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人不而不愠;温故而 B . 学而时习;知之者不如好 C . 温故知新;博学笃志 D . 学而时之;传不
  •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不亦

    人不知而不

    吾身

    学而不思则

    思而不学则

    而枕之

    博学而

  • 1.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的《三峡》)

    (二)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2) 把语段(一)和(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 (3) 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一文采用 结构行文,先后给人以山高、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二文采用  结构行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 之情。

    4. (4) 两文都提到了“猿鸣”,各有什么作用?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1) 四俱备
    2. (2) 晓雾将
    3. (3) 夕日欲
    4. (4) 沉鳞
    5. (5) 是欲界之仙都
    6. (6) 未复有能其奇者
  • 1.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起行        康肃忿 B .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反溯流逆上矣 C .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 . 夕日颓        实是界之仙都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怀民亦未(qǐng)        夕日欲(tuí) B . 至承天寺(suí)        沉竞跃(lín) C . 藻,交横(xìng)        能其奇者(yù) D . 盖竹影也(bái)        相步于中庭(yǔ)
  •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1. (1) 解释加点词。

      五色交辉

      四时俱备

      与其奇者      

      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2. (2)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3. (3) 回答问题。

      ①《答谢中书书》     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      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

      ②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 1. 课外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②,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眠觉:睡醒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然起行

      无与乐者

      起彷徨

      人问其故_

    2. (2) 翻译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3. (3) 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
    4. (4) 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
  • 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 . “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 1.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 (2)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 (3)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 (4)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 (5)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