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八上·永嘉月考) 根据活动内容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1. (1) ◎诗文中有情

      曹操在《龟虽寿》 中一句“ ①     , 志在千里” 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 的精神面貌;王绩在《野望》 中写下“     ②     , 徙倚欲何依” , 自然地引出了几分彷徨和苦 闷;《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ℼ ③         , 路远莫致之”表达对远行人的思念;白居易在《钱 塘湖春行》 中以花草的美景 “ ④        ⑤     ” 来渲染轻松愉悦的心境。

    2. (2) ◎诗文中有趣。

      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 中, 以生花妙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⑥         ⑦     ” 记录了山川早晚景色迥乎不同的情趣。

    3. (3) ◎诗文中有志。

      刘桢用“ ⑧     ⑨     ”赠予堂弟,以松柏在霜雪中傲立的姿态劝勉堂弟;苏轼在《记 承天寺夜游》 中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⑩     ”之句表达了自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 1. (2023八上·义乌开学考) 古诗文阅读

    这三篇短文都写于苏轼政治失意之时,从中我们可以看见苏轼生活的一些真实细节。不管是随手记录的文字,还是写给友人的短笺,都那么饶有情趣,令人玩味不尽。

    《记承天寺夜游》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读陶诗》

    【乙】余闻江州东林寺,有《陶渊明诗集》,方欲遣人求之,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字大纸厚,甚可喜也。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田家乐》

    【丙】某①启。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②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注释】三篇短文为作者被贬黄州、汝州时所作。①某:与后文的“公”都是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②黑牡丹:牛的戏称。

    1.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方欲人求之 (     )   ②念无与为乐者 (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 (2)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 田 五 十 亩 身 耕 妻 蚕 聊 以 卒 岁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4. (4) 阅读三篇短文,结合文本内容谈谈苏轼形象。
  • 1. (2023八上·月考)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采用现场特写的手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B . 《美丽的颜色》节选自《居里夫人传》,该书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作者艾芙· 居里曾先后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C .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写的一篇散文,捕绘了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山水画。 D .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写,描绘了一幅美丽月色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 1. (2023八上·冷水滩月考)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消息二则》作者是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消息是新闻的一种,它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B . 《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分别是吴均、陶弘景,两人都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都是描写山水的佳作。 C . 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任职时所作,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D . 《水经注》作者是北魏郦道元,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1. (2023八上·青岛月考) 文言文阅读。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巘多生怪柏,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北魏 郦道元)

    (二)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南朝梁 陶弘景)

    (三)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

    (《记承天寺夜游》宋 苏轼)

    (四)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兜笼不能容。公步行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

    (节选自清朝袁枚的《游黄山记》)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2. (2)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浴黄山汤泉

    3. (3)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未复有能与其者”的“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4. (4) 下列句子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5.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 1. (2023八上·亳州月考) 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①,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②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③;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④,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节选自张孝祥《观月记》)

    [注]①此文是作者罢官北归,途径洞庭湖时所写。②沙:指金沙堆。③相夺:相映生辉。④阆风、瑶台、广寒之宫:均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②少闲人 ③余以八月之望 ④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2.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3. (3)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盖 中 秋 之 月 临 水 之 观 独 往 而 远 人 于 是 为 备。

    4. (4) 【甲】【乙】文段中,作者都描写了月,请你结合语句简要概括月的共同特点。
  • 1. (2023八上·乐清月考) 下列有关新闻、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闻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在结构上,一 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B .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有《陶隐居集》。 C . 《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D .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 1. (2023八上·乐清月考) 请你读文段,完成下面的任务

    【甲】(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 ,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苏轼《记游松风亭》)

    寓居惠州嘉秸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 , 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 ,退则死法 , 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这么,如此。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怀民亦未 ②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余寓居惠州嘉祐寺 ④思欲林止息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3. (3) 【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 1. (2023八上·息县月考)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来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是夕,天宇开霁①,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②。出雷峰③,度南屏④,濯足于惠因涧⑤,入灵石坞⑥,得支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⑦,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节选自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释】:①霁(jì):雨后放晴。②策杖:拄着手杖。并湖:沿湖。③雷峰:峰名,在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旧有塔,即雷峰塔。④南屏:山名,在杭州清波门西南九曜山东。⑤惠因涧:山涧名。⑥灵石坞:山名,在杭州小麦岭西南,一名积庆山。⑦寿圣院:寺院名,离龙井约一里地。

    1. (1) 下列对两个文段加横线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3) 请自选角度,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写景之妙。
    4. (4) 两文段都写到了月夜美景,甲文段中作者的心境是微妙而又复杂的,,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乙文段中表达了作者对此地月夜美景的,抒写了内心的
  • 1. (2022八上·深圳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 , 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 , 退则死法 , 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选自《东坡志林  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1.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怀民亦未 ②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余寓居惠州嘉祐寺 ④思欲亭止息

    2.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3. (3) 【甲】文中“月色入户”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得很有人情味。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 (4) 【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