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2八下·福田期中) 下列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回延安》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富有浓郁的陕北风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延安”的深情。 B . 《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本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决定性因素,并指出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 C . 短语“戛然而止”和“周而复始”的结构相同,都是偏正短语。 D . 《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 篇,采用了风、雅、颂的表现手法;分“赋”“比”“兴”三个部分。
  •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流览 次第 翩然 销声匿迹 B . 刺槐 避免 显著 风雪裁途 C . 晴朗 侵害 纬度 周而复始 D . 海棠 融化 农谚 草长鹰飞
  •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特殊的气象预报员

    颜士州

        天气变化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对农业生产和航运等行业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准确预报天气十分重要。可天气变化复杂,想准确预报并不容易,不过海洋里却贮存着许多天气变化的信息。

        天气的变化与空气温度的高低以及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很大关系。广阔的赤道热带海洋里的暖流,是空气中热量和水汽的主要供应者。温暖的海洋表面源源不断地把大量热量和水汽输送给空气,使空气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带来了千变万化的天气现象。1立方厘米的海水降低温度1℃,可以使3 000立方厘米的空气升温1℃。可见,海洋就像个大火炉,不断地从底部给空气加热。

        黑潮带来的信息

        在东海东南部、琉球半岛西北侧海域,有一股终年温度很高的水流,自西向东北方向流去。由于它水色深蓝,看上去又蓝中带黑,因而被叫作黑潮,也叫作“台湾暖流”或“日本暖流”。它是洋流中一支著名的暖流。黑潮的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明显的摆动,对我国沿海气候有很大的影响。1953年,黑潮暖流的平均位置比常年南移了大约170公里。1954年,我国江淮流域出现了百年未遇的大水;1958年,黑潮暖流的平均位置比常年北移了。1959年,长江流域旱灾严重,华北地区出现水灾。

        为什么黑潮位置的变动,对我国东部地区有这样严重的影响呢?这是因为黑潮在自南向北流动的过程中,使南北海水温度产生了显著差别,也不断地把热量和水汽输送给大气,影响了海洋上空的大气。所以,1953年,黑潮位置南移,造成了位于较南纬度的江淮流域雨水偏多,出现水灾;1958年,黑潮北移,造成了1959年长江流域地区干旱。

        最近,有人分析了东海黑潮区热量的吸收和释出情况,以及它与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关系,认为在东海黑潮区,当冬季海洋给予大气热量增多时,第二年6月长江中下游降水就会减少;相反,当冬季海洋给大气的热量显著减少时,出现负值,第二年长江中下游降水就会增多。1967年,冬季海洋给予大气的热量为每天每平方厘米300卡,结果1968年6月,长江中下游出现旱灾。而1969年,冬季海洋给大气的热量显著减少,出现负值,1970年6月,长江中下游就多雨。

        还有一股叫厄尔尼诺的暖流,平时在太平洋赤道海区活动,很少越过南纬3°。但有时,它会一反常态跑到更南的地方,甚至到秘鲁沿海的冷水性渔场里,使大量的冷水性鳀鱼热死。它的到来,还会使温度和水汽激增,产生大量降雨,出现气候反常。

        海洋和冷热

        每年盛夏时节,我国华东沿海地区常出现3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有的年份,盛夏天气则不那么炎热。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这与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气压有关。如果受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控制,华东沿海就会出现高压天气;如果副热带高压退到海上去了,那么酷热的高温天气就消失了。

        副热带高压在什么情况下会进,在什么情况下又会退呢?气象工作者研究后发现,这与海洋有关。当东太平洋热带水温高于常年时,副热带高压就会增强西伸,我国华东沿海就有可能出现高温天气;当东太平洋热带水温低于常年时,副热带高压就会减弱东退,华东沿海就不会出现高温天气。

        海洋与天气存在密切关系,从海洋里,人们得到了许多天气演变的信息。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探索,必然会找出更多利用海洋预报天气的好方法。海洋正以一个特殊预报员的角色,登上气象预报的舞台。

    (选自《知识窗》2017年第5期)

    1. (1) 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 (2) 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广阔的赤道热带海洋里的暖流,是空气中热量和水汽的主要供应者。

    3. (3)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海洋和冷热”的关系的?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回答。
  • 1. (2022七上) 赏析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 (1)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苏醒过来。
    2. (2)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 1.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 1.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①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②这叫逆温层

    ③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④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⑤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A . ③⑥⑤④①② B . ④①②③⑥⑤ C . ③④①②⑥⑤ D . ④③①②⑤⑥
  • 1.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班级拟组织开展以“聚焦‘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阅读下面的新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16个字)

      据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11月30日电(记者王守宝)正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画线部分所包含的节气的名称。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 (3) 仔细观察下面的形象标志,根据画面内容,写出节气的名称及其含义。

  • 1. 根据拼音写词语。

    méng  fā

    yùn  yù

    xuán  shū

    ā  gōng  ā  pó

    gē  mài  chā  hé

     

     

  • 1.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倒数第二段,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 1. 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 (1)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 (2)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