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有名马,奴隶人手,死于槽枥之间,不千里也。

    千里者,一尽粟一马者不知其千里食也。马也,有千里之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与常马不可得,求其能千里也?

    ,食之不能,鸣之不能,执策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 1. (2023八下·黄埔期末)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丽水令沈宣词甚异之,欲酬以五十万。客许而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 , 公遂引出,至则奋眄 , 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后宣词得而乘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 , 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 , 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节选自《唐语林》,有删改)

    【注释】①遽:就。②奋眄(miǎn):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③会:适逢,恰巧遇到。④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⑤飞龙:指皇家。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2)  把“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翻译成现代汉语。
    3. (3)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

    4. (4)  结合甲乙两文,思考一匹马能成为“名马”的条件,谈谈它带给你的启示。
  • 1. (2023八下·南山期末)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第六单元的作品,都充分展现了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语文学习小组组织了“体会古仁人之心”拓展学习活动,邀你一同参与探讨。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桓公深知宁戚 , 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戚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乃夜举火而爵之,以为卿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桓公可谓善求士矣。 

    [注]①宁戚,春秋卫国人,齐国的大夫。②爵:大摆筵席。③一匡:安定统一。 

    (选自《刘子•妄瑕》)

    【丙】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选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习小组在研读资料时遇到以下疑难,请你为他们答疑解惑。

    1. (1)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2)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桓公可谓善求士矣。

    3. (3)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4. (4)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甲、乙两文中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做法。
    5. (5)  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核心环节,请与学习小组同学一起在诵读中体会作者情感。 

      【知识链接】 

      语气运用的一般规律是:喜则气满声高,悲则气沉声缓,爱则气缓声柔,惧则气提声抖,怒则气粗声重…… 

      小深:我发现“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两句中的“呜呼”情感非常浓郁。 

      小圳:同意!读好它们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走进作者内心世界。通过阅读【知识链接】我了解到,《马说》中的“呜呼”可以用①  的语气来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呜呼”可以用②  的语气来读,因为③  。(结合甲文、丙诗相关内容作答)

  • 1. (2023九上·江油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1. (2023八下·广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马说

    (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

    【乙】

    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 , 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3.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人才”是两文共同的话题,试结合文本谈谈你本人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 1. (2023八下·抚顺期末)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 《北冥有鱼》选自《庄子》外篇中 《秋水》,庄子,名周,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B .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 C .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D . 《马说》的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 1. (2023九上·长春开学考) 阅读下列文段, 完成后面小题

    马说

    韩念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秪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杤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 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日: “天下无马! ”鸣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 (1) 下䀤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2. (2) 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3) 如果你是"千里马", 没有遇到伯乐, 你会怎么办?
  • 1. (2023八下·绿园期末)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2)  “伯乐相马”是一个古老的传说,用原文回答,作者另翻新意,提出的新颖观点是什么?
    3. (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揣摩此句的语气特点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 1. (2023八下·石景山期末) 经典三:阅读《马说》,回答问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策之不以其道”中“策”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根据上文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在后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材料二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选自刘开《问说》)

      注:①达:通达,通晓。②大:大的(道理、原则)。③舍:放弃,不要。④奚:怎么。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韩愈借千里马的遭遇,揭露了统治者的愚妄浅薄,希望统治者能够            ①       ;周敦颐用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表明了自己            ②       的志向;刘开认为要学有所成,就需“            ③       ”和“            ④       ”相结合。

  • 1. (2023八下·铁岭期末)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北冥有鱼》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 B . 《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东汉经学家戴圣编篆的。 C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D . 《马说》作者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马说》是《杂说》中的第四篇。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共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