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梧州模拟) 现代文阅读Ⅱ

    江北的雪

    朱明东

    ①一场洁白的盛典不期而至。

    ②朵朵雪花在空中缓缓地飘,慢慢地舞,层层叠叠、密密麻麻,一层一层往下落。这就是哈尔滨江北的雪,江北冬日里声势浩大的雪。

    ③初识江北的雪是儿时的一个早晨。祖父端着一盆豆腐冒雪而归,一缕狂欢的风雪尾随热腾腾的豆香袭进屋内。透过结冰的窗户向外张望,漫天的雪花,像大雾在弥漫,像柳絮在飘飞,更像卷着浪花的海水在汹涌。房前房后,院里院外,银白一片。想出门,门却推不开。

    ④下雪前,母亲回娘家看姥姥。我想跟着去,母亲说:“好好做寒假作业,雪停了天晴了,妈就回来了。”那两天,雪花晶莹了我的梦。第三天早上,阳光透过霜漫的玻璃,将我从梦中暖醒。呀,雪住了,天晴了,妈妈要回来啦!我兴奋地穿好衣服跑出门。雪霁一片新色,满村的雪,满村的白。脚下的雪更厚实,踩在上面,雪会欢快地发出“咯吱咯吱”声。村西头那些老杨树上高高低低挂满了“棉絮”,微风一吹,枝头就一抖;再一吹,“棉絮”就落了一地。

    ⑤前方的路和田野连成了白茫茫一片。西北那边有姥爷家,母亲定会打那里返回来。眼睛望得有些疼,用手揉了一下再望,田野上有个红点正向这边移动。是母亲!母亲头扎围巾,一身红棉袄,挎着小竹篮,向我走来。

    ⑥孩子沉湎在深深的雪梦中,田野、山林、乡村和城镇静谧而安然。月光下,江北成了平静的海洋,到处闪动着银色的光。天蒙蒙亮,父亲领着我和哥哥去二十多里外的小镇赶集。脚下的雪更加厚实了,大大的雪爬犁滑行得越发自由。我和哥哥坐在爬犁上,父亲轻快地拉着。太阳升起来了,辽阔的江北大地新光浮跃,熠熠生辉。赶集回来,天近黄昏,去时还舒缓的田野忽然刮起了大风。风卷着雪刮过来,向我们起劲儿地冲击着。我和哥哥躲在父亲身后不敢往前走。父亲安慰道:“别怕,前面就到家了。”

    ⑦大雪小雪下了几十年,离家的孩子终于回到了故乡。曾被红棉袄映衬的田野,曾刮着风雪的江北大地,如今已成为国家级新区。看,江北的雪片如鹅毛,纷纷扬扬;看,江北的雪轻轻盈盈,朵朵绽放。落在树上,树上开满了银色的花儿;落在人身上,人瞬间清爽;落在车上,车上就载满了力量;落在窗台上,窗台上就闪烁温暖的光。雪花有情,江北的大地朴实而热情。在这样的大地上,归乡的游子怎能不欣慰?

    ⑧在我看来,没有雪花的飞舞,江北大地就少了一份冬日独有的美感。江北,有飞雪迎春的信念,更有桃花盛开的期待。在冰雪大世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雪的无畏光芒。数十台造雪机一字排开,正以每小时三十立方米的速度与天然雪共同打造着江北的新童话。五光十色的冰灯引导着雪飞舞的方向,最美的摩天轮成为江北新地标,与江北美丽的夜色和星空融为一体。

    ⑨银的大地,银的楼宇,银的江岸,到处都是雪的欢腾。几个孩子在小区门前堆雪人打雪仗,活泼而热闹。我情不自禁地抓起一把雪,向湛蓝的空中抛去。顿时,片片银屑如蝶飞舞,它们动情地唱着歌儿,似在传递春的消息……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02月08日)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孩提时发生在江北雪天里的三件事情。
    2. (2)  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那两天,雪花晶莹了我的梦。

    3. (3)  请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着重号“·”标示出重读的词语,并说明这样标示的理由。

      看,江北的雪片片如鹅毛,纷纷扬扬;看,江北的雪轻轻盈盈,朵朵绽放。

    4. (4)  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下列链接材料,谈谈《江北的雪》与《沁园春·雪》所蕴含的感情的异同。

      【链接材料】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节选自《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

  • 1. (2023九上·湖北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烟雨山塘,从东到西逶迤而去,似与雨声共吟一首悠长淡雅的唐诗。我发现这里的平 屋小楼,时而被宽宽窄窄的水埠隔断,又时而与古古朴朴的小桥相连。山塘的雨,也似有 了时隔时连的感觉,恰似古典词曲中的长句复短句,既显示出断续相间错落有致的节奏, 又呈现出一种强弱对比绵长不绝的旋律。【甲】

    今天我在山塘赏雨,确乎远离了市俗尘,任凭心灵与天机相牵。你看看那雨:[A]洒 落在街面和小桥上,洒落在四方天井和深深庭院中,洒落在深黑浅灰的瓦楞上,洒落在静 静流淌的河水里,自是那种不慌不忙不急不躁的闲散之态;[B]你听听那雨:淅淅沥沥,细 细微微,正与檐下人叨叨絮语,单调里分明透出一种亲切和柔情。[C]独行雨中,旁若无人, 我细细体悟着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自然随意的人生况味,人生要达到这样的境界, 是何等不易?[D]

