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卑微    凋谢    蔓延    混为一体 B . 繁忙    牛犊    渴望    闲情逸志 C . 想象    神密    威力    煞费苦心 D . 际遇    消逝    愉悦    苦思瞑想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齿(jiù)      洗(dí)       不(xiǔ) B . (juàn)    制(è)        风(zhèn) C . 意(sì)       临(lì)        俯(kàn) D . (yuān)   嘲(fēng)     孤(jì)
  •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①我和丈夫从前居住在一个小城镇里。一天下午,朋友来访,闲谈间,她把头探出我们厨房的窗户,说道:“从这儿望出去没啥看头,是不是?”

    ②我们住的地方差不多是一片旷野。但是,她的那番评语着实让我吃惊不已 , 因为我喜爱这窗口里的景致。我使着法儿让自己用朋友的眼光去观察——一条直通通的地平线、一座水塔、十来棵三角叶杨、若干间屋舍和平展展的一片收割后留着麦茬儿的田地……似乎单调了点,枯燥了点。然而,当这些景致第一次映入我眼帘的时候,它们却给了我无数绮丽的遐想。

    ③那个下午,阳光灿烂,麦田犹如泛着银色涟漪的海洋;棉花糖般的云朵在蓝湛湛的天空中徐徐游动;三角叶杨镶着一圈栗色的光轮。傍晚时分,眼前又是另一番景色。苍茫暮色中,掌起了灯的人家的窗口溢出暖融融的光来。平日里气派不凡的水塔,也亮起给来往飞机导航的红灯,此时此刻,它更显得壮丽辉煌。

    ④以往在窗前所见的那些魔力般的画面 , 在我的脑海中又一一闪现。二月阳春给三角叶杨抹上了浅淡的绿色,七月的早晨从夏季鲜亮的绿叶中透露出曙光。翠生生的田野犹如绿色的海洋,它在等待金灿灿的季节的来临。蓬雀、长尾鸟还有斑鸠在草丛中搭巢做窝。在春天温润的夜空中,柠檬色的月儿从东边徐徐升起,又在西边缓缓隐没。到了收获的季节,橘红色的月儿在地平线尽头若隐若现。盛夏渐进深秋,深秋又缓缓步入严冬那白雪皑皑的寂静世界。每一个清晨和夜晚,我都痴恋着这些景色微妙的变化,我的生活也因此而蓬勃向上。

    ⑤一片拙朴无华的景致已让我思如泉涌,然而,我的朋友却觉得它索然无味。在她告辞后,我寻思着彼此看法差异的原因。有人说:“到玫瑰丛中去寻找美吧。”对这种说法,我是抱着怀疑态度的。我知道,晓得欣赏这大千世界里美丽的玫瑰花的人远非我一个。但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从那些普普通通、习以为常,甚至所谓单调沉闷的景物中发现美呢?

    ⑥亨利·马蒂斯曾对友人说:“我种了些洋蓟。一天清晨,我走进花园去瞅它们。我在它们的叶片上看见光影交辉,从而发现了一种新的配色方法和一种幻梦般的图案格局。然后,我返回画室作起画来。”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们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美。如果想让你的生命闪耀出艺术才华的光辉,请你用新的眼光去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吧。你将会有许多不寻常的发现:一道青藤缠绕的旧篱笆啦,晦暗的旷野里的一束阳光啦,一棵在天穹的紫幕里勾勒出挺拔英姿的榕树啦……数不尽的简朴的景致,就像那光彩夺目的钻石,点亮了你的眼睛。

    ⑦当你开始像艺术家一样寻求,美便时刻伴随着你的脚步,正如法国作家约瑟夫·朱伯特所说:“不去寻觅,你是找不着诗歌的。”当你怀着对美的期待去寻觅、去思索,世界在你眼里会绽放出别样的光彩:缠绕在旧篱笆上的青藤焕发着生机,阳光穿过晦暗的旷野直达你的内心,天穹紫幕中挺拔的榕树让你的心灵获得力量……这一切,丰富着你的精神世界,你的内心会变得生意盎然。当你从单调沉闷的日子里采撷着美丽的花朵时,你就已经是一位艺术家了。

