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片段练笔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9时50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入我国“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其中包括女航天员王亚平。出发前,新华社记者对王亚平进行了专访。

    专访摘录

    记者:还有哪些训练让您印象深刻?

    王亚平:离心机训练时,我们的脸会变形,胸部会感觉到极度压迫而呼吸困难,眼泪也会不由自主地往外流,根本控制不住。

    记者:在进行这项训练时,有没有一个机制能让机器停下来?

    王亚平:有的。我们的左手边会有一个暂停按钮,但是,在我们航天员大队成立的20多年时间里,没有一个航天员按下过它。在我心中这个按钮是不存在的。

    记者:对于太空中的一些未知情况,您是否也有过害怕和恐惧?

    王亚平:在发射的那一刻,我的脑海里只有六个字:责任、使命和圆梦。我心里充满的都是对祖国的热爱、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热爱,让我有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并走到现在。

    结合上面材料,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首不超过六行的小诗,为航天英雄点赞。

  •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诗歌是一种艺术,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她如绝美的天( )lài,拂去尘世的喧嚣,她似闪烁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徘徊在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以求中变得深( )suì。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艾青用鸟儿( )sī哑的喉咙歌唱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林徽因用“婷”且“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写出万般宠爱的风姿,余光中具象化的“乡愁”牵引着游子的思绪和想念……

    1. (1) 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lài) 

       深(suì) 

       (sī)哑

    2. (2) 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弦(A.xián B.xuán) 

       娉(A.pīng B.pìng)

    3. (3) 文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下列词语可以替换的是( )
  • 1. 朗读下面的诗歌,品读划线句子。

    刈草的孩子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

    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

    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动到那一边……

    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

    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

    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

    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你觉得划线的句子中哪两个词应该重读?请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 1.  “色调可分为‘冷色调’与‘暖色调’,不同色调所传达的情感与创作者当时的创作心境息息相关。”诗歌作品中同样有色调,以《艾青诗选》中《大堰河——我的保姆》选段为例: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1. (1) 这个选段应该是色调的,因为诗人选用的物象有这些景物都给人以的感觉,诗人的情感应该也是低沉、压抑的。所以,寻找物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画面色调,体会诗人情感。
    2. (2) 除了寻找物象之外,创作者的语言特色也可以描绘画面色调。(请从下面两小题中任选一小题完成即可)

      ①泰戈尔的诗歌语言多具有的特点,由此推测《泰戈尔诗选》的画面多为色调的。

      ②李白的语言多呈现想象奇特,夸张奔放的特点,因此他的画面应多为色调的;与之相对的杜甫绝大部分“记史”的作品语言多呈现出的特点,因此这部分作品多为冷色调。

  • 1.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泞,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 (1) 简述“彩虹似的梦”这一比喻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
    2. (2) 诗中用了多个叠旬,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下面的诗旬作简要分析。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3. (3) 诗篇的首节与尾节,语意基本相同,节奏一致,诗人这样布局从内容与形式上看,有什么好处?

      a、从内容上看它的好处是:

      b、从形式上看它的好处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人间四月天

    钱红莉

    ①小区隔三岔五会有卖东西的人进驻。经过物业同意,在南门附近的空地搭一个棚子,白日卖货,夜间关起门来歇息,长则个把月,短则一周。卖稀奇古怪的牛角梳子、弹弓、痒痒挠;卖锅碗瓢盆、矿泉水、煤气灶;洗衣机、冰箱以旧换新……这些跟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走出家门便可买到,挺受欢迎。

    ②最近,进驻了一对夫妇——代客现场加工蚕丝被。进出间,惹人停下脚步,细细打量。他们带来了无数蚕茧,以及一台神奇的机器。把蚕茧倒入机器,合上盖子,一会儿工夫,囫囵的蚕丝抽出来,白练一般亮眼,湿漉漉的……妻子将蚕丝一匹匹挂上衣架,晾在池塘边的绳子上。春天风大,一匹匹蚕丝徐徐地荡过来荡过去,诗意盎然。门口一张木桌,摆了一盆蚕沙,咖啡色,油菜籽粒般大小,桌边悬一张红纸,写一行黑字,大抵是讲,这蚕沙可以装进枕头里,给小孩用,祛毒、活血什么的。

    ③昨日买菜回来,经过他们的棚屋。许是时间尚早,生意寥落,只有几匹蚕丝挂在屋内,丈夫不知去了哪儿,妻子则闲坐在池塘边的草地上,一棵一棵,耐心地择一堆蒲公英……她背后是一排柳树,春风微微地吹,万千垂碧悠来荡去。坐在草地上的她,像极一幅静物画,脸上流泻着娴雅与安宁。这一幕,让我的心略动一下,有一份感动,隐隐地来。

    ④人在春天里的这份安宁,多值得珍惜啊!这对夫妇自千里之外的外乡来,将孩子丢在老家,就为出门挣点钱,一年的收入就靠这些蚕丝了。生意清淡的时候,也不急,趁便在小区挖点蒲公英,焯焯水,凉拌,便是一道菜。挖蒲公英的时候,顺便赏赏景儿。

