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牛dú      

    消shì     深yuān

  • 1. (2018·河南中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①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荀子》)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③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韩非子》)

    ④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材料二 “信用中国”网站是政府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窗口。该网站于2015年6月上线运行,2017年10月改版升级。升级后的新版分区设置更合理,更加突出权威性、及时性、互动性和可读性。2018年4月,该网站开通了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功能。“信用中国”网站自运行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目前,该网站日访问量超过500万人次,网民浏览、查询已累计突破9亿次。

    材料三 漫画(见右图)

    1. (1) 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20字左右)
    2. (2) 请介绍材料三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70字左右)
  • 1. 为了引导同学们对生命的价值有更深的思考和理解,学校准备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 同学们拟订了以下几个选题,你认为不适合作为选题的一项是( )
    2. (2) 假如你们小组的综合性学习报告的题目拟为《珍爱生命需要智慧》,你会选用下面哪一则材料?为什么?

      [甲]邰丽华身残志坚,为实现梦想,和同伴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经过艰苦训练,终于为人们奉献了精彩绝伦的《千手观音》。

      [乙]22岁的乐刘会,困在地震废墟中冷静等待救援。听不到任何声音,她就平静呼吸,保存体力;听到有人经过的声音,她就大声地呼救。在被困70多个小时后,她终于获救。

    3. (3) 星期天,课题小组的同学们终于完成了题目为《呵护生命从现在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报告。由于天气炎热,有位同伴提议一起到江中去游泳,你不赞同他的想法。这时,你看了看学习报告的题目,灵机一动,说:“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享受生命

    梁 衡

        ①“享受”这个词在很长一段时间和大部分时候是被当作贬义词来用的。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才知道这种理解未免狭窄。生命是博大丰富的,可享受的东西无穷之多;生命又是短暂的,许多有意义的东西稍纵即逝。我们对享受的理解,既不该狭窄,更不该冷漠。

        ②当然,那种剥削、占有、挥霍式的享受,是最低级而不入流的。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全面的享受,它实际上是对生命的认识、开发和利用。要达此点,先得有两个条件。

        ③一是勇气。勇气就是古人所说的“舍我其谁”,鲁迅所做的直面人生,流行歌曲所唱的“潇洒走一回”“痛快活一场”。对生命没有信心、没有勇气的人,不热爱的人,是不可能享受到生命之果的。望高峰而却步,就看不到极顶的风光;将出海而收帆,就体会不到惊涛骇浪。

        ④二是创造。可以说,你有多少创造,就有多少享受。马克思、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都分别创造了一个新学说,并因这个新学说开辟了一片新领域、一个新世界。因此,他们生命中就有了一种特别的滋味,就多了一份特殊的享受,我们这些常人是无论如何都难以看到的。

    ⑤如此说来,“享受生命”这句话又是多么沉重,就像“我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不是随便哪个人都敢开口说出的。达尔文、爱迪生等人完成伟大发现时,都说过类似的话:现在生与死都已无所谓了。因为他们都已享受到了生命中最成功、最华彩的段落。就是那些壮志未酬、行将赴死的勇士,如文天祥、林觉民等人,也是一种对生命成功的享受。当常人将父母给予的血肉之躯用来做衣食之享时,他们将生命的炸弹做最后一掷,爆出无限的光热,通过凤凰涅槃得到了永生。他们不但生时享受事业之乐、理想之乐,身后还永受历史之功和人格之尊。

        ⑥追求物质和精神的自由,或曰两个文明,是人类生存奋斗的最基本目标。我们不是苦行僧,我们的许多劳动、斗争和牺牲,就是为了能在行动之后享受这幸福的结果。人生之中从最基本的吃饭穿衣,到无尽的物质和精神享受,这是一个多大的库藏,多么宽广的领域,你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去开发、创造和丰富,另一方面又可以尽情地去利用、索取和享受。一个真正懂得享受生命的人,不但将造物者给他的一切都能尽情享受个够,他还进一步享受着自己的创造,更还有少数杰出人物能跨越时空永享历史的光荣。

        ⑦但是请别忘记,造物者同时又制定了一条铁的规律,生命只有一次,并且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对生命的享受不会从容,也不会没完没了。生命是一根甘蔗,甜甜的,吃一口就少一节。让我们好好地珍惜它,细细地品味它,尽情地享受它。

    1. (1) 作者认为,全面地享受生命实际上是,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具备两个条件。
    2. (2) 在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享受生命’这句话又是多么沉重”?
    3. (3) 第⑥段说:“更还有少数杰出人物能跨越时空永享历史的光荣。”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并略做分析来论证这个观点吗?
    4. (4) 比较一下,作者所倡导的“享受”和对衣食住行的“享受”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 1. 填空。