    ⑧于是,在阴霾的日子里,在灰暗的景物中,你依然能描绘出美。

    (原文/肖毅,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

    1. (1) 第②段中说“她的那番评语着实让我吃惊不已”,“我”为什么会“吃惊不已”?
    2. (2) 第④段中,作者描绘的那些“魔力般的画面”有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
    3. (3) 第⑤段中的“玫瑰丛”指什么?“我”为什么对“到玫瑰丛中去寻找美吧”这种说法持怀疑态度?
    4. (4) 本文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为题表明了作者的主张,结合⑥—⑧段说说作者为什么希望人人成为“艺术家”。请分条表述。
  •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在黑暗中灭掉灯

    有几个人好久没钓鱼了,于是租了一艘渔船出海钓鱼。这几个人兴致甚浓,都专注于钓鱼,而忘了时间。其中一个人发现天快要黑了,才叫大家,于是大家慌忙打道回府。可是不知道是因为海潮的流向发生了变化,还是判断出现错误,他们找不到方向了,在急切中天完全黑了。倒霉的是月亮也没有,他们把所有的灯都打开,想要搞清方向,却怎么也看不出来。

    同船的一位智者走过来,叫他们把灯都灭掉。一下子,四下里融入漆黑,更是伸手不见五指。然后,眼睛渐渐地适应了黑暗,他们惊喜地发现:海面上有依稀跳跃的小小光亮,如同熠熠的星辉,又如粼粼的碎银,更像灼灼的微芒。再仔细地探查,原来是远处海边城镇里的灯光。借着这点亮光,他们欣喜地找到了返航的方向。

    我们通常认为,灯可以照亮自己前方的路。可为了找到方向,有时竟然要把灯都灭掉。在生活当中,也有很多明亮的“灯”吸引着我们,我们拼命地想得到,却怎么也碰触不到。如果我们果断地将“灯”全部灭掉就能在黑暗中凝神远眺找到遥远的目标成功抵达。

    (有改动)

    1. (1) 画横线的句子中,“灯”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 (2) 阅读文章后,同学们围绕“在黑暗中灭掉灯”进行讨论。我们怎样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评论性文字,阐述你的观点或得到的启示。

      写作提示:①语言简洁,观点明确;②不少于100字。

  • 1. 读哲理性散文,就如同跟一位思想大师在交流。请从《散文二篇》中摘抄一句让你深有感触的句子并背诵下来,再结合你的品悟和作者交流。
    1. (1) 严先生,您好。“。”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 
    2. (2) 罗素先生,您好。我想和您交流一下您的这句话:“。”

      我想:

  • 1. 下列各项对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无误的一项是 ( )

    ①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②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③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④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A . ①拟人 ②排比 ③拟人 ④比喻 B . ①比喻 ②比喻 ③排比 ④拟人 C . ①拟人 ②比喻 ③排比 ④比喻 D . ①比喻 ②排比 ③比喻 ④拟人
  •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 《永久的生命》题目揭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即热情地歌颂永久的生命。文章首段讲到很多消极、悲观的现象,这是伏笔,是为后面的内容蓄势的。 B . 《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采用 “总—分—总”的结构,首段是直抒胸臆,接着三段是分述,最后一段可以看作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C . 这两篇文章作者分别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童话、寓言作家严文井和法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罗素。 D . 这两篇文章都是哲理散文,以善于求索哲理见长,字里行间传达着真情和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 1. 根据提示,完成相关问题。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 , 那样róu( )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 , 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 ),它们跳跳蹦蹦,____耀它们遍身金黄的róng( )毛。

    1. (1) 根据拼音在语段的括号内写出汉字。
    2. (2) 在语段的横线上给加点的字注音。
    3. (3) 加点词语“卑微”中的“卑”,与下列词语中的“卑”同义项的是 ( )
    4. (4) 写出语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主语、谓语。
    5. (5) 语段在录入时,有一句标点符号录错,请你找出并订正在下面横线上。
  • 1. 拓展阅读

