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面这些句子选自课文《伟大的悲剧》,写出了斯科特一行的艰难。请在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成语,然后体会这个过程。 
    1. (1) 他们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 
    2. (2)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3. (3)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 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4. (4) 挪威国旗、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5. (5) 他们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 
    6. (6) 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 的躯体。 
  •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在句中形容卢沟桥桥面柱头上的石刻狮子雕刻得十分形象,如同真的一样。 B .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萧索:荒凉、冷落。在句中描写了远处的村庄呈现出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反映出农村经济日益凋敝的状况。 C . 我欢悦,是因那时我已粗识文字,知道爱读书,接触了书,只觉得自己无知而空荡的脑瓜日益充盈起来。充盈:充满。在句中写出了“我”经过读书之后,知识日渐增长的喜悦心情。 D . 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在句中形象地描绘出了彩霞色彩斑斓,绚丽耀眼的特点。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不可思议    徒劳无获    夺眶而出    精疲力竭 B . 萎缩不前    耀武扬威    姗姗来迟    念念有词 C . 疲惫不堪    鲁莽大胆    语无伦次    踉踉跄跄 D . 步履蹒跚    白雪皑皑    海市蜃楼    精打细算
  • 1. 对下列句子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和斯科特一样,认为角逐失败意味着毫无价值和悲哀。其悲剧色彩也就表现在这里。 B .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斯科特和伙伴输给对手的痛苦心情。 C .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坦然面对失败,并忠实接受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可敬可佩。 D .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赞誉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崇高。
  • 1.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 B . 从日记中,人们可以觉察到斯科特如何尽量掩饰着自己的恐惧,但从强制的镇静中还是一再进发出绝望的厉叫:“再这样下去,是不行了”,或者“上帝保佑呀!我们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劳累了”,或者“我们的戏将要悲惨地结束”。 C . 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从日记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办。 D . 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 1.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南方的持续低温使得今年江南的春天姗姗来迟 B . 他今年刚参加工作,毫无社会经验,工作起来常常是语无伦次 C . 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 , 因为一旦偏离了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绝路。 D . 侵略者的国旗耀武扬威地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 1. (2023七下·云南月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紫藤萝瀑布》的作者是宗璞,原名冯钟璞。他的主要作品有《秦腔》《废都》等。 B .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C . 《伟大的悲剧》作者是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象棋的故事》《三位大师》等。 D .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梁启超,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
  • 1. 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来了。 B . 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C . 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D . 这种种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的引起了讨论。
  • 1. 作家作品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选自其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B . 《口技》作者是清代的张潮。本文选自笔记小说《虞初新志》,文中给我们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让人“以为妙绝”。 C . 《猫》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家郑振铎。文中详写了“我”冤枉第三只猫的事情,表现了“我”难过、自责、愧疚之情。 D . 《伟大的悲剧》是意大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写了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们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经历。
  •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两极徒步

    我拖着雪橇车,以每小时3公里的速度徒步穿行于极端严寒、荒无人烟的“白色沙漠”。

    这是我在南极徒步的第56天,海拔3 000米偏高,走起来有点气喘。地平线完全没有起伏,天是湛蓝的,严丝合缝地扣在地面上。太阳悬挂在天空45°角的位置,在头顶转一圈就是一天。呼出的热气钻进雪镜,结了一层薄霜,眼前的世界渐渐变成了模糊一片,只看到前面有一个蠕动的小黑点,那是我的同伴。徒步过程中,我每天都跟随着这个黑点。这是一个被完全隔绝的世界,纯净、孤独,除了呼呼的风声什么都听不到,最近的人类文明也在四五千公里以外。

    当身体的运动进入了一种韵律,便与静坐或冥想颇为相似。徒步南极的过程中,我常常感觉思想占据了一切,前世今生,与我有关的一切都翻涌而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浸后,身体基本已经不存在,连思想也会渐渐消失,似乎自己就浮在空中,灵肉皆无 , 双腿似是我的,又似不是我的,我是自己,也是一切。

    作为最后一个被发现的大陆,直到18世纪,南极的神秘面纱才被人类揭开,然而,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让人望而却步,至今这里依然没有常住人口。它是一个寒冷严酷的冰雪世界,也是一个神秘、梦幻的大陆,远离人类文明,有这个星球上最令人惊异的绝美景色和最不可思议的神奇动物。在南极徒步,最强烈的体验是冰火两重天:寒冷无处不在,-60℃的气温迅速把身上的热量全部带走,稍微裸露一点皮肤就有冻伤的危险,遇到大风天气,天地间完全白化,3米外什么都看不到;而一旦钻进帐篷,温暖就扑面而来。抵达南极点后,我曾受邀参观了美国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进入庞大的考察站,热风扑面而来,我换上短袖T恤,吃着考察站工作人员提供的小吃,喝着饮料,看着窗外皑皑的白雪,幸福得有些不真实。

    除了两次徒步南极,我也在北极徒步过两周时间。无论南极还是北极,最后一个纬度都是徒步旅行中最极致的体验。严寒,孤独、漫长而重复的行走,是极点徒步的共同特点。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南极,虽然两个极点的徒步路段都比较平坦,但南极更为干燥;而且北极点徒步只能在4月进行,虽然海拔不高,但是湿度很大,感觉尤其寒冷。南极点徒步时间是12月到次年1月,整体来说比北极要暖和、舒适。

    南极点是距离海边1 000多公里的内陆,没有任何生物,企鹅、海豹都只在海边才能看到。而北极是开放海面,常有动物出没,四五月的时候,冰面还未裂开,徒步过程中,我看到冰面上有非常大的新鲜脚印,我要双脚并着站进去才能填满——那是成年北极熊的脚印。我们的领队Jack很紧张,端着枪,警惕地张望周围,因为冰盖没完全裂开,北极熊很难寻觅到食物,现在正是它们倍感饥饿而具有攻击性的时候。

    南北极的环境非常特殊,在严寒的环境中,微生物缺乏且丧失活性,导致垃圾很难降解,生态十分脆弱,人类轻微的活动就有可能对这里的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人们在极地活动要遵守比其他目的地更为严格的要求,比如所有排泄物都必须带回基地并通过飞机运回南美。在文森峰徒步时,向导总会提醒大家把小便壶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如在途中需要小便,需要自己收集并带到指定的位置处理。

    1. (1) 读完本文,联系课文《伟大的悲剧》,说说南极大陆有哪些特点。
    2. (2) 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浸后,身体基本已经不存在,连思想也会渐渐消失,似乎自己就浮在空中,灵肉皆无

      ②在南极徒步,最强烈的体验是冰火两重天

    3. (3) 作者在南极点徒步和北极点徒步的感受有何异同?
    4. (4) 文中画线的句子为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 (5)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