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八下·月考) 走进七彩生活,人们常常发出“真好”的赞叹和感激,比如“有家真好,那里充满浓浓的亲情”:“有朋友真好,他们帮.我们驱赶孤独,带来快乐……

    请以《有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合你写作的词语.使文题完整;

    ②叙述出具体的事情,说真话,抒真情;

    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 1. (2023八下·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片片蝶衣生

    镯 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超膀隨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凤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祥。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蓝色的花海中徘相,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彩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路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柄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

    1. (1) 根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2. (2) 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蝴蝶花,静中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3.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4) 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1. (2023八下·月考)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 (1) 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感天寒”一句。
    2. (2) 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 1. (2023八下·月考)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飞机降落,C919的首飞机长和飞机总设计师紧紧相拥,现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B . 在文化产业领域,一些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不胜枚举 C . 孩子回家后,只要看到这些从动物园买回来的各种小物件,就会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希望能够再去看看。 D . 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和阔的合作空间,他们有自己的利益和考量,日本企图拉拢他们制衡中国只能是枉费心机
  • 1. (2023八下·月考) 综合性学习。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它像雨露一样,滋润着炎黄子孙的心田;像土壤一样,培育着中华民族的自强精神。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学,分享智慧”吧。

    1. (1) [扬国学精神]为营造活动的氛图,请你为学校的电子显示屏原创一条宜传语。要求宜传语中含有“经典”一词。

      例:①书香溢满校园,经典伴我成长。

      ②用国学经典,开启智慧人生。

    2. (2) [晒百家观点]在诵读:《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时,同学们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环境对一个人成功的决定作用.是“封建槽粕",《弟子规》中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所以我们没必要学习这些所谓的“国学”。如果你是活动的组织者你怎样说服他?
  • 1. (2023八下·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章鱼是一种海洋肉食性动物,以捕食鱼虾为生。由于没有脊锥,章鱼的身体异常柔软,可以灵活地变形,为它的捕食活动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在发现猎物时,章鱼会伪妆成一块长满苔藓的石头藏身在珊期的缝隙间,或者把自己塞进海螺壳里潜伏起来,等猎物靠近后,就迅速扑过去,用布满吸盘的触手缠住猎物,注入毒液使其麻痹,然后美美地享用一餐。

    1. (1) 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应改为.

      应改为

    2. (2) 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潜伏②麻痹

  • 1. (2023九上·山东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今天"数字阅读”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能否使年轻人体会到经典文章的魅力。 B . 许多城市开展了高考“爱心送考”。为考生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C . 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学生们一起唱了《明天我就成了你》这首歌。 D . 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 1. (2023八下·月考)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庄子,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 B .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中的一段。《礼记》是道家经典之一,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共49篇。 C . 《马说》作者是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 D . 《卖炭翁》作者是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1. (2023八下·月考) 名著阅读
    1. (1) 下面关于《傅雷家书》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供出来,一切都否认。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他要做得勇敢,做得倔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可是在把他押到牢房去的那天晚上,经过面粉厂的大房子时,他听到一个押送兵说:“司令官为什么要把他押到这里来?从后面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听了这话他真有点害怕起来。是啊,十六岁就死,真是太可怕了!生命属于自己只有一次啊!

      ①此段文字出自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人名)。

      ②文段中的“他"因为什么事被关押审问?

  • 1. (2023八下·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 (1) 《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_(人名)编纂的。
    2. (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不知其        ②教然后知

      ③然后能自反  ④学半

    3. (3) 本文开篇作者就谈及“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请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4. (4) 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5. (5)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