    1. (1) 制作前应对金属底板进行打磨,其目的是
    2. (2) 不锈钢板和铝板可以采用酸作为腐蚀液﹐设计并制作金属蚀刻画。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其硬度比纯铁的硬度(填“大”或“小”)﹔铝板使用盐酸作腐蚀液时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3. (3) 若在铜板上做一幅蚀刻画,将铜板表面打磨并贴上保护膜后刻画出图案,再滴加腐蚀液即可。下列溶液可作腐蚀液的是(填标号)。选择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A.硫酸镁溶液       B.稀盐酸      C.硝酸银溶液

    4. (4) 从化学反应原理上看,也可利用金属化合物溶液作为腐蚀液﹐黄铜为铜—锌合金,兴趣小组同学在烧杯中进行如下实验。将一定量锌和铜的混合粉末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填标号)。
    5. (5) 蚀刻着色同时可以起到金属防锈的作用,铁生锈与空气中的有关,通常金属蚀刻画利用油漆﹑油墨等有色涂料进行着色,最后还可用光油保护并装框。
  • 1. (2024·威信模拟) 金属及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其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 (1) 下列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铜具有性: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纯铜片上留下刻痕,说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填“大”或“小")。

    2. (2)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写出一种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3. (3)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和一氧化碳反应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某同学对含Cu(NO3)2、AgNO3、M(NO3)2的混合溶液进行探究,流程如下(M表示一种金属元素):

      根据实验探究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气体X的化学式为

      ②金属Fe、Cu、Ag、M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③滤液D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种情况。

  • 1. (2024·肇庆模拟)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的降雨称为酸雨 B . 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 . PM2.5属于大气污染物 D . 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大
  • 1. (2024·肇庆模拟)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H2SO4溶液中加水稀释 B . 向等质量的块状、粉末状碳酸钙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C . 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粉末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D . 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至过量
  • 1. (2024·肇庆模拟) 日常生活用品很多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1. (1)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使用了贴金技艺,贴金技艺利用了金具有良好的性,将黄金锤成极薄的薄片。
    2. (2) 青铜是铜锡合金,其熔点要比铜(选填“高”或“低”)。
    3. (3) 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铝制品却很耐腐蚀,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 (4)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古法炼铁的原理包含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5)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废液处理流程:

      ①操作Ⅰ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②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③若滤液呈蓝色,则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 (2024·福田模拟)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青铜器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灿烂。铜制品长期露置在潮湿空气中会锈蚀,生成“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为从某锈蚀的铜样品中回收铜并制得硫酸锌,取该铜样品(除含有铜、锌和铜绿外,不含其它物质),进行如下操作:

    【查阅资料】

    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青铜器主要是铜、锡、铅的合金,属于(填“合成”或“金属”)材料,铜生锈产生的铜绿可能是青铜与环境中的CO2、O2(填化学式)反应而产生。
    2. (2) 气体a中含有H2(填化学式)。
    3. (3) 操作I的名称是,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操作IV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蒸发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 (4) 溶液A中的溶质有(写化学式)。
    5. (5) 写出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一个即可)。
  • 1. (2024·潮州模拟) 北斗系统的全面建成彰显了中国航天的力量。在航天科技中运用了大量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常温下金属单质都是固体 B . 通常铝制品抗腐蚀性能比铁制品弱 C .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铁 D .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 1. (2024·潮州模拟) 丰富多彩的中华文物铭刻着中华文化的脉络、记录着中华文明的传承。
    1. (1) 认识文物: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人头,它是铜与的合金。其特点可塑性好、耐腐蚀、硬度比纯铜
    2. (2) 文物锈蚀:青铜器长时间在潮湿的环境下也会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 其锈蚀的原理是铜与空气中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3. (3) 文物修复:含六偏磷酸钠【化学式为(NaPO36】的敷贴可使青铜器表面附着的土壤硬结物软化清除,该物质中钠元素与磷元素的质量比是。去除文物上铁锈的步骤之一是将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用氢气在一定温度下还原成氧化亚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 (2023·内江模拟) 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CO2超临界制冰,比氟利昂制冰更加环保 B . 首次海域试采成功的可燃冰就是具有特殊笼状结构的可以燃烧的固态的水 C . “嫦娥五号”运载火箭用液氧液氢做推进剂,产物对环境无污染 D . 歼20战斗机采用大量先进铝锂合金,具备耐腐蚀性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