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溆浦期中)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乙】风雨

    《诗经·郑风》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③。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①喈(jiē)喈:鸡叫的声音。②夷:喜悦。③胶胶:鸡叫声。④瘳(chōu):病愈。

    1. (1) 《蒹葭》诗中“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三句皆出现“宛”字,给人以恍惚迷离、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写出了伊人的飘忽难寻,抒发了①之情。《风雨》诗中“云胡不夷”“云胡不瘳”“云胡不喜”以反问句式,三章叠咏,强化感情,表现了女主人公见到心爱之人的②之情。
    2. (2) 《诗经》多采用起兴的手法。请从甲、乙两诗中任选一首,结合诗句内容,简析起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 1. (2024八下·田阳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1. (2024八下·伊犁哈萨克期中)  诗歌鉴赏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的手法。 B . 此诗开头描写蒹葭茂盛的晚秋图,渲染了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 C . 此诗描摹传神,景物如霜露等是静态写照,而歌者忽上忽下地寻求“伊人”,又是动态的描摹。 D . 此诗直白大胆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义,全诗充满热烈浓郁的欢快气氛。
  • 1. (2024八下·新建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2) 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 1. (2024八下·来宾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2) 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 1. 下列对《蒹葭》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 B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 . “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 . 此诗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表现内心的情感。
  • 1. 《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请结合《关雎》中的诗句,简析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 1.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请结合《关雎》具体诗句,说说你对“思无邪”的理解。
  • 1. (2024八下·永定期中)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1) 下面对《关雎》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 1. (2024八下·廉江月考) 请写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蒹葭》一诗中的作用。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