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成后面题目。
    1. (1) 本篇新闻的导语告诉了读者哪三个情况?有什么作用?
    2. (2) 第⑯句中的“歼灭”与“击溃”、“占领”与“控制”两组词语中的两个词语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3. (3) 这则消息报道了三路大军的进军情况,报道的顺序依次是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 在三路大军中,为什么最先报道中路军?
    4. (4) 选文中第⑧⑨句使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第⑧句: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第⑨句: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 1. 最近,八年级某班李华同学要为校报《丛中花》写一则消息,但是,当他把采访所得的资料整理完后,却不知道一则规范完整的消息该怎么写。现在请你帮他完成这个任务吧。                                 

    活动主题:爱心义卖

    •活动时间:10月30日下午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活动组织方:学校团委

    •活动参与者:七、八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内容:商品出售、商品推销、商品拍卖、趣味游戏等

    义卖商品来源:同学捐赠,自行进货

    ●义卖活动的意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能力。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溃退(kuì) 荻港(dí)

    横渡(hèng) 摧枯拉朽(cuī)

    B . 芜湖(wú)  协定(xié)

    签订(qiān) 锐不可当(dāng)

    C . 泄气(xiè)   督战(dú)

    前锋(fēng) 毫无斗志(dòu)

    D . 业已(yè)   要塞(sài)

    歼灭(qiān) 英勇善战(shàn)

  • 1.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问题。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甲】锐不可当【乙】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是分不开的【丙】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 (1) 语段中【甲】【乙】【丙】三处的正确的标点符号依次为
    2. (2) 语段中的“拒绝和平”按短语结构类型划分,属于短语。
    3. (3)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横线处。
  • 1. 课外阅读
    历史不可忘 奋斗创未来

    新华社记者 徐扬

    ①9月18日,刺耳的警报声再次划破沈阳上空。这是一种警示,警示我们永远铭记历史!

    ②91年前,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由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深重灾难之中。91年过去,回想起来仍痛彻心扉:一夜之间沈阳失陷,几个月东北几近丧失。日本军国主义则更加贪婪,肆无忌惮地将侵略魔爪从东北伸向了全中国。

    ③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弱国弱民,一盘散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危如累卵的中国,呼唤一支能够聚沙成塔、握指成拳的先进力量,以力挽狂澜之势凝聚起全民族的磅礴伟力,将侵略者赶出中国!

    ④是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第二天就发出了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吹响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声号角;是中国共产党,冲破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义无反顾战斗在最前线,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在东北领导武装抗日;是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扛起了抗日救国的重任。

    ⑤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巨大代价,赢得了14年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从而开启了民族复兴浴火重生的历史征程。

    ⑥铭记历史,警示未来。我们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⑦历史反复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所系,前途所在;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中国号巨轮就一定能劈波斩浪,驶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⑧勿忘九一八,就是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抗日战争壮阔进程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永远是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勇于斗争、敢于胜利,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回望来路,伟大的中华民族,历经苦难,铸就辉煌;展望未来,新时代的中国,朝气蓬勃,踔厉奋发!

    (摘自“新华网”)

    1. (1) 这篇时事评论告诉了我们什么观点?
    2. (2) 这篇文章②③两段有什么作用?
    3. (3) 有人认为第⑤段中加点的“3500多万”“14年”可以删去,你觉得可以吗?请说说理由。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敌军锐不可当 , 向我军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B . 他们的团队毫无斗志 , 作战能力很弱,所以我们对自己要有信心。 C . 爷爷最喜欢在饭后给我讲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故事。 D . 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了敌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 1.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摧枯拉   
    退
      

  • 1. 仿写句子,构成排比。 

     生活是一道彩虹,流动着丰富的色彩;  ;生活是一杯清茶,飘散着淡淡的芳香。 

  •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南度 防线 摧拉朽(gū) B . 芜湖 退(huì) 风平浪静 C . 既已 荻(gǎng) 万船齐放 D . 突破 占领 执(xíng)
  • 1. 《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文段中加点的短语“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八个字说明了什么?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