    ⑤四月了,小区里的辛夷、桃、梨、海棠、紫荆、晚樱一齐在开花。他们的小屋边,有一棵木瓜海棠、一棵梨树,一树红,一树白,开得新鲜洁净,好看得很。她每天低头絮着一床床蚕丝被,再穿针引线地缝进被套里,颈椎酸了,抬头看看花,低头挖挖蒲公英,也是一种放松,顺便在心里想想乡下的孩子……

    ⑥一个母亲在春天里想念远方的孩子,阳光也变得柔润了。

    ⑦这对夫妇纵然漂泊着,有四海为家的动荡,但也可看出来,两人感情深笃,配合默契,从不相互埋怨。中国乡下有许多这样子的夫妇,一起出门闯荡,相互扶持。一年年地辛苦着,但心里是有满足的。生来恬淡,便不贪心。人无贪念,便会减少许多痛苦,不会身陷焦躁不安之中。一贯知足,自闲。

    ⑧如今,在人们的脸上,很难捕捉到那一份遥远的闲适之色。尤其在城市,人们总是来去匆匆。上下班高峰,哪一条路都被堵得水泄不通,人们脸上普遍流露出焦虑、烦躁,不能有片刻的安宁。匆匆去接孩子,回家烧好晚饭,急迫地吞下,孩子最后一口饭尚在嘴里,便催促着他到书桌前……做大人的,连散步的空都挤不出,忙东忙西的,转眼夜深,躺倒于床,每一条骨头缝都疼,日复一日,总是陷入孤独无援的境地……

    ⑨在我们小区这对夫妇的脸上,那份“闲”似一只白鸽,久违地飞回来了,即便每天忙碌着,但还是让你感受到一种恬淡安适——他们的目标,也许就是在乡下屋基上起一座三层小楼,将来娶个好媳妇……养蚕是辛苦的,一夜无数次喂食桑叶,好不容易把蚕养大,收获了蚕茧,原本可偷懒拿去镇上收购站卖掉的,但为了能卖上好价钱,就再辛苦一次,勤勉地拉到城里,为人现做蚕丝被。

    ⑩这一阵,进进出出间,看见他们,无比心安。他们相互爱惜着,朴素的感情如微风,吹得旁观者的心上起了涟漪,荡了又荡。春风吹在脸上,有时还有点儿寒意,但,也不碍事的啊,身边有那么多的花开,尤其红叶李,如烟如霞,阳光一直笼着你,有人世的寂静安宁,如此平凡,又如此珍贵。

    ⑪再过几日,他们将所有的蚕丝卖完,便要赶回家乡,重新养蚕,摘不尽的桑叶,喂不够的蚕宝宝……一年的生计都在这里了。生命就是这样的,一年一年的花开草长,一年一年的平凡日子,急不来,须一日一日地过。

    ⑫人世的安稳,值得珍视。一年年里,春去春回——坐在南窗前,听一听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久违的安宁重新回来。

    ⑬窗外的香樟发了新叶,斑鸠领着一群儿女在学飞,戴胜在枝头跳跃来去,红叶李无声地开着,风来,浅粉的花落了一地……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4月,有删改)

    1. (1) 做蚕丝被的夫妇让作者产生了哪些感触,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 (2) 第⑧段中,写城市人的“忙碌”,有何作用?
    3. (3)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

      坐在草地上的她,像极一幅静物画,脸上流泻着娴雅与安宁。

    4. (4) 赏析第⑥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一个母亲在春天里想念远方的孩子,阳光也变得柔润了。

    5. (5) 本文最后一段与链接材料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请结合内容做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节选自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 1. 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 , 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装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1. (1) (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2. (2) (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改为“
  • 1. (2022九上·江都月考) 学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请参与同学们的课后讨论,并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 . 林徽因,著名建筑学家、文学家,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九十九度中》。 B . 是诗人林徽因的经典诗作,作品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将建筑美与中国传统诗歌中的音乐美、绘画美结合起来,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 C . 此诗的句式富有跳跃感和音乐性,词语的选取都非常考究,运用大红大紫的颜色渲染气氛。 D . 这首诗追求的美是一种整一的感觉,不是思想高于画面、意象和声音,而是以诉说为主,使阅读者在吟诵的过程中参与创作。
  • 1. (2022九上·浙江期中)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说法不完全正确的是(  )
    A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作者运用铺陈、类比的写法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同时运用反语,对英法联军的罪行予以辛辣的嘲讽,极具批判力量。       B . “庆历四年”“崇祯五年”中的“庆历”“崇祯”指的是皇帝的年号,运用了年号纪年法;“丙辰中秋”中的“丙辰”运用的是干支纪年法。       C . 《论教养》《敬业与乐业》这两篇文章的题目并不是论点,而是论题。    D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纯净的内容与真挚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谱写出了一曲爱的颂歌。
  • 1.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四月美在燕子坐实了新家,      ;四月 美在高飞蓝天的风筝,      ;四月美在春耕的身影,      。最美人间四月天 ,请细细品味,让它与你一起美丽。

    ①田野有了动人的春色②开始温馨的生活③那是理想在翱翔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②③① D . ②①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