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八上·织金期中) 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昔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 (1) 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竹柏影也:

      ③晓雾将④复有能其奇者:

    2. (2) 请把【甲】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 (3) 【甲】文中“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月光怎样的特点?
    4. (4) 【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则把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在文中“”的语句中;【乙】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 1. (2023八上·兴仁月考) 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消息通常由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六部分组成,其中导语提示的是新闻的要点与精华,有导读的作用。 B .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C . 《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李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D .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眉州眉山人,与辛弃疾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他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辛弃疾、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七位散文家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 1. (2023八上·绥棱期中)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 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消息的最大特点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B . 《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C . 《三峡》的作者是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 D .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苏轼,此文表达了作者复杂的微妙的情感,
  • 1. (2023八上·榕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 ,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余自夏来,忽已秋中,颇能以书史自娱。顾衙内无精庐 , 治一土室,而户西向寒风烈日霖雨飞霜无地可避。几榻亦不能具。月得俸黍米二石。余南人,不惯食黍米,然休休焉自谓识时知命,差不愧于乐天。因诵其语 , 以为《厅记》。使乐天有知,亦以谓千载之下,乃有此同志者也。

    (选自归有光《顺德府通判厅记》,有删改)

    【注释】①精庐:学舍,读书讲学之所。②休休:安闲的样子。③乐天:指白居易。④诵其语:指读着白居易的《江州司马厅记》。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月色入户 
      竹柏影也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 (4) 请用“/”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而户西向寒风烈日霖雨飞霜无地可避

    5. (5) 【甲】【乙】两文都有对环境的描写,请你联系内容,分析其作用。
  • 1. (2023八上·绍兴期中) 文言文阅读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 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方山子传(节选)  [北宋]苏轼

    方山子① , 光、黄② 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 为人,闾里之侠皆之。稍壮折节④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 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 山子亦矍然⑤ , 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 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黄州。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⑤矍( 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1. (1) 阅读古文时,可以借助不同的方法理解词义,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方法提示

      字词句

      释义

      成语参考法:但愿如此

      寝食难安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怀民亦未

      ①但:

      ②寝:

      词性推理法:宗,本义多为名词,有

      祖宗、宗派、宗旨等含义。


      闾里之侠皆


      ③宗:

      字典查阅法:①到……去②出嫁;嫁

      ③适应;顺从④适宜;舒适⑤恰好


      见焉


      ④适:

    2. (2) 用“/ ”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稍 壮 折 节 读 书 欲 以 此 驰 骋 当 世 然 终 不 遇

    3. (3) 【甲】【乙】两文中苏轼、方山子境遇相似但心境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1. (2023八上·广东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 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某启:仆居东坡 , 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苏轼《与章子厚》)

    【注释】①某:指章子厚,苏轼友人,北宋大臣,博学善文,当时在京谋宫。②仆:对自己的谦称。③东坡:位于湖北黄冈赤壁之西,元丰三年,苏轼贬任黄州团练副使居此地,自号“东坡居士”。④陂(bēi):梯田。⑤豆斑疮:形如豆斑的疖。⑥青蒿:一种菊科草本植物,可用以入药。⑦黑牡丹:牛的戏称。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无与为乐者 

      竹柏影也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3.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聊以

      勿谓仆居之后 

    4. (4) 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昨 日 一 牛 病 几 死 牛 医 不 识 其 状 而 老 妻 识 之 曰

    5. (5) 读完甲、乙两文,你认为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
  • 1. (2023八上·宝安期中) 阅读文言文选文,完成各 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 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今俟罪浔阳,除盥栉①食寝外无余事,因览足下②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二十六轴,开卷得意,忽如会面, 心所畜③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万里也。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泄 , 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 试为仆留意一省⑤。

    (节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

    【注释】①盥栉:梳洗。②足下:对人的尊称,这里指元稹。③畜:积聚,储藏。④愤悱:郁闷不舒。⑤省:

    查看。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欣然起行        欣然:          

      无与为乐者            念:

      竹柏影也      盖:          

      除盥栉食外无余事      寝:

    2.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不知相去万里也。

    3. (3) 下列句子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白居易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人物

      人生际遇

      排遣方式

      苏轼

      白居易

      待罪浔阳

  • 1. (2023八上·冷水滩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1)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相与步于中庭: 无与为乐者:

    2.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3) 试赏析文中庭院月色描写的巧妙之处。
    4. (4) 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 1. (2023八上·薛城期中) 古诗文默写。
    1. (1) 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2) 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3. (3) 馨香盈怀袖,。(《庭中有奇树》)
    4. (4) 《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夜庭中美景的句子是
    5. (5) 《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现作者对故乡无限留恋,依依不舍的诗句是
  • 1. (2023八上·霍邱期中) 阅读回答问题。

    【甲】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宋史•苏轼传》节选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 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相与于中庭 

      全其城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3. (3) 叙事类的文章一般具备四大要素。请将【甲】文中四大叙事要素的具体内容分别找出来,完成填空。

    4. (4) 【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