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②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③ 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④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⑤ 人生,如同爬山,一开始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 一个梦想。⑥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 . ⑤⑥④①③② B . ⑤①③⑥④② C . ①③②⑤④⑥ D . ③②⑤①④⑥
  • 1. (南京单元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梁衡的《壶口瀑布》是一篇说明文,此文介绍了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两个季节的特点。 B .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记述了作者马丽华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 C . 《登勃朗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他是美国作家,代表作是《海底两万里》。 D . 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以作者的口吻全方位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
  • 1.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最后一次讲演》《回延安》《壶口瀑布》的作者依次是闻一多、贺敬之、梁衡。 B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的,例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 C . 《登勃朗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昆虫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法布尔。 D . 《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 1. (2023八下·息烽期末)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可分为“风、雅、颂”三种表现手法,以及赋、比、兴三种表现形式。 B . 《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首诗都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杜甫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C .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课文《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社戏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D . 《登勃朗峰》的作者是美国马克•吐温。他以方言和民间口语讲述社会现实,开辟了新的现实主义道路。
  • 1. (2023八下·垦利期末)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登勃朗峰》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其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B . 《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社戏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C .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篆而成。 D . 《马说》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1. 课内阅读

    抵达阿冉提村前约莫半小时,在一道呈V字形的山口中间,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为“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我们拾级而上,威严的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居苍穹。

    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因chán岩太过陡 qiào,皑皑白雪无法堆积,只能在分野处偶见几堆。

    1.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顶(

      chán()岩

      指(

      陡qiào(

    2. (2)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 (3) 选段中“拾级而上”的意思是 ,“拾”的意思是 。
  • 1.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 (1) 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
    2. (2) 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3. (3) 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 1. 课外阅读

    初登泰山

    冯骥才

    那年我22岁,正处在一种向往着挺身弄险的年龄。一天,在老画家溥佐先生家里学画,溥先生忽对我们几位师兄弟说:“跟我去泰山写生吗?”先生胖胖的脸充满兴致。

    那年代难有机会登山,我和几位师兄弟更没去过泰山——这样的天下名山,便立刻呼应同往。行前的几天兴奋得夜里闭不上眼,还跑到文具店

    买了一个绿帆布面的大画夹,背在背上,把自己武装成一个“艺术青年”。

    泰山对我有种天生的魅力,这可能来自姥姥那里。姥姥家在济宁,外祖父在京做武官,解甲后还乡,泰山是他们常去游玩的地方。姥姥好读书,常对我讲到泰山的景物和传说。那时家中还有几张挺大的“蛋白”照片,上面是 1922 年外祖父与康有为结伴游泰山的情景。照片里母亲那年5岁,还是一个梳着一双髽髻的活泼好看的小姑娘。背景的山水已叫我领略到五岳之宗的博大与尊贵。

    记得那次在泰安下了车,隔着一大片山野就是泰山。远看就像谁用巨笔蘸着绿色、蓝色,混着墨色在眼前天幕上涂出一片屏障似的崇山峻岭。待走进山里,层层叠叠,幽敻深邃,蜿蜒的石径把我带进各种优美的景色里。那时没有相机,我掏出小本子东画西画,不知不觉就与溥先生和几个师兄弟都跑散了。

    那次,我们好像是坐着夜车由天津来到泰安的,火车很慢,中间经过许多小站。德州站的记忆很深,车到站一停,没见月台上的小贩,就见一只只焦黄、 油亮、喷着香味的烧鸡给一张张纸托进车窗。当然,我们没有钱买烧鸡吃,我口袋里仅有的30块钱有一半还是向妻子(那时是女朋友)借的呢;我只能在山脚下买些煮鸡蛋和大饼塞进背包,带到山上吃。

    在这陌生的山上走着走着,就走入姥姥讲过的泰山故事里。比方斗母宫,它真像姥姥讲的是座尼姑庵。里里外外收拾得幽雅洁静,松影竹影处处可见,坐在回廊上可以听见隐藏在深谷里层层绿树下边的泉响。再有便是回马岭。姥姥当年对我说:“登泰山到回马岭,山势变得陡峭,骑马上不去,所以叫回马岭。你外祖父属马,当年到这里不肯再登,没过两年人就没了。你也属马,将来要是到回马岭一定要上去。”于是那次穿过回马岭的石头牌坊时,是一口气跑上去的。

    我一路上最重要的事当然是写生。我在山里写生时,完全不知上边的山还有多高路有多长,到了中天门,见溥佐先生已经到达,坐在道边一家店前边喝茶歇憩边等候我们,待人会齐一同登朝阳洞,上十八盘。

    那个时代,没有旅游,上山多是求神拜佛的香客;种种风物传说都是从山民嘴里说出来的,也都是山民深信不疑的。我在小店里买到一本乾隆年间刊印的线装小书《泰山道里记》,版味十足,软软厚厚的一卷拿在手里很舒服。低头看看书中记载的古时的泰山风物,抬头瞧瞧眼前的景物,对照古今,颇有情味。那时没有真正的旅游业,这是唯一的一本堪作导游的小书了。我也不知道山上小店里怎么会有这么古老的书卖。比起当今已陷入旅游市场里被疯狂“发掘”和“弘扬”的泰山,那时才是真正的原生态。

    那次登岱还识得一群特殊的人,就是挑山工。一个人,全凭肩膀和腰腿的力气,再加一根扁担,挑上百斤的货物,从山底登着高高的台阶,一直挑到高在云端的山顶。而且,天天如此。这是一群怎样的人?

    虽然我和他们不曾交流,甚至由于他们低头挑货行路,无法看清他们的模样,但是他们留在了我的心里,成为20年后我写《挑山工》的缘起。

    至于那次写生收获最大的,乃是使我对宋代北宗山水的技法有了深切的认识。泰山的大气更注入了我“胸中的丘壑”。

    头次登岱,目的在于绘画,收获却何止于绘画?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姥姥给 “我”讲过的有关泰山的故事。
    2. (2) 作者远望泰山,从呈现在眼前的画面中提炼出了“绿色”“蓝色”“墨色”三种颜色,请根据作者给出的三种颜色,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幅画面。(可任选一种或几种颜色来描绘)
    3. (3) “比起当今已陷入旅游市场里被疯狂‘发掘’和‘弘扬’的泰山,那时才是真正的原生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 (4) 作者第一次登泰山,“目的在于绘画”,在文末对其收获有所交代,除此之外,你认为作者还有哪些收获?
    5. (5) 班级开展“学生旅游利弊谈”的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学生旅游利大于弊”,反方的观点是“学生旅游弊大于利”,你支持哪方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60字左右)
  • 1. 八年级(1)班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成立了“登山运动”社团,请你来了解一下他们的社团活动吧。
    1. (1) 【登山常识】“登山”是指在特定要求下,运动员徒手或使用专门装备,从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山峰进行攀登的一项体育活动。你知道这项运动分为哪几种吗?
    2. (2) 【文艺修养】

      ①请说出含有下面歌词的歌曲名称以及原始演唱者。

      你高耸在人心中,你屹立在蓝天下,你用爱的阳光抚育格桑花,你把美的月光洒满喜马拉雅。

      ②请写出两句与登山有关的古诗,并说明作者和诗名。

  • 1.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 灼热 缭绕 陡峭 一如即往 B . 翌日 浮燥 打嗝 五彩斑斓 C . 巍峨 妩媚 瞬息 物有所值 D . 蔓廷 逗留 可悯 皑皑白雪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