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沭阳模拟) 马克垚指出,西欧封建制度下,封臣的义务是具体的、明确的,而封君的义务没有明确规定,封君和封臣的关系和封土封授相结合,但封君对封臣的封臣是没有关系的。据此可知( )
    A . 封君封臣制逐渐沦为空洞的形式 B . 封君和封臣是统治和服从的关系 C . 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并不是平等的 D . 教会借助分封制度逐渐富有起来
  • 1. (2024九下·南宁开学考) 公元805年,法兰克王国的一份法令强调,凡拥有12曼希的采邑者要全副武装服兵役,如果不穿锁子甲,装备不达标,其采邑将被没收。据此可知,采邑制度( )
    A . 强调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B . 推动了西欧庄园的发展 C . 使国王掌握了军国大权 D . 开启了欧洲封建化进程
  • 1. 中世纪是一个多元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封建关系的基础是土地……如果领主将一块土地赐予一个人,这个人就成为了封臣……封臣的权力和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与他在举行臣属仪式时承担的义务相对应……臣属仪式和赐封仪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约……

    ——摘编自[英]威尔斯《全球简史》

    材料三:接受基督教教皇的加冕,从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变成“罗马人的皇帝”,从此基督教对西欧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需求迫切,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

    1. (1)  材料一图1和图2反映的分别是什么制度? 概述这两种制度的共同特点。 
    2. (2) 材料三中接受加冕的是谁? 从中体现了法兰克王国的统治者与都会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请用相关史实加以佐证。
    3. (3) 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概述中世纪西欧社会主要特征。 
  • 1. 学者在《人类六千年》中写道:”由于层层封受土地,9世纪至10世纪的西欧便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这里所指的”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是( )
    A . 天子与诸侯 B . 教皇与国王 C . 封君与封臣 D . 租地农场主与雇工
  • 1.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预言:“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雨果的预言有他的历史依据,因为欧洲大陆上的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国的雏形就源于(    )
    A . 查理曼帝国 B . 克洛维王国 C . 罗马帝国 D . 拜占庭帝国
  • 1. (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 封君封臣制的特点是(   )
    A . 君与臣之间是上下级关系 B . 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C . 封君与封臣之间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D . 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君主
  • 1. (2024·邵阳模拟) 培养时空观念是历史教学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对如图正确的时空定位是( )

    A . 奴隶制时代古代埃及 B . 奴隶制时代罗马帝国 C . 封建时代法兰克王国 D . 封建时代阿拉伯帝国
  • 1. (2024·邵阳模拟) 11世纪,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的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这个制度中最重要的关系是( )
    A . 教会与大学 B . 富农与市民 C . 封君与封臣 D . 庄园与法庭
  • 1. (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 这个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这个帝国是(   )
    A . 查理曼帝国 B . 奥斯曼帝国 C . 亚历山大帝国 D . 罗马帝国
  • 1. (2024九上·铜仁期末)  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与时 俱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如日本学习唐朝律令制度实行“大化改新”,从而使日本成功地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实现了历史的飞跃。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三 18世纪后半期,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现代大工业,从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现代工业社会的到来。

    —恩格斯《反杜林论》

    1. (1)  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是以什么为纽带?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分别归纳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实现了“历史的飞跃”的含义。
    3. (3) 材料三中英国进行的“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变革? 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根据材料三概括这次革命的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