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文学常识填空。

    《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 的《一门丰产的科学 物候学》 文改写。作者是浙江上虞人,我国著名的 、。 

  • 1. 本文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又准确,请你也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一个说明性语段,100字以内。
  • 1. (菏泽期中改编)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 《回延安》中,“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米酒油馍木炭火”“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都是打上延安烙印的景象,描写了陕北农村生活场景,富有地域特色。 B . 《大自然的语言》中写道:“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这些文字通过作比较,说明经度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重要因素之一。 C . 学习文言文,要关注古今异义的语言现象。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中,“妻子”古义指妻子儿女,今义指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绝境”古义指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指独一无二的地方。 D .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参加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被贬后寄情山水,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
  • 1. (无锡期中改编)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 . 柳宗元,因官终柳州,又称“柳柳州”。柳宗元和韩愈并称“韩柳”,他们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C .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等。 D . 《大自然的语言》和《核舟记》都是事物说明文,分别以物候现象和核舟为说明对象,说明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 1. (2022八上·深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⑤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⑥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
            ⑦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选文有删改)

    1. (1) 作者从唐宋大诗人的诗中发现了物候变化的哪些规律?

    2. (2) 下面两句说法矛盾吗?为什么?
      ①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其内在性质。
      ②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问题在于这种语言是无声的,只有具备科学的头脑才能系统地听懂它。

    3. (3) 下面的语段应放在第   段和   段之间,为什么?
      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4. (4)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指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物候”现象的一项是(   )

  • 1. (2022八下·贵阳月考)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B . 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新疆域》《基地》。 C .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写过《小石潭记》和《桃花源记》。 D . 《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
  • 1. (2023八下·封开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1. (1) 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是按顺序解说事理的。
    2. (2) 选段中运用了等说明方法。
    3. (3) “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
  • 1. (2023八下·海阳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B .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有吃粽子、赛龙舟、赏菊花等习俗。 C . 文言文的词义,有些是直到今天没有变化的。如《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与现代汉语中同形的双音词含义是一致的。 D .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语将动植物拟人化,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 1. (2023八下·莱阳期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竺可桢在《大自然的语言》中介绍了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这四部分内容作者是按照以时间顺序为主、结合空间顺序来安排的。 B .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字予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 . 只有经常走进基层,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才能避免犯脱离群众的错误。——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准确无误。 D . 虽然老师在课堂上强调了多次,但同学们的作业依旧被打上了满满的问号,简直令老师叹为观止。——加点成语使用恰当。
  • 1. (2023八下·石林期中)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核舟记》——魏学洢——《聊斋志异》——明朝 B .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气象学家——江苏扬州 C .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王选——当代毕昇——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 D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奥斯特洛夫斯基——法国作家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