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完成题目。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 (1) 诗中哪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2. (2) 《蒹葭》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 (3) 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 (4) 诗人为什么要极力地渲染道路的艰难阻塞?
  • 1. 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7)班正在开展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
    2. (2) 为配合这次主题活动,你们班打算办一期黑板报,下面是黑板报设置的一个版块,请你再拟两个版块名称。
    3. (3)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迷人、最惹人情思的季节。请你根据以下主题,写出相应的古诗句。
  • 1.  下面对《蒹葭》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两句引出了所思念者和所在地,不仅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融合无间,而且又为后四句抒发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相会艰难之情做铺垫。 B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人经过一番艰苦的上下追寻之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了渴慕的程度。“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C . 第一节“白露为霜”写出了露水浓重、凝结成霜的情景,这应该是天刚破晓时的景况;第二节的“白露未晞”,其中就有时间的推移,那就是天已亮而露水还未干的景象。 D . “道阻且右”和第一节的“道阻且长”、第二节的“道阻且跻”又有不同,这一句更准确地描写出傍着水流的小路的曲折弯窄,令人难以前行,则主人公的失望与难言的痛苦,完全可以思而得之。但“采采”一词写阳光灿烂的样子,又给第三节的景物涂上了一层亮色。
  • 1. 下列句子中无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 .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B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 .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D . 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
  • 1. 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
    A . 何以知之 B . 何陋之有 C .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D .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关雎》第一节用雎鸠的叫声起兴,写一个男子对心中喜爱的人的向往之情。 B . 《蒹葭》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 . 《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主人公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 .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
  • 1.  填空题。
    1. (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篇,包括三部分。
    2. (2)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 (3)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1. 对下列句子中的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 . “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 “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 . “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 . “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 1. 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A . ①⑤ B . ②⑥ C . ③⑧ D . ④⑦
  •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  窈窕  好逑寤寐

    溯洄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