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道德与法治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奉化模拟)   2024年春运之际,风雪蔽路,高铁难行。暴雪天灾之下,是绿皮火车拉着高铁冒着风雪一路前行。火车很慢,却寄托着无数游子对亲人的挂念。高铁时代的“慢火车”( )
    A . 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 . 能大幅增加铁路企业收入 C . 表明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解决 D . 折射出创新让生活更便捷
  • 1. (2024·奉化模拟)   2024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指出,发展银发经济,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福祉。发展银发经济的目的在于( )

    ①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    ②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

    ③遏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④助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永州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刚过去的2023年,Z省在发展“三农”中通过找准“穴位”,精准发力,缔造了乡村各行各业“万马奔腾”的生动新画卷,成果显著,居全国前列。Z省找的第一个“穴位”是寻找土特产,通过挖掘乡土资源,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历史经典产品、本地新业态产品等,培育“乡字号”品牌。第二个“穴位”是培养高素质农民,Z省累计为2.1万名农民开课,为农村夯实粮食安全、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强力保障。第三个“穴位”是提供创新平台,通过打造大学生创业园、科技小院等科创阵地,进一步建强特色农业强镇。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Z省是如何缔造乡村“万马奔腾”生动新画卷的?

  • 1. (2024·湘西模拟)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于2023年9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进入有法可依的阶段。该法(    )

    ①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有利于弘扬敬老爱老、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

    ③保障了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的所有权益

    ④落实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4·娄星模拟) 【关注时政提升素养】

    2024年全国两会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来到了湖南长沙。娄底市某中学围绕这一时政热点开展了“关注时政提升素养”的主题教育活动,作为该校的学生,请你参加其中的探究活动。

    材料一 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县(市、区)振兴发展,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材料二 3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参观青年毛泽东主题展览,毛泽东纪念馆馆长杨丹介绍,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周,是集体热追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的时光。新时代学子与百年前的毛泽东、黎和森、何叔銜等在荧屏前相遇,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好运用好。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百年前,一批热血澎湃的青年走进一师,求知若渴,探寻真理。百年后,无数意气风岌的青年追寻先辈足迹,赓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亞任。

    材料三 湖南是伟人故里、红色热土、革命摇篮,红色资源十分丰富、革命文化底蕴深厚,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让为了更多红色资源被焉见,让更多人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学校向全校师生发起了撰写“我的红色名片”——推荐红色研学景点的活动。

    1. (1)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你为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2. (2)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将如何赓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重任?
    3. (3) 请选择一个你熟悉的湖南红色景点,撰写“我的红色名片”推荐词。要求:推荐的红色景点名称准确,理由充分,条理清晰,内容翔实,不少于60字。
  • 1. (2024·常德模拟) 2023年10月31日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改建农村公路超11万公里。这一做法有利于(   )
    A . 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B . 确保农村交通系统实现全面铺开 C . 推动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走向全世界 D .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便利村民的出行
  • 1. (2024·常德模拟) 今天,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平均13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材料表明党和政府(   )

    ①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消除差异

    ②致力于解决现阶段主要矛盾

    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盐田模拟) 近年来,深圳围绕企业发展周期和市民日常生活工作的高频场景,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业务整合、流程再造、数据共享,打造了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的升级版“一件事任意办”,成为在全国率先推出“一件事任意办”的城市。该措施( )

    ①有利于政府加强对人们社会生活的严格管理

    ②体现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③有助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④有助政府更好为人民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 (2024·盐田模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在一次干部培训中,他引用了“治

    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与这一诗句的核心要义相同诗词是( )

    ①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②但愿苍生俱饱暧,不辞辛苦出山林

    ③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绵阳模拟) 材料分析题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材料一:“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2024年4月3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了《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条例(修订草案)》。下面是《条例(修订草案)》的修订过程。

    2022年12月,根据绵阳市委常委会决定,有关部门深入调研,依法开展听证论证,研究完善对修法的意见建议,形成《条例(修订草案)》。

    2023年8月,市人大审议草案后,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形成最终版本《条例(修订草案)》。

    2023年12月27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条例(修订草案)》后,按程序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材料二:以法之名激发爱国伟力,《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实施以来,不断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一场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遍地生花,以下是部分活动场景。

    场景一
        一场爱国主义教育法宣传活动在天津某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展。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人员、专家学者、学校师生和社区居民们围坐一起,学习法律知识、抒发爱国情怀。
    场景二
        在重庆某小学,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了红色剧目《小英雄雨来》。学校以本土红色资源为载体,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探索、体验、发现,传承弘扬红岩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场景三
        在江西井冈山,“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数字体验馆让观众身临其境;在瑞金,市民游客扫描饮用水“红井水”的新包装二维码,就能聆听 24个红色故事……

     

    材料三:为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我市某校将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法》宣传活动。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民主与法治”知识解读《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修订草案)》修订过程中蕴含的道理。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法之名激发爱国伟力”有何意义。
    3. (3) 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7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