    《永久的生命》是现代作家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在写法上,先谈,欲扬先抑;再谈,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 1.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 (1) 它(生命)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
    2. (2)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
  • 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B . 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 C . 《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D . 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齿(jiù)         毛(yóng)                    延(màn) B . (tiáo)        谢(diāo)                       制(è) C . (dú)          风(jù)                           临(pín) D . 耀(xuàn)      俯(kàn)                        意(sì)
  •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指向天空的木拐

    从维熙

    当我们走进汽车里,他忽然一反刚才的安详神态,灵肉突然爆发出精神火花,以金鸡独立的架势,高高举起那只帮助他移动断腿的木拐,向我们高声喊道:

    “不要战争——”

    非常凑巧,游览了好莱坞和迪斯尼,适逢圣诞节的黄昏。孩子第二天下午还要上班,只好从洛杉矶开车一路疾行,穿越加州南部地区,连夜向亚历桑那州的首府菲尼克斯飞驰。

    平日喧闹的高速公路,在这圣诞之夜出奇地安静,隔着车窗外望,四野一片银白——那是月亮洒下来的清冷的光。大概人们都在家里过圣诞的缘故,这个汽车轮子驮着的两亿七千万人口的美国,此时像是从地球上消失了一般,高速公路上难以看到夜行的汽车。

    直到驶进亚历桑那州界,我们的车才停了下来,想缓解一下长途行车的疲惫,并借机填补一下已然饥饿的肚子。那儿是长途行车者的一个驿站,其内不仅有加油站,还有供远途行者的饮用水,以及供行者方便的WC。想不到的是,在一路寂寞的夜行中,我们在这儿碰到了又一辆夜行的汽车。起始,我们以为也是赶路的行者,但当我们走近它的时候,却发现那是一辆家庭用的住宿车。车子里只有一个人,他一边啃食着手中的面包,一边不停地仰头喝着瓶子里的水。当他走下车来时,从弥漫在空气中的浓烈酒气中,我才知道他喝的不是水,而是烈性的酒浆。他衣衫虽然褴褛不堪,但神色并不沮丧,见了我们先是扬起一只手臂,用英语问候我们“圣诞快乐”,之后就向我们的车子走来。此刻,我又发现,他是拄着一只木拐,只有一条腿的残疾人
    他看见我在吸烟,首先朝我走了过来。我给了他一支烟,并为他点着了火。他大概发现了中国烟草,有别于美国烟草的味道,就用英语对我开始了询问:

    “你是中国人?“

     “是。”

    “中国也过圣诞节吗?”

    我说:“只有酒店和一些教徒们过这个节。”

    可能是出于信任,当我们围坐在长椅上吃夜宵的时候,他聊了自己的身世:他是个越战的老兵,负伤归国之后,家庭就解体了。之后,这辆车就是他的家,今天他就在这儿过圣诞。毕竟这里有长椅可以休息,还有这么好的一轮月亮和满地清亮的月光。他说话的语调,虽然没有一丝悲凉,但对我来说,犹如听一曲圣诞哀歌。“

    在华盛顿时,我曾在越战纪念墙前驻足,墙上边的铜雕,都是表现美国士兵英雄主义的;而在这条公路的月光驿站,我看到了战争的另一面——只有将这两个不同的半圆,合成一个整体,那才是战争的全圆。难道不是吗?这个越战老兵,可能感悟出我们一行六人,是三代合成的完整的家庭,因而他目光中流露出的凄惶,正是对自己孤独命运的回视;同时又流露出淡淡的笑意,那是对我们无言的祝福。

    要上路了。孩子指了指菲尼克斯城的灯火,意思是问他去不去那儿。他则指了指地面,意思是原地不动。当我们走进汽车里,他忽然一反刚才的安闲神态,灵肉突然爆发出精神火花,以金鸡独立的架势,高高举起那支帮助他移动断腿的木拐,向我们高声喊道:

    “不要战争……”

    我们只是向他招招手,就关上了车门。车开了,我隔着车窗回眸这个铺满清冷月光的驿站时,心里充满了苦涩。车走远了,窗外一切都在我视野中模糊起来,但惟有那只指向天空的木拐,像是一件现代派的雕塑,定格在圣诞午夜的月光之中……

    1. (1) 文章开头一反惯常的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先声夺人。请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分析其好处。
    2. (2) 请任选两种人物描写手法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3. (3) 第11段中写道:“但对我来说,犹如一曲圣诞哀歌。”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感到悲哀的原因。
    4. (4) 你是否赞成将本文标题换成“残疾的老兵”?请说明理由。
  • 1. 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中,作者是怎样把“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感情联系在一起的?由此你看出罗素的人格是怎样的?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