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南宁模拟) 下列四个实验是关于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探究,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 . 实验一:将水滴入混有钠的棉花团中,棉花立即着火了,说明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 B . 实验二:玻璃棒不燃烧而木条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C . 实验三: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而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空气)接触 D . 实验四: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体积分数为16%,说明蜡烛熄灭后瓶内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 1. (2024·宁明模拟) 燃烧和灭火是生活中常见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燃烧的火柴,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更易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 B . 被褥失火用水浇灭,是因为降低了其着火点 C . 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D . 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 1. (2024·柳州模拟)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与传统汽车使用化石燃料不同,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来源更加多元化。电动汽车:电池能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几类电池的部分性能指标如图1所示。其中能量密度表示单位体积的电池所具有的能量:氢内燃车:氢内燃车以氢气为燃料,不排放任何污染物。氢气可通过电解水(原理如图2)等多种方式获得。据测算,1kg氢气完全燃烧可释放kJ的热量,1kg汽油完全燃烧可释放kJ的热量:乙醇汽车:乙醇汽车以乙醇为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或发酵粮食收割后剩余的秸秆大量提取;太阳能汽车:以太阳能电池驱动,低碳环保,真正实现了零排放。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未来可期。

    图1几类电池的部分性能指标

    图2电解水原理示意图

    1. (1) 依据图1,锂电池优于镍氢电池的性能指标是
    2. (2) 1kg氢气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为kg。
    3. (3) 依据测算数据可知,氢内燃车与汽油车相比的优势是
    4.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5. (5) 太阳能电池需要大量的单质硅,单质硅是由石英固体(Si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 (2024·桂林模拟)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

    1. (1) 甲是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实验中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有关。
    2. (2) 乙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能燃烧的是(选填“a”、“b”或“c”)处物质,根据现象,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
    3. (3) 丙是证明某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情况的实验。试管①中溶液变红,试管②中加入的试剂X是,观察到,则说明氢氧化钠是全部变质。
  • 1. (2023·北流模拟)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 . 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 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 . NaOH、Ca(OH)2等碱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 1. (2023·北流模拟) “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图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 (2) 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观察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试管②、③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清洗。
    3. (3) 实验C是利用容积相同的两个软塑料瓶(均充满CO2)、等体积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程度的不同,证明CO2和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烧杯②中的溶液颜色的变化是。其中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 (2023·武鸣模拟)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 B . 煤矿矿井、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C . 森林着火,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树木,制造隔离带 D . 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1. (2023·青秀模拟)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B . 燃烧属于化学反应,爆炸也一定属于化学反应 C . 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D . 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 1. (2023·南宁模拟)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C.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3·柳北模拟) 每年的 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 . 高层楼房着火时,乘坐电梯逃离 C . 面粉加工厂内,无需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D . 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5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