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八上·西平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三峡》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游记名著。 B . 《答谢中书书》作者是陶弘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 C . 苏轼是宋代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被贬黄州期间。 D . 《使至塞上》是王维的一首边塞诗,其晚年多写山水诗,成就很高。
  • 1. (2023八上·西平月考)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 .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B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 .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D .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1. 下列对《水浒传》和《红星照耀中国》中人物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 鲁达谦逊深沉,是《水浒传》中难以捉摸的人物。 B . 林冲足智多谋,是《水浒传》中不可多得的智者。 C . 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 D . 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水皆碧(piǎo)急甚箭(tuān) B . 互相邈(xüān)泠作响(líng) C . 嘤成韵(yīng)鸢飞天(lì) D . 世务(lún)鸟相鸣(hǎo)
  • 1.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jū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②飞

      ③jū击手

    2. (2) 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慢慢爬行”相同的一项是( )
    3. (3) 选文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景,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战争的一项是( )
    4. (4) 以上文段节选自美国记者 (人名)创作的长篇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本书曾易名为《》。选文再现的历史事件是 文中“红军战士”的精神感人至深。
  • 1. 阅读下面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有一个农村少年是在四川参加红军的,我问他为什么参加。他告诉我说,他的父母是贫农,只有四亩田(不到一英亩),不够养活他和两个姊妹。他说,红军到他村子来时,全体农民都欢迎他们,给他们喝热茶,做糖给他们吃。红军剧团演了戏。大家很快活。只有地主逃跑了。分配土地后,他的父母也分到了地。因此他参加穷人的军队时,他们并不难过,反而很高兴。

    另一个少年大约十九岁,在湖南当过铁匠学徒,外号叫“铁老虎”。红军到他县里时,他放下风箱、锅盘,不再当学徒了,只穿了一双草鞋、一条裤子就赶紧去参军。为什么?因为他要同那些不让学徒吃饱的师傅打仗,同剥削他的父母的地主打仗。他是为革命打仗,革命要解放穷人。红军对人民很好,不抢不打,不像白军。他拉起裤腿,给我看一条长长的白色伤疤,那是战斗的纪念。

    还有一个少年是福建来的,一个是浙江来的,还有几个是江西和四川来的,但是大多数是陕西和甘肃本地人。有的已从少年先锋队“毕业”,虽然看上去还像孩子,却已当了几年红军了。有的参加红军是为了打日本,有两个是为了要逃脱奴役,三个是从国民党军队中逃过来的,但是他们大多数人参加红军“因为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打地主和帝国主义”。

    1. (1) 这里节选的内容选自《西行漫记》,它的另一个名字是什么?这另一个名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2. (2) 从选文可知,少年参加红军的原因有哪些?
    3. (3) 联系作品,在这样动荡的背景下,红军为什么能得民心?
  •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厄尔尼诺的前兆

    ①2001年入冬后,由于北半球“经向”环流发展,偏北气流加强,使我国12月份的气温明显偏低。今年1月份,大气环流发生了明显转折,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路径偏北偏东,而南方暖空气随之加强,使我国很多地方暖气融融。

    ②大气环流之所以发生阶段性调整.乃至出现异常,是与天体活动、火山、地震、大陆积雪触化、海洋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增多等诸多因素有关,而厄尔尼诺则为其中的一个因素。

    ③厄尔尼诺是指处于赤道区域的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暖的现象。正常情况下,位于南美厄瓜多尔、秘鲁以西的太平洋东部的海水温度比位于印尼附近的太平洋西部要高  8-9℃。但在特定条件下,如赤道附近由东向西吹的信风减弱,甚至出现西风,则太平洋西部的暖海水将被吹向东岸,使厄瓜多尔、秘鲁附近的海水持续上升一段时间,这就叫厄尔尼诺.由于海温变化对大气温度影响甚大,如100米厚的海水升温0.1℃所释放的热量足以使其上空5000米厚的大气升温6℃,所以厄尔尼诺所引起的气象异常可波及全球。

    ④从去年秋冬开始,西太平洋赤道附近的西风渐渐加强,而东太平洋的东风不断减弱,使中、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面50米以内的水温上升。至今年1月中旬,厄瓜多尔以西部分海面的温度已出现正距平(比多年均略高)。国际上一般将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大面积海温比同期平均高出0.5℃,且持续6个月以上,才称为一次厄尔尼诺。但目前已出现厄尔尼诺的某些前兆。

    ⑤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设置在环太平洋沿岸的监测器近日显示,今年1月份这一海城的海水出现了反常升温,说明这一地区海城上空的气流出现了异常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是造成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

