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三上·江阴期末) 下面的图表是兴奋在神经Ⅰ~Ⅲ上传导和传递的数据。在神经Ⅰ~Ⅲ上标记点d1~d5 , 如图1所示。对神经Ⅰ和Ⅱ的同一点P以及神经Ⅲ的点Q(P和Q各为d1~d5中的某一点)同时给予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4ms后测得神经Ⅰ~Ⅲ上各点膜电位见下表。神经Ⅰ的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传导速度均为2V,神经Ⅱ和Ⅲ的兴奋传导速度依次为3V和6V。神经Ⅰ~Ⅲ上各点产生动作电位时,膜电位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兴奋在各神经上只发生1次传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点Р对应点d2 , 点Q对应点d4 B . 刺激后神经Ⅰ的点d1的膜电位不变 C . 刺激4ms后,神经Ⅱ的点d3的膜电位是-80mV D . 兴奋在神经Ⅱ上的传导速度为2cm/ms
  • 1. (2023高三上·常州期末)  图1是调控机体摄食行为的NAc(大脑的伏隔核)-LHA(下丘脑外侧区)通路示意图,LHA兴奋时可释放促摄食肽(如MCH)、食欲素(如Orexin-A)等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由图1可知,机体对摄食行为的调控存在着调节机制。在该机制中,图中的等物质,在神经元之间以信号传递信息。
    2. (2) 研究人员将大鼠分为普通饮食组(ND组)和高脂饮食致肥胖组(DIO组),给ND组大鼠和DIO组大鼠的LHA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GABA受体激动剂和GABA受体阻断剂,对两组大鼠饱食后继续喂食甜炼乳,记录30min内摄入甜炼乳的量(mL),结果见下表。

      大鼠分组

      生理盐水

      受体激动剂

      受体阻断剂

      ND组

      7.29±1.49

      4.25±1.38

      10.72±2.11

      DIO组

      13.68±2.95

      3.51±1.77

      14.83±3.44

      ①GABA是4一氨基丁酸的简称,既可以通过胞吐作用释放,也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GABA转运蛋白或GABA渗透通道释放,这表明GABA在神经元内的存在部位有。②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造成饱食后继续摄取可口食物差异的原因可能是DIO组大鼠对GABA传递的(填“抑制”或“兴奋”)摄食的饱食信号反应性(填“增强”或“减弱”)。可见,大鼠胃动力受LHA的调控。

    3. (3) 为探讨NAc-LHA通路对大鼠胃动力的调控,研究人员随机选取32只大鼠,分为4组,分别对大鼠NAc进行以下处理:生理盐水(NS)组、orexin-A组、SB(OX1R拮抗剂)组、orexin-A+SB组,测定大鼠胃排空程度及胃酸分泌量,结果如图2、3。

      ①该实验中,接受到SB的大鼠有只,进行此设计的目的是

      ②该实验结果表明

  • 1. (2023高三上·常州期末)  研究人员探究了布比卡因(药物名)对牛蛙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已知神经干动作电位是由许多不同神经纤维产生的动作电位叠合形成的综合性电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实验开始时逐渐增强有效刺激强度,但神经干动作电位不会增大 B . 图示的实验结果表明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变大,且传导速度减慢 C . 牛蛙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产生所需的阈电位强度逐渐降低 D . 布比卡因可能通过改变Na+通道和K+通道的蛋白构象而发挥作用
  • 1. (2024高三下·内江月考)  感染流感病毒后,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头痛、嗓子痛等症状。机体疼痛和发热现象与前列腺素E(PEG)密切相关,部分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人体感染病毒后,通过炎症反应产生的致痛物质可刺激痛觉感受器,引起细胞膜上的,从而产生兴奋。
    2. (2) 某患者出现持续高烧的症状,体温较长时间维持在 38.5℃,在高烧持续期,其机体产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服用退烧药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水平。患者通过生理性调 节增加散热的途径有(答出两点)。
    3. (3) 流感病毒感染后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升高,此时,人体会出现肌肉酸痛,原因是
    4. (4) 退烧药布洛芬可以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达到镇痛退热的效果,请据图分析布洛芬镇痛退热的机制:
  • 1. (2024高二下·长沙开学考)  如下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a、c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B .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C . 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可以达到麻醉目的 D . 兴奋在b处的传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 1. (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  下图为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丙是连接在传出神经的电流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的电位变化;a处为神经肌肉接头,含有一种特殊的突触。分别刺激甲和乙处均能引起肌肉收缩。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刺激甲处,丙处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 刺激甲处,兴奋在甲上的传导速度大于a处传递速度 C . 刺激甲处,a中神经递质通过体液传递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D . 刺激乙处,丙处电流表指针偏转次数和方向均与刺激甲处相同
  • 1. (2024高二下·成都开学考)  已知药物X能阻断蟾蜍的屈肌反射活动,使肌肉不能收缩,但不知药物X是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还是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或是两者都能阻断。现有一个如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实验装置,图中的A~E代表实验位点(进行药物处理或电刺激的位点)。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将X放于D点后刺激C点,若肌肉收缩,则X不能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 B . 将X放于D点后刺激E点,若肌肉收缩,则X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C . 将X放于B点和D点后刺激E点,若肌肉不收缩,则X可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D . 将X放于B点后刺激A点,若肌肉收缩,则X不能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 1. (2024高三下·长沙月考)  在t1、t2、t3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刺激,测得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t1时的刺激强度过小,无法引起神经纤维上Na+通道打开 B . 适当降低细胞外液K+浓度,测得的静息电位可能位于-65~-55mV C . t2、t3时的刺激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 D . t4、t5过程细胞膜电位下降不需要消耗ATP
  • 1. (2024高二下·永州开学考)  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上Cl通道开放,如图为两个神经元之间局部结构的放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 . 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完成细胞内信息交流的功能 C . 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具通透性造成K内流 D . 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导致Cl通道的开启
  • 1. (2024高二下·永州开学考)  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可由神经一肌肉接点处入侵神经细胞,过程如图所示。目前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发病最有效的措施。狂犬病疫苗是将狂犬病病毒接种在地鼠肾细胞中培养后,收获病毒液,经灭活纯化而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 神经细胞被狂犬病病毒感染后往往会引起细胞坏死 B . 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侵入人体的部分病毒,此过程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 . 狂犬病病毒被胞吞进入突触小体并沿着轴突逆行,与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相反 D . 人被咬伤后可注射狂犬病疫苗,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直接消灭病毒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3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