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诗后题目。

    [甲]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乙]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1) 用[甲]诗中的一个字概括老妇一家的遭遇,这个字是“”。
    2. (2)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自选角度,赏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两句诗。
  • 1. (2024·深圳模拟)  【活动三:解花语】

    同是春日之花,在古诗中却有不同的意味。小深和小圳由此展开讨论。

    小深:杜甫在《春望》中写下“感时花溅泪”,抒发了作者.

    小圳: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到“乱花渐欲迷人眼”,用“乱”形容“花”,表现了

  • 1. (2024九下·江门月考) 请根据诗词内容,联系知识卡片,阐述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是如何运用互文手法打情的。

    知识卡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是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烟”与“月”互文,表示烟与月光同时笼罩着寒水和沙。

  • 1. (2024八下·江油开学考) 默写:名篇名句默写。
    1. (1) 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2. (2) 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3. (3)  ,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4. (4)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5. (5) 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可以让我们发现文字难以表达的生活真谛,这正如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所说的“  ,  ”。
    6. (6) 早春的翠湖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堤边的柳树绽出绿意,莺燕等鸟儿们忙着争春,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面对此景,你不禁吟咏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  ,  。”
  • 1. (2024·云南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中,“深”字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2. (2)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 (2024八下·云南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饮酒(其五)

    (东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2. (2)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心远”指什么?
  • 1. (2023八上·临湘期末)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1) 试分析颔联中“感”和“恨”的表达效果。
    2. (2) 这首诗是杜甫诗作中的名作,写于作者困居长安期间,试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 1. (2024·云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各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 (1) 下列对诗词内容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2) “仿佛梦魂归帝所”中的“归”字与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意思相同,表达了两位作者怎样的共同意愿?
  • 1. (2023八下·蔡甸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折戟”句中“未销”意为没有销蚀,所以依稀还能分辨得出是旧兵器。 B . “自将”句是诗人由泥沙中的断戟联想到在这里曾经发生过的赤壁之战。 C . “东风”两句是假设没有东风相助,周瑜会将二乔关进铜雀台同归于尽。 D . 整首诗既讽喻了周瑜借东风取胜的侥幸,也流露出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
  • 1. 【文风探究】字是句的基本单位,诗文是作者抒情言志的手段。填写下表,和小语探究“文风”的转变,并总结你们的发现。

    诗句+出处

    时期

    微评

    ,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开元盛世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诗歌也进入辉煌时期,“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充分展现了大唐盛世的气象。

    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这一时期的唐诗开始转向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呈现出风格。

    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晚唐时期

    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文盛北宋

    词作为新型的诗歌形式在宋代繁荣发展,词风或婉约或豪放。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我的思考与发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