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学校开展“用优秀寓言故事滋养心灵”主题活动,你所在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要创作一个课本剧——《我与愚公相遇在2023年》。
    1. (1) 为配合课本剧演出,小组同学要做一幅海报,以下最适合做海报宣传语的一项是(  )
    2. (2) 小组同学查阅了创作课本剧的若干方法,你认为不适合本次创作的两项是(  )
    3. (3) 【学科素养·语言运用】为突显“用优秀寓言故事滋养心灵”的主题,体现积极昂扬的时代精神 , 小组同学正在设计课本剧的结尾,请你将以下台词补充完整。

      愚公:孩子,2023年的今天,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山”?你该怎么做?

      我:

      (掌声响起) 

  •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 , 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 , 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注] ①暗疏:默写。②滑稽:诙谐戏谑。③旬朔:十天一月。④惩艾:惩戒。⑤聪明:听力和视力。⑥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1. (1) 用“/”给乙文画波浪线句子断句,划两处。

      一 见 辄 能 诵 暗 疏 之 亦 不 甚 失

    2. (2) 勾连旧知,找出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3.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4. (4) 请结合愚公移山精神,对乙文中的人物进行劝勉。
  • 1.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达于汉阴”的“汉阴”指汉水北岸。 B . 课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C . “始龀”指七八岁,“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 D .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1.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九十         焉置土石 B . 置土石     有子存 C . 操蛇之神闻     告于帝 D . 妻献疑曰     如土石何
  •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杂然相(赞同)

    出入之也(曲折,绕远)

    B . 寒暑节(更替)

    太行、王屋(把……怎么样)

    C . 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

    甚矣,汝之不(同“慧”,聪明)

    D . 山北之塞(苦于)

    遂率子孙担者三夫(肩负、扛)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rèn)      穷(kuì)      畚(jī) B . 南(yù)     州(jì)     担(hè) C . 妻(shuāng)     父(kuí)     以应(wú) D . (chèn)     断(lǒnɡ)     一朔东(xī)
  • 1. 阅读完成问题。

    【甲】

    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列子》)

    【乙】

    惜鹳智

    子游为武城宰 , 郭门之垤有鹳,迁其巢于墓门。墓门之老以告曰:“鹳,知天将雨之鸟也。而骤迁其巢,邑其大水乎?”子游曰:“诺。”悉具舟以俟数日,水果大至,郭门之垤没而雨不。水及于墓门之表,鹳之巢翘翘然 , 徘徊长唳 , 莫知其所处也。子游曰:“悲哉!是亦有知矣,惜乎其未远也!”

    (选自《郁离子》)

    【注】①[子游]孔子的学生,姓言名偃。②[武城宰]武城县的长官。③[郭门之垤]城门外的小土山。④[表]石碑。⑤[墓门之老]看守坟墓的老人。⑥[骤]突然。⑦[邑]县的别称。⑧[诺]表同意。⑨[俟]等待。⑩[没]淹没。⑪[翘翘然]危险的样子。⑫[徘徊长唳]鹳鹊在巢边盘旋哀号。⑬[莫知其所处]不知道栖止在哪里。⑭[知]见识,见解。

    1. (1) 句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2.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河曲智叟亡以应。

      翻译: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理解:智叟觉得愚公实在难以沟通,一意孤行,所以决定不再回应。

      【乙】命邑人悉具舟以俟。

      翻译:命令武城县里的人都准备好船,等待即将到来的洪水。

      理解:得到墓门之老的提醒后,子游做好妥善安排,让百姓注意防灾。

    3. (3) 【甲】文中愚公对智叟的评价和【乙】文中子游对鹳的评价分别是怎样的?结合两篇寓言故事,说说你对“智慧”的认识。
  • 1. 阅读两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 ,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卒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愚公移山赋(节选)

    丘鸿渐

           昔太行耸峙,王屋作固。千岩纠纷 , 万仞回互。蓄冰霜而居夏凝结,连源流而飞泉积素。爰有谆谆愚叟,面兹林麓。怆彼居之湫隘 , 惩祁寒之惨毒。激老氏之志,且欲移山。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倘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往必遇蹇 , 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道行。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

    (有删改)

    [注释]①纠纷:交错杂乱的样子。②回互:互相遮藏。③爰:语气词。④谆谆:迟钝昏乱又忠谨诚恳的样子。⑤湫(jiǎo)隘:低洼狭小。⑥遇蹇:遭遇困厄。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固不可     

      河曲智叟以应  

    2. (2) 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辨析下列“之”字的用法。

      虽我死      则愚公道行

    3.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画两处)

      世 人 始 知 愚 公 之 远 大 未 可 测 矣 夸 娥 之 神 力 何 其 壮 哉!

    4. (4) 下列对甲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5. (5)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事虽殊致,理或相假。

    6. (6)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愚公移山的原因,请用原文回答。
    7. (7) 甲、乙两文都写到太行山、王屋山的高大,但两文的详略安排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乙】(疏)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箕及君时颇立产业,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飧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

    (《疏广传》节选)

    1. (1) 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乙文中的疑难词语。

      方法

      词语

      示例

      加点词的意义

      课内外迁移

      今日饮食费

      九十

      吾既以教化子孙

      河曲智叟以应


      联系现代汉语相应词语

      子孙及君时颇立产业

      查阅工具书

      卖以供具

      ①趋。②意向。③通“促”,催促。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②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4. (4) 愚公移山面临哪些困难?
    5. (5) “家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请简要概括愚公和疏广的家风。
  • 1. 阅读两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詹何钓鱼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 , 芒针为钩,荆蓧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

    詹何曰:“曾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纤缴 , 乘风振之,连双鸧于云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惟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尘埃聚沫 , 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 , 将亦奚事哉?”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纶:钓鱼的丝绳。②芒:谷头端细长而尖锐的刺。③荆蓧(diào):楚国产的细竹。④剖粒:剖开的米粒。⑤汩流:湍急的河流。⑥蒲且子:古代善射者。⑦弱弓纤缴: 拉力很小的弓,纤细的丝绳。缴,射鸟时系在箭上的丝绳。⑧连双鸧(cāng):一箭连射两只黄鹂鸟。⑨放:通“仿”。⑩聚沫:聚拢的泡沫。

    1. (1) 【甲】【乙】两文均选自《列子》, 相传作者是战国时期的
    2.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寒暑      

      五年始其道

    3. (3) 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4. (4) 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完成填空。

      篇目

      所叙之事

      寄寓之理

      【甲】

      克服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奋斗。



      【乙】

      詹何用特殊的钓鱼方式, 用心专一地钓上了盈车之鱼。

    5. (5) 【甲】文中“愚公”与“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运用了对比手法,用智叟的鼠目寸光突出了“愚公”的。【乙】文中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蓧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突出了他的“”的才能。(均用四字短语概括)
    6. (6) 【甲】文结尾写借助神力解决问题,其作用是侧面反映,【乙】文中詹何对楚庄王的答话,意在告诫执政者的道理。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