    山塘雨,飘进了我的思绪,洒透了我的心灵。【乙】雨,衬出我心境一片宁静,一片 平和。看雨中山塘,就好像看一部“ 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 ”的黑白影片。生活在 屋檐下的都是些普普通通的平民,有的卷起了袖子淘米洗菜,有的在油漆脱落的门口与孩 子白相,有的则在木格子窗前闲话家常,使人感到一种散淡安逸的人生情味。听山塘的雨 声,又好像听一首“一切色彩喧哗 ”都已“消隐 ”的江南丝竹, ①  是母亲吟唱的充满 温馨之感的生命之歌。余光中说,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是啊,行 在雨中,听在雨中,思在雨中,更激起我穿越岁月回忆历史的意趣,尽管盛唐气象烟消云 散,明清繁华风光不再,但这条古街在起起伏伏中对古文明的执着坚守,古老的牌坊在 ② 里幽叹低吟鳞次比的古宅里许许多多的老故事,却始终没有在岁月的流逝中灭,时间 定格成历史,彳亍(chì chù:漫步,走走停停)其间,如同置身历史。山塘雨,给人的也 许不在游兴,而是回忆,是沉思,是品味。【丙】今天,春光乍泄,雨助我思,吸引我从 历史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将来,确是一种与历史气脉相通的生命和精神的感悟。

    半个多世纪来,我第一次行走在雨中山塘。身段苗条的水巷, ③  地从东到西一路 瘦了过去,绵绵密密的雨也一路瘦瘦的飘了过去。及至走过半塘,山塘水竟穿出或高或低 的房舍,不再如半遮面的琵琶女, ④  地依偎着堤岸,在雨的触摸中闪着眉眼,隔街 面对着一扇扇门和窗根,漾出了生动的表情。【丁】河畔有树有草,有亭子和小屋,那 是春天的小站。行人可以在这里赏春和听雨。我看到河对岸或稠密或疏朗的枕河人家,在 烟雨中显得空空阔阔,迷迷茫茫。

    垂柳飘拂,雨声如乐,绿了肺腑,湿了灵思,顿觉凡尘俗垢都消失在山塘雨中。

    (文章有删改)

    1. (1)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2. (2)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见标①②③④) 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3. (3) 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4.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5) 第二段文字四处标点符号(标识[A][B][C][D]),用法错误的一项是(  )
    6.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7. (7) 将“我感受到了山塘雨所特有的音乐之美,这种音乐般的美感,竟不仅来自于听觉,而 且还缘自于视觉,是视听觉共谋而相互融透的境界。 ”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
  • 1. (2023九上·乾安月考) 文言文阅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襄,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祈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民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 (1) 词的上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2. (2)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无数英雄”是指
    3. (3) “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句中指
    4. (4) “只识弯弓射大雕”中的“只”能不能改为“还”?为什么?
    5. (5)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什么言外之意?
  • 1. (2023九上·东乡区期中) 《艾青诗选》与《沁园春·雪》都表达了对土地(江山)的爱,但具体内涵有何不同?请简要阐述。
  • 1. (2023九上·新吴期中) 诗歌默写

    ①江山如此多娇,

    ,月有阴晴圆缺。(苏轼 《水调歌头》)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云横秦岭家何在?。(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行路难》)

    ⑥寂寂江山摇落处,。(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

    ⑦《。、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的句子是

    ⑧临近毕业,你给同学们写下赠言,勉励他今后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可以引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

  • 1. (2023九上·莲湖期中) 经典诗文默写。
    1. (1) 欲渡黄河冰塞川,。(李白《行路难•其一》)
    2. (2)   ,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
    3. (3)   云横秦岭家何在?。(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 (4)   ——然后我死了,。(艾青《我爱这土地》)
    5. (5)   长大后//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6. (6)   江山如此多娇,。(毛泽东《沁园春•雪》)
    7. (7)   在古代,真正的酒文化是一种雅趣。古人喝酒,往往是追求意境的。正如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说“”,喝酒不是目的,真正的情趣是欣赏山水美景。
    8. (8)   苏轼在千年前的中秋夜望月感怀“”(《水调歌头》),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而在今天的杭州亚运村内,来自千里之外的各代表团欢聚一堂
  • 1. (2023九上·浙江月考) 下列关于诗歌和诗人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爱这土地》创作于1938年,以“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衬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的诗作。 B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的作者林徽因,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文学家。 C . 《沁园春·雪》的作者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表达了对于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D . 《月夜忆舍弟》中的“舍弟”是杜甫自己的弟弟,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兄弟离散,人各东西。
  • 1. (2023九上·贵州月考)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B . 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从时空中提取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的内涵既单纯又丰富。 C . 《马说》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D . 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让生命与自然融合。
  • 1. (2023九上·青岛月考) 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沁园春·雪》中“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句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 . 林徽因,是“新月诗派”作家,代表作品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C . 艾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有两个高峰,分别是20世纪30年代和1978年以后。 D . 《乡愁》一诗,诗人选取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达乡愁,感情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 1. (2023九上·永修月考) 《艾青诗选》与《沁园春•雪》都表达了对土地(江山)的爱,但具体内涵有何不同?请简要阐述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