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道德与法治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光明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在广东代表委员、深圳社会各界中引发热烈反响。他们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圳要当“尖子生”。某校九(3)班围绕“深圳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1. (1) 【深圳立法新蓝图】

      近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党中央、省委和市委中心工作,在通过立法协商、专家座谈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将着重强化新质生产力的立法供给,把制定

      《深圳经济特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促进条例》列入今年立法计划,全力破解产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民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说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将着重强化新质生产力的立法供给”体现的道理。

    2. (2) 【深圳发展新声音】

      在搜索“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深圳声音”时,同学们获得以下信息: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深圳该如何汇集各方声音,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尖子生”?

    3. (3) 【深圳爱意新表达】

      89年前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写下对祖国未来的憧憬——“到处都是活跃的创

      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如今,在深圳特区成立45周年之际,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深圳日新月异的进步,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对这座活力之城充满爱意。

      作为新时代的深圳青年,你一定也有爱意想向深圳表达,请你按下图要求写一封三行情书吧!

  • 1. (2024·绵阳模拟) 材料分析题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材料一:“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2024年4月3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了《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条例(修订草案)》。下面是《条例(修订草案)》的修订过程。

    2022年12月,根据绵阳市委常委会决定,有关部门深入调研,依法开展听证论证,研究完善对修法的意见建议,形成《条例(修订草案)》。

    2023年8月,市人大审议草案后,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形成最终版本《条例(修订草案)》。

    2023年12月27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条例(修订草案)》后,按程序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材料二:以法之名激发爱国伟力,《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实施以来,不断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一场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遍地生花,以下是部分活动场景。

    场景一
        一场爱国主义教育法宣传活动在天津某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展。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人员、专家学者、学校师生和社区居民们围坐一起,学习法律知识、抒发爱国情怀。
    场景二
        在重庆某小学,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了红色剧目《小英雄雨来》。学校以本土红色资源为载体,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探索、体验、发现,传承弘扬红岩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场景三
        在江西井冈山,“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数字体验馆让观众身临其境;在瑞金,市民游客扫描饮用水“红井水”的新包装二维码,就能聆听 24个红色故事……

     

    材料三:为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我市某校将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法》宣传活动。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民主与法治”知识解读《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修订草案)》修订过程中蕴含的道理。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法之名激发爱国伟力”有何意义。
    3. (3) 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 1. (2024·江安模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多年来,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建议专门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进一步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据党中央批准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2023年6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首次审议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并公开征求意见。草案二次审议稿对社会公众的意见进行了充分研究和吸收采纳。2023年10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蕴含哪些道理?

  • 1. (2024·江阳模拟)  202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们畅谈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等“大问题”,也心系社会治理、民生保障、医疗教育等“小需求”。议报告、商国是、话民生、献良策,发言涉及方方面面。这反映了( )

    ①我国公民依法民主监督,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②我国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③我国实行协商民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共同决策

    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高州模拟)   2024年3月4日至5日,中国步入“两会时间”,海内外高度关注。

    某校九年级(3)班以此为契机围绕“关心国家发展,凝聚奋进力量”开展了项目式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 (1) 项目一:“数”说发展成就

      经济: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5G用户普及率超过50%。

      科技: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1.5万件,同比增长22.4%,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民生: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1.39万亿斤;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300万。

      请问,上述数据反映出哪些信息?

    2. (2) 项目二:聆听人大代表“声音”

      建议适当延长中小学课间时间,保证青少年每天在户外运动两个小时;把青少年身心健康作为学校的重要考核指标,包括健康教育、健康评估、体能提升、阳光运动、心理健康等,以强化对运动促进健康的重视。

      请你分析这位代表为什么会如此“发声”?

  • 1. (2024·潮阳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4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人民网指出:“新征程上,我们将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了解其中原因,小刚查阅了相关资料。

    资料一: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保证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保驾护航。

    资料二: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42名,占代表总数14.85%,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97名,占代表总数16.69%,提高了0.99个百分点,其中有56名农民工代表;妇女代表790名,占代表总数26.54%,与上届相比提高1.64个百分点。十四届全国人大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

    材料二:2024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成为一大热词。北京市积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北京市紧抓数字经济发展,布局未来产业集群,积极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形成的产业高地,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

    北京微芯研究院获批牵头建设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中关村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百度“文心一言”等15个大模型产品通过备案并正式上线…北京数字经济产业在前沿领域不断探索,应用场景日趋丰富。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新能源整车制造、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显示器件等新兴细分行业增势良好。

    “从0到1”原始创新,“从1到N”的产业落地,北京创新主体活力竞相继迸发,研发热情充分涌流。北京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首都高质量发展“加速”腾飞。

    1. (1) 结合材料一的资料,回答“新征程上,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北京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认识。
  • 1. (2024·潮阳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下面是该法的出台过程。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课程联动机制,利用红色资源、文化遗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场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提起那些闪亮的名字,一次次讲述那些动人的故事,引导大家以英雄模范为榜样,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

    感动中国人物顾诵芬是我国“歼8之父”。在战争年代,空袭和轰炸,他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顾诵芬曾暗暗发誓:“一定要搞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飞机!”为了更好地工作,缩小航空技术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距离他学习了多门外语,英语水平在行业内更是首屈一指;他的办公室内如同一片“书的森林”,年逾九旬的顾诵芬经常是早晨第一到办公室的人。

    1. (1) 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出台过程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
    2. (2) 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施行的意义。
    3. (3) 结合材料三,分析青少年应该如何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
  • 1. (2024·广州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是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70周年。某校九年级1班综合实践组的同学们来到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参观,开展项目式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 (1) 项目任务一:【学习一段历史】

      走进省人大历史陈列室。同学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不仅看到了许多珍贵的照片,还了解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選民證

      姓名

      1953年起,全国开展了人口调查登记、选民登记、基层选举等工作,各地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无记名投票、举手、豆选等方式进行选举。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普选,广大人民积极行使①权。

      年月性别

      0

      1

      注意

      二一

      衹憑

      准本人使用

      制除局服务

      1954年9月15日,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民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以第一届人大为标志,②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宪法讨论的人数有1.5亿人次,讨论历时3个月,征求了100多万条意见。这充分体现宪法是③的统一。

      结合所学知识,将同学们讨论的内容补充完整。

    2. (2) 项目任务二:【探究一个过程】

      走进省人大立法室。同学们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立法过程,和立法人员面对面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本质。

      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要多次公开征求意见并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请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3. (3) 项目任务三:【解读一种法理】

      走进省人大法律宣讲室。同学们听取宣讲人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宣讲,熟悉法律条文,理解法律原理,树立宪法至上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2023年10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结合上述法律条文和所学知识加以解读。

  • 1. (2024·广州会考) 【关注全国两会强化政治认同】

    材料一:2024年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将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决策部署,牢记政治责任,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华章。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材料二: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是备受关注的热词之一。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就“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重要论述。

    相关链接: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以高新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正在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材料三对世界来说,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走出国门,既拓宽了全球经济共享和共同发展空间,也能让更多人享受到新质生产力带来的福利。向“新”而行的中国经济也将为全球经济发展增加新活力、带来新机遇,助推建设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世界。

    1. (1) 请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一蕴含了道德与法治课的哪些核心观点?
    2. (2) 阅读材料二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3. (3) 阅读材料三,结合“共享发展机遇”的相关知识,谈一谈我国的主张和做法。(至少2个方面)
    4. (4) 结合上述内容,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青少年该如何做?
  • 1. (2024·广州会考)  2024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查批准了上年度国家预算和下年度国家预算。这表明( )
    A .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大会 B . 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C . 其他国家机关要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其监督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