    ⑥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通常是2至7月,每次强度和时间都不同,有时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有时则会造成巨大的自然灾害。资料记载,发生厄尔尼诺的当年容易干旱,而次年则有洪涝,我国历史上著名的1954、1969、1998年等大涝年,都是厄尔尼诺发生后的次年。

    1. (1) 第①段的段意是:
    2. (2) 为“厄尔尼诺”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厄尔尼诺”是指:

    3. (3) 第③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是为了说明:
    4. (4) 第五段中“而这种变化也是造成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中“这”指的是:
    5. (5) “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通常是2至7月”中“通常”二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 1. 阅读《46个闪亮的名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他是个怪人。

    ②他很少说话,上学经常迟到,脾气还特别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每个学期的学费总要拖很久才能缴。

    ③他成绩不好,又不大合群,因此,同学和老师都不太喜欢他。

    ④再后来,他与我成了同桌。可不到一周,我们就被调开了。

    ⑤他喜欢把书推得乱七八糟,有时还会闯进我的领地。有一次,我怒了,指着他的脑袋问他:“你怎么这么没有家教呢?你爸爸是怎么教你的?”

    ⑥因为这句话,他忽然跳起来踹了我一脚。此时年少气盛,我怎忍得住?我们大打了一架之后,彻底成冤家仇人了。

    ⑦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会忽然莫名其妙地跳起来打我。

    ⑧初二上学期,他继续欠缴学费。班主任问他具体什么原因,是不是有什么困难。他不说话,把头埋得很低很低。

    ⑨没人理他,他也没有朋友。就连上体育课时,他通常都是一个人躲在教室里睡大觉。因为没人愿意和他做同桌,所以他被调到教室的角落里一个人坐。很快,我们便把他遗忘了。

    ⑩初二时票选班委会,大家选出来的班长是个女生,她不仅为人善良、学习勤奋,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因此人缘极好。

    ⑪一次体育课自由活动的时候,班长拿着一张绿色的信纸来找班里的每个人签名。她说还有一年就毕业了,想把大家的字迹都留在一起,这样比较有意义,而且,只要谁签字,她就免费请谁喝一瓶可乐。所有人都乐坏了,争先恐后地跑过去签。

    ⑫最后,46个人拿着46瓶可乐回到教室,有说有笑,把角落里的他反衬得更加孤独与落寞。

    ⑬再后来,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起初我以为是自己的错觉,后来一问,大家都这么认为。

    ⑭他不仅把整个班里的卫生都承包下来,还天天顶着大太阳去操场上提水给同学喝。最离谱的是开秋季运动会时,他陪跑、送糖水不说,还喊“加油”两个字喊得比谁都热血沸腾。

    ⑮没人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但他的行为的确像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在努力汇聚的同时,也已把周围的心灵全然濡湿。

    ⑯很多人觉得感动,对他伸出援助之手。有人帮他补习,有人给他买早餐,甚至有人提议在新学期秘密募捐,帮他把学费的问题给解决掉。

    ⑰期末考试过后,他虽然成绩只是中等,但仍旧被选为年度进步最大的优秀学生,上台发言。

    ⑱那是我第一次见他流泪。他从兜里掏出一张绿色的信纸,小心翼翼地摊开:“我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妈妈一个人带着我和弟弟,很辛苦。那天我来得很早,打算收拾完书本然后退学,没想到,竟收到了这封信。真的很谢谢大家对我的帮助,之前我还一直担心你们会看不起我……没有你们给我凑的学费,我可能已经是个苦命的煤炭工了……”

    ⑲所有人都看清楚了。那张绿色的信纸上,有46种不同的笔迹和46个熟悉的名字。

    ⑳没人说话,也没人转头去看班长。我们都在那一刻突然长大了。

    1. (1) 文章以“他是个怪人”一句开头有什么作用?
    2. (2) 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并具体分析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3. (3) 第⑫段写出了他的什么性格特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 (4)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5. (5) 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1. 从下面关于名著的说法中选出有误的两项( )
    A .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根据他采访和实地考察得来的内容而编写的一部小说,这部作品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当时国际上对“红区”的偏见。 B . 《昆虫记》不仅记述了有关昆虫的知识,还以人性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体现了法布尔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C . 阅读《经典常谈》,要提倡古人“尊古”“崇古”的旧习,精读整本书,从而达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 D . 《西游记》的艺术手法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特色,将神性(幻想性)、人性(社会性)、物性(自然性)三者有机结合。 E . 《朝花夕拾》一书中,《父亲的病》一文,表现了鲁迅先生对亡父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揭露了中华民族医学落后的事实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泛滥。
  • 1.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B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