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上·江城期中) 小明发现不少古诗中都会写到”子规”,比如唐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他搞不懂李白为什么要在诗中写到”子规”。请你能通过下面的知识卡片告诉他李白诗中写到子规的用意。

    知识卡片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字的魂魄所化,常夜呜,声音凄切。叫声好像“不如归去”。

  • 1. (2023七上·咸丰期中) 古诗文联读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丙】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1) 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同的是(   )
    3. (3) 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4. (4) 下面对《陈太丘与友期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5) 下面对《鲁肃过蒙屯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6. (6) 用“/”给画线句子断句。(限三处)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7.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1. (2023七下·冷水滩月考)   古诗文默写。 
    1. (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2. (2)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3. (3) 乡书何处达?  。(《次北固山下》)
    4. (4) 河流大野犹嫌束,  。(《潼关》)
    5. (5) 《夜雨寄北》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未来与家人团聚,共话今宵的欢乐场景的诗句是:  ,  。
    6. (6)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诗人展开联想,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也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诗句是:  ,  。
    7. (7) 《峨眉山月歌》一诗中,诗人通过地点的连用展示空间转换之快,以突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  。
  • 1. (2023九上·龙江月考)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足下”指古代下称上或者同辈相称的敬辞;“舍弟”是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 B . 《十五从军征》《木兰诗》都是乐府诗,乐府原是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 C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的是贬官、降职。 D . 古代有很多代称,如“庙堂”指朝廷,“社稷”代表家乡,“桑梓”借指国家。
  • 1. (2023七上·双鸭山期中) 【诗词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2)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 (2023七上·永善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1) 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试分析这些景物的作用。
    2. (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 (2023七上·杭州月考)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而不见踪影。 

    1. (1) 从两首诗所选择的意象中,可以判断甲诗所写的季节是季,乙诗所写的季节是季,从情感上看,都表现了之情。 
    2. (2) 刚从小学毕业,好友去了别的学校,你会选择以下两句诗中的哪一句送给你的好友,请结合你对诗句的理解说明赠送理由。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 1. (2023七上·月考)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两小题。

    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

    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

    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①啼血:子规,即杜鹃鸟。古人有杜鹃鸟至春则啼,滴血则为杜鹃花的说法。②东风:春风。

    1. (1)  诗歌的一、二两句抓住景物来描绘暮春景象的。
    2. (2)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杨花落尽子规啼”,而本诗则是“子规夜半犹啼血”。都是写子规,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 1. (2023七上·浙江月考) 秋天是大自然绘就的最为绚烂的画卷。七年级四班的同学经过前几项活动,感慨颇多,在班级群里热闹地讨论自己的心得。

    小语:我觉得书中的秋天都是伤感的。“① ,小桥流水人家,② 。”的凄凉动人秋景,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峨眉山月半轮秋,③”中,秋天山、月、水的融合,衬托出诗人离乡的复杂情感。

    小文:我觉得秋天的情感是丰盈的。“树木丛生,百草丰茂。④ ,⑤ ”中尽显诗人的阔大胸襟;“⑥ ,应傍战场开”寄托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和平的渴望;刘禹锡的“⑦,⑧ ”一反常态,告别悲秋常情,气势不凡。

    小艺:我觉得秋天非常有意思,有许多的节日和活动,如中秋节、国庆节、运动会等,这些有意义的节日和活动带给我许多收获。

    小语:对,我觉得这些事都值得一写。我们可以选取最有意思、最有意义的一件或几件事来写。

    在记叙事件时还可以适当地描写一下景色,抒发一下情感。

    小文:等我们写完后,让李老师帮我们批改一下。我们给他写一张便条吧! 我打算这样写:李老师:这是我的佳作,麻烦您帮我批改一下。

    学生:小文 

    2023年11月4日

    小艺:小文,你的便条里有一个词语运用不恰当,应该把⑨改为

  • 1. (2023七上·东安期中) 古诗文阅读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 (1) 小语和佼佼对两首诗的内容进行讨论,请你指出不合适的一项( )
    2. (2) “唐诗有声,音韵传情”。两诗画线句都借声传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