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选出对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赏析有误的一项(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 . 诗的一二句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 . 三四两句从鸾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 . 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 . 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 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 . 颔联诗人用“征蓬”“归雁”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 . 颈联“直”字写出了孤烟之高,雄浑壮阔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 D . 全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
  • 1. 下列对诗作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 .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 . 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 . 颔联炼字精妙。“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D . 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 1. 对崔颢的《黄鹤楼》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 . 首联写的是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B . 颔联中的“白云”变幻莫测,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空悠悠”则使人产生时间无限延展的感觉。 C . 颈联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做铺垫。 D .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浓浓地思乡之情。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gāo)   千(zài)    然(yān)    鹉洲(yīng) B . 落晖(huī)   萋萋(qī)     国(shǔ)    逢候(qí) C . (dú)    倚(xǐ)     汉(sài)    白沙(tī) D . (wēi)   征(péng)   崔(hào)   马蹄(mò)
  • 1.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兴①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②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诗人到杭州任刺史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恼。

    1. (1) 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如颈联中“”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以“”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
    2. (2) 请赏析《早兴》与课本中《钱塘湖春行》的尾联,说说它们在抒情方式和表达的情感两方面的相似之处。
  • 1.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

    杜甫

    今夜廊州月,闺中①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②湿,清辉③玉臂寒。

    何时倚虛幌④,双照⑤泪痕干?

    [注]①闺中:指作者的妻子。②云鬟: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③清辉:月光。④虚幌:薄到透明的帘帷。⑤双照:共照两人。

    1. (1)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春望》首联所展现的画面。
    2. (2) 两首诗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请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请从内容、情感的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寒塘》相近的一首,并简述理由。

    A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街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B

    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

    高斋闻雁来。

    C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①高斋:楼阁上的书房。

    。理由:

  •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燕:甲骨文 , 像一种翅膀尖长、尾巴剪形候鸟 , 秋南春北。造字本义:一种喜欢在民居筑巢、呢喃密语的候鸟。雁:金文 (即 , “人”字形)+  (鸟),表示以“人”字队形飞行的鸟群。造字本义:       

    材料二:古诗词中的“燕”:①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②表现爱情的美好;③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④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材料三:古诗词中的“雁”:①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②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③指代书信;④大雁入秋南徙,雁是秋景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1. (1) 仿照材料一中对“燕”造字本义的解释,试解释“雁”的造字本义。
    2. (2) 结合上述材料,正确选择“燕”与“雁”,填在下列诗句中的横线处。

      ①鸟啼芳树丫,衔黄柳花。

      ②鸿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③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子傍谁飞?

      ④乡书何处达?归洛阳边。

    3. (3) 小明默写古诗词时,总是区别不了“燕”与“雁”,很是苦恼,请你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帮他总结出一些规律。
  • 1. 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这两句写出了对故乡的不舍,表达了诗人吊古思乡的情怀。 B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这两句写故乡之水对“我”依依不舍,万里相送,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C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这两句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D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这两句写薄暮中的秋日景象,融情于景,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寄寓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怀。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