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戏剧家罗斯丹评论法布尔的《昆虫记》时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的想,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而且抒写。”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

    阅读《昆虫记》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蝉: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有一回,我借来两支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镜,里面装满火药,将它放在门外的梧桐树下。我们等在下面,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蟋蟀:这的确可以说是一件非常精致的乐器。弓上的一百五十个齿,嵌在对面翼鞘的梯级里面,使四个发声器同时振动,下面的一对直接摩擦,上面的一对是摆动摩擦的器具,它只用其中的四只发音器就能将音乐传到数百码以外的地方,可以想象这声音是如何的急促啊!它的声音可以与蝉的鸣叫相抗衡,并且没有后者粗糙的声音。比较来说,蟋蟀的叫声要更好一些,这是因为它知道怎样调节它的曲调。蟋蟀的翼鞘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伸出,所以非常开阔。这就形成了制音器,如果把它放低一点,那么就能改变其发出声音的强度。根据它们与蟋蟀柔软的身体接触程度的不同,可以让它一会儿能发出柔和的低声的吟唱,一会儿又发出极高亢的声调。

  • 1. 作者为什么要在梧桐树下打枪?请根据以上内容简要回答。
  • 1. 从上面节选部分的内容可以看出蟋蟀鸣叫具有的特点。
  • 1.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在洞口站岗放哨看门守屋的这只隧蜂比其他的隧蜂年岁大。它是这个住宅的建造者,是现在正在忙着采集花粉的隧蜂姐妹们的妈妈,是现在还是幼虫的隧蜂们的外婆。

    三年前,当它还是个花季少女时,它单枪匹马地拼命干活儿,累得精疲力竭。现在,它的卵巢已经萎缩。它该休息了。不,“休息”一词在此运用不当。它还在干活儿,它在为这个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它已经不能再生儿育女,便当上了看门人。它为自己家人开门关门,把陌生人拒之门外。

    谨慎多疑的山羊羔从门缝望出去,对狼说道:“让我看看你的爪子,不然我就不开门。”隧蜂外婆同样谨慎多疑,它也要对来者说:“让我瞧瞧你的隧蜂黄爪子,不然就不让你进来。”如果被认为并非自家人,谁也甭想进得洞来。

    我们就来看看。一只蚂蚁路过洞穴附近。蚂蚁是个厚颜无耻的亡命徒,它很想知道洞底下为何有蜜的甜香味飘上来。隧蜂看门人脖子一扭,意思是说:“滚开,不然要你的命!”通常,这种威吓的动作就足够了。蚂蚁见状赶紧走开。如果它赖着不走,隧蜂看门人便会飞出洞来,向那大胆狂徒扑过去,推搡它,驱赶它。把它赶跑之后,隧蜂看门人便立刻回到哨位,继续站岗放哨。

    1. (1) 下面对《昆虫记》的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班里进行《昆虫记》阅读专题探究,你所在的学习小组研究的专题为“昆虫的智慧”,请你以两种昆虫为例,向同学介绍昆虫的生存或繁衍等小技巧。
    3. (3) 请结合选文分析《昆虫记》的写作特点。

      《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它的魅力源于法布尔独特的研究方法和高超的写作技巧。邕小州和班级里的同学完成了《昆虫记》的阅读任务,他们发现原来科学的探索并不枯燥,科学的世界是那样多彩迷人。

    4. (4) 同学们对《昆虫记》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除了感到钦佩,也对法布尔的成功产生了热议。请你结合卡片中的内容,谈谈法布尔的成功源于什么可贵的品质。
  • 1. 名著阅读

    身子傲岸地支在四条后腿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原先收缩相互贴在胸前的劫持爪,现在完全张开,呈十字形挺出,露出装点着排排珍珠粒的腋窝,中间还露出一个白心黑圆点。这黑的圆点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点,再加上那些象牙质的纤细凸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平时是密藏着的,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盛气凌人,才展露出来。

    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螳螂是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如果后者没被吓破了胆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1. (1) 这段文字出自国昆虫学家的科普巨著,共卷。以上文字是对(昆虫名)的描写。作品以人性关照虫性,又以虫性反观,全书洋溢着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2. (2) 《昆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请结合以上选文加以分析。
    3. (3) 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至少写出三点)
  • 1. 名著阅读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在作者笔下,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善建巢穴,管理家务;善于捕食、织网;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可以不用任何工具“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做巢穴盖子。

