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月考)  图1为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①和②表示神经元的相关结构(甲、乙、丙、丁是神经元上的4个位点)。图2为神经中枢中某一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2中B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细胞内液)。
    2. (2) 兴奋在图2结构处的传递方向是(用图2中字母和箭头表示),原因是。若图2中神经递质B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则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的膜内电位变化是
    3. (3) 现欲通过实验探究图1中a或b为效应器还是感受器。以电表为实验仪,以乙和丙两点的膜外侧为电表两个电极搭载的位点进行实验,若刺激位点甲,电表指针偏转次,说明局部电流能通过神经中枢的突触传递到②,则a为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月考)  如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将神经纤维置于高Na+环境中,则静息电位将变大 B . 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④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 C . ①处产生的兴奋一定可以传导到②和④处,且②和④处动作电位大小相等 D . 兴奋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需通过结构③,③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月考)  尿在肾中不断生成,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引起尿意。尿液的排出受神经系统支配,婴幼儿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但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请回答问题。
    1. (1)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依赖的是(填结构)。兴奋在此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要慢,其原因是
    2. (2) 在夜间,婴幼儿的遗尿现象属于(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而成年人却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这是因为
    3. (3) 下图是抗利尿激素(ADI)对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的作用示意图。

      ADH的合成部位是。据图分析,ADH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细胞从管腔中重吸收水分,该现象发生的机制是ADH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膜上的ADH受体结合后,通过M蛋白促进囊泡向细胞膜转移,增加了

  • 1. (2024高二下·自贡开学考) 下图为某段神经纤维示意图,灵敏电流计的两个电极按图示连接,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示中的灵敏电流计在静息电位状态下不会发生偏转 B . 兴奋传到b处时,Na+经通道蛋白大量涌入膜内 C . c处动作电位最大时,膜内Na+浓度仍然比膜外低 D . d处产生动作电位时,与右侧相邻部位间会形成局部电流
  • 1. (2024高三下·内江开学考) 在肌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肌肉细胞需要释放一种蛋白质,其进入肌神经细胞后,促进其发育以及与肌肉细胞的联系;如果不能得到这种蛋白质,肌神经细胞会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这种蛋白质是一种神经递质 B . 肌神经细胞可以与肌肉细胞形成突触 C . 凋亡是细胞自主控制的一种程序性死亡 D . 蛋白合成抑制剂可以促进肌神经细胞凋亡
  • 1. (2024高三下·汕尾月考)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构成突触。通过微电极测定细胞的膜电位,PSP1和PSP2分别表示突触a和突触b的后膜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分别使突触a后膜通透性增大、突触b后膜通透性降低 B . PSP1和PSP2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 C . PSP1由K+外流或Cl-内流形成,PSP2由Na+或Ca2+内流形成 D . 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分别使PSP1变化幅值增大、PSP2变化幅值减小
  • 1. (2024高三下·汕尾月考) 皮肤上的痒觉、触觉、痛觉感受器均能将刺激引发的信号经背根神经节(DRG)的感觉神经元传入脊髓,整合、上传,产生相应感觉。组胺刺激使小鼠产生痒觉,引起抓挠行为。研究发现,小鼠DRG神经元中的PTEN蛋白参与痒觉信号传递。为探究PTEN蛋白的作用,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机体在产生痒觉的过程(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的形式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2. (2) 抓挠引起皮肤上的触觉、痛觉感受器,有效痒觉信号的上传,因此痒觉减弱。
    3. (3) 用组胺刺激正常小鼠和PTEN基因敲除小鼠的皮肤,结果如下图。据图推测PTEN蛋白的作用是机体对外源致痒剂的敏感性。已知PTEN基因敲除后,小鼠DRG中的TRPV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用组胺刺激PTEN基因和TRPV1基因双敲除的小鼠,据图中结果推测TRPV1蛋白对痒觉的影响是

       

  • 1. (2024高三下·汕尾月考)  尾悬吊(后肢悬空)的大鼠常被用作骨骼肌萎缩研究的实验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甲组不悬吊;乙组悬吊;丙组悬吊+电针插入骨骼肌刺激。4周后结果显示:与甲组相比,乙组大鼠后肢小腿骨骼肌出现重量降低、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小等肌萎缩症状;丙组的肌萎缩症状比乙组有一定程度的减轻。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尾悬吊使大鼠骨骼肌的肌蛋白降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 B . 乙组大鼠后肢骨骼肌萎缩与神经—肌肉突触传递减弱有关 C . 对丙组大鼠施加的电刺激信号经反射弧调控骨骼肌收缩 D . 长期卧床病人通过适当的电刺激可能缓解骨骼肌萎缩
  • 1. (2023高三上·江阴期末) 下面的图表是兴奋在神经Ⅰ~Ⅲ上传导和传递的数据。在神经Ⅰ~Ⅲ上标记点d1~d5 , 如图1所示。对神经Ⅰ和Ⅱ的同一点P以及神经Ⅲ的点Q(P和Q各为d1~d5中的某一点)同时给予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4ms后测得神经Ⅰ~Ⅲ上各点膜电位见下表。神经Ⅰ的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传导速度均为2V,神经Ⅱ和Ⅲ的兴奋传导速度依次为3V和6V。神经Ⅰ~Ⅲ上各点产生动作电位时,膜电位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兴奋在各神经上只发生1次传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点Р对应点d2 , 点Q对应点d4 B . 刺激后神经Ⅰ的点d1的膜电位不变 C . 刺激4ms后,神经Ⅱ的点d3的膜电位是-80mV D . 兴奋在神经Ⅱ上的传导速度为2cm/ms
  • 1. (2023高三上·常州期末)  图1是调控机体摄食行为的NAc(大脑的伏隔核)-LHA(下丘脑外侧区)通路示意图,LHA兴奋时可释放促摄食肽(如MCH)、食欲素(如Orexin-A)等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由图1可知,机体对摄食行为的调控存在着调节机制。在该机制中,图中的等物质,在神经元之间以信号传递信息。
    2. (2) 研究人员将大鼠分为普通饮食组(ND组)和高脂饮食致肥胖组(DIO组),给ND组大鼠和DIO组大鼠的LHA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GABA受体激动剂和GABA受体阻断剂,对两组大鼠饱食后继续喂食甜炼乳,记录30min内摄入甜炼乳的量(mL),结果见下表。

      大鼠分组

      生理盐水

      受体激动剂

      受体阻断剂

      ND组

      7.29±1.49

      4.25±1.38

      10.72±2.11

      DIO组

      13.68±2.95

      3.51±1.77

      14.83±3.44

      ①GABA是4一氨基丁酸的简称,既可以通过胞吐作用释放,也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GABA转运蛋白或GABA渗透通道释放,这表明GABA在神经元内的存在部位有。②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造成饱食后继续摄取可口食物差异的原因可能是DIO组大鼠对GABA传递的(填“抑制”或“兴奋”)摄食的饱食信号反应性(填“增强”或“减弱”)。可见,大鼠胃动力受LHA的调控。

    3. (3) 为探讨NAc-LHA通路对大鼠胃动力的调控,研究人员随机选取32只大鼠,分为4组,分别对大鼠NAc进行以下处理:生理盐水(NS)组、orexin-A组、SB(OX1R拮抗剂)组、orexin-A+SB组,测定大鼠胃排空程度及胃酸分泌量,结果如图2、3。

      ①该实验中,接受到SB的大鼠有只,进行此设计的目的是

      ②该实验结果表明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3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