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选出对李清照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 )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 . 词的开头就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用丰富的想象创造出美妙神奇的境界。 B . “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嗟”是“慨叹”的意思,抒发词人在现实中空有才华却遭遇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 C .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词人不为苦难所磨灭,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D . 这首词气势磅礴而豪迈,想象丰富而奇特,意境壮阔,一反李清照婉约词风。
  •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你看到“财富”二字时,可能会想到家里的财产、父母的地位等,其实财富的内涵很丰富:师友的支持,亲人的关爱是财富;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格是财富;就连那遭遇的挫折,经历的失败,也可能成为一个人的财富……

    请以“最宝贵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健康,不要原文照抄提示语;③标点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班名等有关信息。

  • 1.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 . 首联写春望所见,“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写出了荒无人迹的凄凉。这两句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B . 颔联运用拟人手法,移情于景,借花鸟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的感情。 C . 尾联刻画出诗人满头白发,愁苦不堪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内心难以派遣的感时伤怀,忧国思家之情。 D . 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 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

    迟子建

    ①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 , 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这调皮的月光,让我只能睡睡醒醒。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带着股嫩嫩的绿意;夏日的月光,饱满丰腴;秋天的月光,洗尽铅华,安详恬淡;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的月光新鲜明媚。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④今天是满月的日子,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床边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⑤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A】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B】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掩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⑥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接着睡了,可是眯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C】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⑦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⑧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1. (1) 阅读第①段,说说作者认为太阳和月亮有什么不同。
    2. (2) 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文章第②段中加点语句。
    3. (3) 文章A、B、C三处画线的语句具体描写了“那团月亮”夺目的美,请任选一处,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那种美的。
    4. (4) 说说文章第⑦段中“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一句给你哪些启示。
  • 1. 理解性默写填空。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1. (1) 表现词人因景色迷人流连忘返的句子是“”。
    2. (2) 描写鸟儿被惊动,抒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
    3. (3) 古人写舟有不同的意义。“闲来垂钓碧溪上,”是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的行舟;“春潮带雨晚来急,”是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的孤舟;“”是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归舟。
  • 1.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贫贱      威武      诸候惧      按辔徐行 B . 筋骨      行拂      横于虐     达于汉阴 C . 毕力      渤海      困于心      直通豫南 D . 兵刃      魁父      天下熄     聚室而谋
  • 1.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山北之塞     惩:苦于 B . 且焉土石      置:放置 C . 断焉     陇:同“垄”,高地 D . 寒暑节      易:容易
  • 1. 名著阅读。

    看起来,螳螂的这个精心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那只开始时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真的把它当成凶猛的怪物了。蝗虫在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立刻就吓呆了,紧张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来者是谁之前,螳螂是不敢轻易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这样一来,一向善于蹦来跳去的蝗虫,现在,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已经慌了神儿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儿忘到脑后去了。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想必它生怕自己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在它最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名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它居然如此恐慌,恐惧到让自己慌不择路、前去送死的地步。看来螳螂的心理战术是完全成功了。

    1. (1) 本段选自《》,这部书的主题是“谱写的诗篇”。
    2.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
  • 1. 根据情境,将下列对话补充完整。

    除夕一早,小新见邻居王阿姨对着一副春联发呆,便热心地上前询问:“。”

    王阿姨说:“唉!我分不清上下联,怎么办呢?”

    小新看了看那副春联(如下图),指着它的末字,笑着解释道:“。”

    【提示:上联的末字是仄声(三声、四声),下联的末字是平声(一声、二声)》】

    A.雨润桃花万户红  B.风吹杨柳千家绿

  • 1. 下面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 . 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从而揭露安史叛军的罪行。 B . 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 C . 颈联中“烽火”指战争;“抵万金”是说价值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难得,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D . 尾联中“搔更短”“不胜管”以特写镜头将忧国、伤时思家之情浓缩在诗人苍老的形象中。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