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封开模拟) 化学研究物质。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二氧化碳。
    1. (1) 【组成】
      二氧化碳是由(填元素名称或符号)两种元素组成的。
    2. (2) 【结构】

      二氧化碳是由(填粒子名称)构成的。

    3. (3) 【来源】

      工业上,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来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性质】

      根据图回答问题。向充满CO2的软矿泉水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旋紧瓶塞后充分振荡,能观察到的现象是软矿泉水瓶收缩变瘪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5) 【用途】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是

  • 1. (2024·封开模拟) 【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室制取CO2及其性质检验。

      i.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ii.实验室制取CO2 , 应选择图中的发生装置(填字母),化学方程式为

      iii.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O2 , 应选择图中的发生装置(填字母),化学方程式为

    2. (2) 下面是某品牌的“便携式制氧机”的反应原理:用A剂、B剂产生氧气,其中A剂为白色颗粒(2Na2CO3•3H2O2),B剂为MnO2

      制氧机工作时发生了两步反应。

      第一步:2Na2CO3•3H2O2=2Na2CO3+3H2O2

      第二步: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2Na2CO3•3H2O2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1. (2024·阳春模拟) 为了实现碳减排目标,许多国家都在研究二氧化碳的减排措施,其中“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 (1) “捕捉室”中溶液常喷成雾状,主要目的是
    2. (2) “捕捉室”中溶液捕捉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反应分离器”中涉及的反应有
    4. (4) “封存室”内由气态变为液态,从微观角度解释变化的原因是
    5. (5) 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除水之外,还有(填化学式)。
    6. (6) 下列措施中能有效减少空气中含量的是。(多选,填字母)

      a.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作为汽车燃料

      b.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

      c.大力植树造林

  • 1. (2024·江城模拟) 【科普阅读】

    随者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

    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所示。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溶液、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氨基乙酸钾、一乙醇胺、二乙醇胺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所示。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 (1) 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效应增强。自然界吸收CO2的主要途径是作用。
    2. (2) 据预测,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
    3. (3) 碳封存时常用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碳替代指用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目前人类可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写一种即可)。
    5. (5) 对比2图中三条曲线可知,当烟气流速相同时,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最好的是
    6. (6)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____(填字母)。
  • 1. (2024·潮阳模拟)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 . 液氮用作医疗冷冻剂 B . 稀有气体用作霓虹灯 C . 小苏打用作发酵粉 D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1. (2024·南宁模拟) 根据如图所示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2. (2) 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3. (3) 装置E有多种用途,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则应将气体从(选填“a”或“b”)端通入;若用E装置来干燥CO2 , 则E中应装的试剂名称是
    4. (4) 装置F也可作制取CO2气体的发生装置,则装置中X内应盛放的药品是,若在反应进行中关闭止水夹,则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1. (2024·南宁模拟) 如图是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网络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②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B . 反应⑦可以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C . 图中所示物质均为化合物 D . 反应③~⑦中碳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 1. (2024·宁明模拟) 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问答下列问题。

    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 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秒途径对全球碳出加的贡献率如图1所示。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 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所示。

    1. (1) 自然界碳的循环中,化石能源燃烧(填“吸收”或“释放”)CO2;写出用 Ca(OH)2溶液吸收 CO2的化学方程式:
    2. (2) 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请写出一条有助于碳中和的建议:
    3. (3) 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填物质名称)对烟气中 CO2的脱除效果最好。
  • 1. (2024·宁明模拟)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之一。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 B . 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 .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变成无色 D .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 1. (2024·开远模拟) 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的图像称为“价类二维图”。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c点对应的物质可能是Na2CO3 B . b、c两点对应的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C . d点对应的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 D . c点对应的物质可以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