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甚矣,汝之不惠 B . 曾益其所不能 C . 往之女家 D .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 1.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乱其所为  无法家 B . 已而细柳军    称善者久 C . 成礼而         昔人已乘黄鹤去    D . 于畎亩        于声
  • 1.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准确的一项是(  )
    A . “富贵不能(yín),贫(jiàn)不能移,威武不能曲”,面对富贵、贫贱、威武等不同人生境遇时,“大丈夫”总能坚持“仁,义,礼”的原则,以道进退。 B . 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如果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耽于享乐,往往会走向灭亡,“生于忧(huàn),死于安乐”(chǎn)释的就是这个道理。 C . 周亚夫驻扎在细柳营时,汉文帝亲自慰问军队,至霸上及(jī)门军营时,天子直弛入;至细柳营时,天子按(pèi)徐行。 D . 愚公率子孙(hé)担,最终感动天帝成功移山的故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不怕困难、坚苦奋斗的精神。
  • 1.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文。
    1. (1)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命的成长犹如行走。成长路上,气象万千。笔直开阔时,你可饱览路旁那一道道风景;蜿蜒回环时,你须走过途中那一个个拐角。拐角,也许是我们生命行进中的一道道坎,也许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个个结点。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所言:“一件事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走过一个个拐角,犹如经历一次次修炼。修炼中我们获得生活的智慧,获得生命的升华。

      请以“走过那一个拐角”为题,写一篇作文。

    2. (2) 人生到路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甚至一句话,一则故事……在不经意间触动你的心,启迪你的,点亮你的心灵。

      请以“点亮心灵的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4)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5)不得抄袭、套作。

  • 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 (1) 解释加粗的字。

      ①病     

      ②何以不闻消息

      ③缚者为者也 

      ④叶相似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②因恸绝良久。

    3. (3)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甲)文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驳斥,使楚王陷于尴尬境地。从中你读出了晏子的什么特点?

      ②(乙)文中“弦既不调”原因是什么?

  • 1.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后面的题目。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1) 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百里奚举于

      ②必先其心志

      ③人

      ④出则无国外患者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 (3) 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的意思。
    4. (4) 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
    5. (5) 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
  • 1.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二)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

    【注释】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2)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 (3)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这一内容可否去掉?说明理由。
    4. (4) 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 1. 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1)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 (2) 这首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3. (3)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4. (4)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句词的意思是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 1. 根据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 (1) 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2. (2) 《春望》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3. (3) 在《雁门太守行》中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的句子是
    4. (4) 杜牧《赤壁》一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
    5. (5) 在《渔家傲》中词人翻旧典出新意,借鹏抟九万里的风力,把舟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的诗句是
  • 1. 综合性学习。

    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故事大盘点】孔子、孟子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孔子、孟子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
    2. (2) 【观点大讨论】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