  • 1. 阅读名著,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蟹蛛自从产了卵之后,比以前消瘦多了,差不多完全失去了以前那朝气蓬勃的样子。它全神贯注地守护着,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全身紧张,进入备战状态,挥着一条腿威吓来惊扰它的不速之客,它激动地做着手势,叫它赶紧滚开,否则后果自负。它那狰狞的样子和激动的动作的确把那些怀有恶意或无辜的外来者吓了一跳。把那些鬼鬼祟祟的家伙赶走以后,它才心满意足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选段二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1. (1) 以选段一为例,结合阅读体验,请概括应从哪些方面观察描写昆虫。
    2. (2) 巴金评价《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请结合选段一内容,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在虫性中体现人性的?
    3. (3) 说说你从选段二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 1. 阅读《昆虫记》,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看见罩壁上傻乎乎靠近的大蝗虫,螳螂痉挛似的一颤,突然摆出吓人的姿态。电流击打也不会产生这么快的效应的。那转变是如此突然,样子是如此吓人,以致一个没有经验的观察者会立即犹豫起来,把手缩回来,生怕发生意外。即使像我这么已习以为常的人,如果心不在焉的话,遇此情况也不免吓一大跳。

    ②鞘翅随即张开,斜拖在两侧;双翼整个展开来,似两张平行的船帆立着,宛如脊背上竖起阔大的鸡冠;腹端蜷成曲棍状,先翘起来,然后放下,再突然一抖,放松下来,随即发出噗噗的声响,宛如火鸡展屏时发出的声音一般,也像是突然受惊的游蛇吐芯儿时的声响。

    ③身子傲岸地支在四条后腿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原先收缩相互贴在胸前的劫持爪,现在完全张开。呈十字形挺出,露出装点着排排珍珠粒的腋窝,中间还露出一个白心黑圆点。这黑的圆点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点,再加上那些纤细凸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平时是密藏着的,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盛气凌人,才展露出来。

    ④螳螂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螳螂是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如果后者没被吓攻了胆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⑤它成功了吗?谁也搞不清楚螽斯那光亮的脑袋里或蝗虫那长脸后面在想些什么。它那麻木的面罩上没有任何的惊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可以肯定被威胁者是知道危险的存在的。它看见自己面前挺立着一个怪物,高举着双钩,准备扑下来;它感到自己面对着死亡,但还来得及时它却并没有逃走。它本是个长腿的蹦跳者,善于高跳,轻而易举地就能跳出对方利爪的范围,可它却偏偏蠢乎乎地待在原地,甚至还慢慢地向对方靠近。

    ⑥据说,小鸟见到蛇张开的大嘴会吓瘫,看见蛇的凶狠目光会动弹不得,任由对方吞食。许多时候,蝗虫差不多也是这么一种状态。现在它已落入对方威慑的范围。螳螂将两只大弯钩猛压下来,爪子一抓,双锯合拢,央紧。不幸的蝗虫已无还手之力;它的大颚咬不着螳螂,后腿只是胡乱地蹬踢。它的小命休矣。螳螂收起它的战旗翅膀,复现常态,开始美餐。

    1. (1)  选文中螳螂在捕食时表现出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
    2. (2)  选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在说明中兼用文学的笔法。请具体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3. (3) 阅读了《昆虫记》全书,你认为法布尔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1. 阅读下面有关《昆虫记》的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 (1) 他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布尔,他的《昆虫记》被誉为“”。在这本书中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会制作“梨”形粪球。
    2. (2) 鲁迅评价《昆虫记》是“听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读来很有趣,也很有益。《昆虫记》中有哪些让你受到教益的昆虫?请任举一例。并简述受到教益原因。
  • 1. 周作人阅读《昆虫记》后说,“见到这位‘科学诗人’的著作,不禁引起旧事,羡慕有这种好的书看的别国少年”。结合下面文段,探究周作人称赞法布尔是“科学诗人”的原因。

    如果不提它那致人死地的工具,螳螂其实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担惊受怕的。它甚至不乏其典雅优美,因为它体形矫健,上衣雅致,体色淡绿,薄翼修长。它没有张开如剪刀般的凶残大颚,相反却小嘴尖尖,好像生就是用来啄食的。借助从前胸伸出的柔软脖颈,它的头可以转动,左右旋转,俯仰自如。昆虫之中,唯有螳螂引导目光,可以观察,可以打量,几乎还带面部表情。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