    人生 

    【丹麦】 勃兰兑斯

    ①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有一百来级。这座高塔是中空的。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为摔得粉身碎骨。但是任何人都很难从那样的高度摔下来。这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他达到注定的某一级,预先他并不知道是哪一级,阶梯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盖板,而他也就消失了。只是他并不知道那是第二十级或是第六十三级,或是另外的哪一级;他所确实知道的是,阶梯中的某一级肯定会从他的脚下消失。

    ②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瞭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赏心悦目。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这时也许应该走得更快些,或者一次连续登上几级,然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③通常是一个人一年登上一级,他的旅伴祝愿快乐,因为他还没有摔下去。当他走完十级登上一个新的平台后,对他的祝贺也就更热烈些。每一次人们都希望他能长久地攀登下去,这希望也就显露出更多的矛盾。这个攀登的人一般是深受感动,但忘记了留在他身后的很少有值得自满的东西,并且忘记了什么样的灾难正隐藏在前面。

    ④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⑤然而这里还有一个地洞,那些走进去的人都渴望自己挖掘坑道,以便深入到地下。而且,还有一些人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年复一年,这些人越来越深入地下,走到那些埋藏矿物的地方。他们熟悉那地下的世界,在迷宫般的坑道中探索道路,指导或是了解或是参与地下深处的工作,并乐此不疲,甚至忘记了岁月是怎样逝去的。

    ⑥这就是他们的一生,他们从事向思想深处发掘的劳动和探索,忘记了现时的各种事件。他们为他们所选择的安静的职业而忙碌,经受着岁月带来的损失和忧伤,以及岁月悄悄带走的欢愉。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

    ⑦在人们眼前,还有一个无穷无尽地延伸开去的广阔领域,就像撒旦在高山上向救世主所显示的那些王国。对于那些在一生中永远感到饥渴的人,渴望着征服的人,人生就是这样:专注于攫取更多的领地,得到更宽阔的视野,更充分的经验,更多地控制人和事物。军事远征诱惑着他们,而权力就是他们的乐趣。他们永恒的愿望就是使他们能更多地占据男人的头脑和女人的心。他们利用岁月,因而岁月并不使他们厌倦。他们保持着青年的全部特征:爱冒险,爱生活,爱争斗,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无论他们多么年老,到死也是年轻的。好像鲑鱼迎着激流,他们天赋的本性就是迎向岁月的激流。

    ⑧然而还有这样一种工场——劳动者在这个工场中是如此自在,终其一生,他们就在那里工作,每天都能得到增益。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变老了。的确,对于他们,只需要不多的知识和经验就够了。然而还是有许多他们做得最好的事情,是他们了解最深.见得最多的。在这个工场里生活变了形,变得美好,过得舒适。因而那开始工作的人知道他们是否能成为熟练的大师只能依靠自己。一个大师知道,经过若干年之后,在钻研和精通技艺上停滞不前是最愚蠢的。他们告诉自己:一种经验(无论那可能是多么痛苦的经验),一个微不足道的观察,一次彻底的调查,欢乐和忧伤,失败和胜利,以及梦想.臆测.幻想,无不以这种或那种方式给他们的工作带来益处。因而随着年事的渐长,他们的工作也更重要更丰富。他们依靠天赋的才能,用冷静的头脑信任自己的才能,相信它会使他们走上正路,因为天赋的才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相信在工场中,他们能够做出有益的事情。

    ⑨他们的工场不大,但对他们来说已够大了。它的空间已足以使他们在其中创造形象和表达思想。他们是够忙碌的,因而没有霎时间去察看放在角落里的计时漏计,沙子总是在那儿向下漏着。当一些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他是知道的,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

    1. (1) ②段中“最初的攀登”指的是人的生命旅程的哪一阶段?这时候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是一些怎样的心理感受?
    2. (2) ②段中“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一句中“越往上走”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
    3. (3) ④段“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句话的意思该怎样理解?
    4. (4) 第⑤-⑨段写了哪几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你希望自己成为哪一类人?
  • 1. 课内阅读

    我为什么而活着

    [英] 罗素

    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②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于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③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④爱情和知识,尽可能地把我引上云霄,但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⑤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1. (1) 罗素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个永恒的命题做了怎样的回答?
    2. (2)  如何理解作者关于“爱情”的论述?
    3. (3) 追求知识和同情苦难有何内在联系?
    4. (4) 作者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