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八上·连城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1) 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 (2023八上·江都月考) 根据提示补全下列诗句。

    诵读经典,我们共感奇“情”。这里有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悠然见南山”的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这里有杜甫《春望》中“白头搔更短,”的忧国思家,哀伤衰老的情愁。诵读经典,我们共叹奇“志”。这里有李清照《渔家傲》中“。风休住,”的上下求索的意志;这里有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以身报国的壮志。诵读经典,我们共思奇“理”。杜牧《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告诉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历史上英雄的成功也离不开机遇;《富贵不能淫》中“,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告诉我们大丈夫应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告诉我们磨难对人的造就,首要的是对心性的考验。

  • 1. (2023八上·临湘月考) 阅读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 (1)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2. (2)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个字的意蕴,说说这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 (2023八上·哈尔滨期中) 对《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 . 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诗人借“折戟”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思考。 B . 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人巧妙假设了东吴失败可能遭受的后果,极富形象性。 D . 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直接正面写出了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 1. (2023八上·绥棱月考) 赏析《春望》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1) 有人说第二句中的“深”换成“生”字更妙,你认为呢?为什么?
    2.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乐景写▁▁▁▁ ,借“花”“鸟”两种美好景物,表达了诗人▁▁▁▁、▁▁▁▁▁、▁▁▁▁的深沉感情。
  • 1. (2023九上·禅城月考) 知行中学举办“明德•至善”校园体验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甲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杜甫长于律诗,有“杜律”之称。《春望》为五言律诗,表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 B .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代表作《我爱这土地》,诗节形式自由,句子长短错落,不讲究押韵和对仗。 C . 甲诗颈联写出了战争离乱中人们共有的一种心情,能够引起广泛的同情和共鸣。 D . 两首诗都是基调沉郁、感情凝重,深沉中蕴含着炽烈昂扬,悲愤中预示着新生希望。
  • 1. (2023九上·本溪月考) 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完成下题。

    【甲】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 . 甲诗的“家书抵万金”和“浑欲不胜簪”都运用了夸张修辞,前者突出家书的珍贵,后者凸显诗人的苍老,这种苍老是思家之情所致。 C . 乙诗开篇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涕泪满衣裳”以形传神,是诗人漂泊多年、忽闻喜讯时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D . 乙诗用妻儿的欢欣衬托诗人的欣喜,而“放歌”“纵酒”是诗人欣喜的“狂”态,诗人无法抑制的喜悦可见一斑。
  • 1. (2023·西峡模拟)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两位女词人在作品中都表现出对自我命运的不满和抗争,请结合具体词句进行分析。

  • 1. (2023八上·浙江期中) 根据下列文段内容,整理诗文填写横线上。
    1. (1) 画里有诗,诗即是画。如李白《渡荆门送别》中①““,描绘一幅夜幕下江面平静如镜,云霞升腾时则似高楼林立的美丽画面;又如李贺《雁门太守行》浓墨重彩勾画,营造出大战开始之前紧张的氛围,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的画面诗句是②“”;再如崔颢《黄鹤楼》中③“ “,借眼前徒留飘荡天际的白云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难以预料的感慨。
    2. (2) 半山半水亦文章。有些山水能使人忘却世俗的焦虑与不安:④“,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 >,悠然南山让陶渊明流连忘返;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⑤“;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绘声绘色地描写出一幅山林美景,组成了一首奇妙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心驰神往。王绩《野望》中的“树树皆秋色,⑥”,写出诗人远望所见到的田园风光。
  • 1. 《昆明的雨》中提到了四首诗歌,分别是杜甫的《春望》、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一)、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和文末汪曾祺自己创作的一首诗。请抄写《春望》和汪曾祺的诗,默写《夜雨寄北》。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背诵《读<山海经>》(其一)。

    读《山海经》(其一 )

    [晋]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