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八下·唐河期末)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高祖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 ,  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注释】①子房:张良, 字子房,刘邦的谋士。②馈饷:军饷。

    1. (1) 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 (3) 这篇文章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予了怎样的情感?
    4. (4) 从乙文段内容看,高祖是个什么人?乙文段和甲文段有什么联系?
  • 1. (2023八下·昭通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日:”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日:”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④代乎?正⑤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人名。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④异:其他的。⑤正:只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之不以其道   策:

      于今未有奇才耳   但:

      可诬一世之人  安: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3. (3) 结合全文内容,概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4. (4) 比较[甲]文中”伯乐”和[乙]文中的”上”,[甲]文中”食马者”和[乙]文中的”封德彝”,分析他们各有什么相同点?
  • 1. (2023八下·贵池期末)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选自刘基:《说虎》)

    1.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求其能千里也 安( )

      一食尽粟一石 或( )

      则人之食虎也 于( )

      以一百 敌( )

    2. (2) 翻译下列语句。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3. (3) 两文体裁和写作手法相同,表达的思想情感或观点不一样,请简要分析。
  • 1. (2023八下·商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子曰:“骥下称其力,称其德。”诚以德为性所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是以骥之为骥,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修其在己,听其在人。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枥,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虽马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节选自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

    【注释】①骥:好马,一种能一日行千里的良马。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一食尽粟一石

      ②执策而

      ③诚以德为性所

      ④虽马是马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和“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中“而”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3.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

    4. (4) 【甲】【乙】两文都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表面在谈马,实际是在谈人才,但对人才问题的看法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 1. (2023八下·黑龙江期末) 【古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器:器重。②枉:屈就,屈尊。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执策而临之 临:

      ②徐庶见先主 见: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3. (3) 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画两处)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4. (4)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1. (2023八下·大同期末)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1) 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标注读音。

      手把文书口称才美不外

    2.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系向牛头充炭           直:

      心忧炭贱天寒           愿:

      之不以其道              策:

      执策而之                  临:

    3. (3) 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 (4) 依据古诗文,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卖炭翁

      马说

      写作手法

      描写和

      诗文主题

      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本质,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 1. (2023八下·垦利期末)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登勃朗峰》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其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B . 《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社戏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C .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篆而成。 D . 《马说》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1. (2023·荆州) 联系学过的古诗文,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

    语文课本里有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河流的左岸,有人鼔瑟低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有人秉烛夜吟:相见时难别亦难,②;有人迎风呼号:安得广厦千万间,③;有人把酒问天:不应有恨,④。河流的右岸,有夫子教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其不善者而改之;有圣人劝诫: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⑥,劳其筋骨;有贤者述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⑦,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有智者讽喻:策之不以其道,⑧,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是一条文学的河流,诗性与理性交织着、翻滚着、涌动着,流进我们的内心,融入我们的血脉。

  • 1. (2023八下·滨州期末)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B . 庄子,名周,宋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其特色。 C .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 1946 年 7 月 15 日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演讲,当天下午他也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D . 说,是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爱莲说》《马说》同属这种文体。
  • 1. (2023八下·佛冈期中)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记叙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       B . 马克•吐温是美国小说家,其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有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登勃朗峰》便可见一斑。  C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     D . 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共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