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题。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huǎng惚在那香气四yì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既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1.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huǎng(  )惚   四yì(  ) 修(  )

    2. (2) 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 (3) 下面是“漫”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四个义项。文段中“漫步”的“漫”的意思应为(  )
    4. (4) 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 1. 2同学们将小说《驿路梨花》改编为课本剧,拟于6月25日在社区魅力广场表演。请你协助完成海报设计。

    1. (1) 甲处缺少海报的名称,请你拟写一个。
    2. (2) 根据上联“重温经典走驿路”,请你撰写下联来宣传课本剧表演的目的与意义。
  • 1. 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回答下题。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到她们面前,深深下腰去,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 (1) 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2. (2) 选段中插叙了一件什么事?请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3. (3) 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着重号的字词的表达效果。

      ①瑶族老人立即到她们面前,深深下腰去,了个大礼…… 

      ②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4. (4) 联系课文,说一说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为结尾有什么作用。
  •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 乡 寻 梦

    申 琳

          ①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枕河人家……眼前是一卷水墨,耳边是摇橹咿呀,身处其中的人们不禁有点恍惚,自己是在一幅中国画里吗?这不正是梦里水乡的美丽图景吗?

           ②随着春风吹绿杨柳,同里、木渎……江南的水乡古镇总是游客盈门,人们都想把自己融入这令人如痴如醉的美丽画面。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了,我的脚步还是不由自主踏入水乡的画框。我知道,自己和那么多远道而来的游客一样,是来寻梦。

           ③可是,这水墨画般的梦里水乡,究竟承载着人们怎样的梦呢?

           ④“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儿时课本里的这两句古诗,让多少人梦到这样的水乡:小楼、深巷、杏花、春雨……这是美,这是一个清秀的、风姿绰约的江南。自从读到这美好的诗句,水乡的杏花春雨,便时时打湿少年斑斓的梦。

           ⑤水乡的诗意,在水乡深处的粉墙黛瓦间,在高高的马头墙上,在一处处隔出来的幽静空间里。一树桂花,几株老梅,数块湖石……庭院也罢,天井也罢,水乡人家的院落无论大小,多有几处寄情自然的所在,抬眼处便有几许生机。至于其中寄寓的主人生活的情致,也就“妙处难与君说”了。

           ⑥水乡的宁静让人感受真切。木渎古镇的虹饮山房,一墙之隔就是游人如织的山塘街,跨入院内,那纷杂的市声仿佛一下子被过滤掉了,连推开一扇窗户的“吱呀”声都听得格外分明。习惯了市井喧嚣的都市人,一脚跨进水乡小院,心头会突然一静,有一种回到少年时的故乡老屋,趴在板凳上一笔一画做作业的沉静。白天,一束阳光明亮地射进门里;晚上,一盏煤油灯照亮眼前的方桌,门外是白云悠悠,月光如水。在水乡的梦里,有多少人青春年少时的身影,有多少人夜深思念的故乡……

          ⑦小河蜿蜒,一条青砖铺地的小街,就傍在河边,小吃店、文具店、杂货店沿街依次排开。水乡小街的节奏是慢的,在清晨的薄雾中醒来,一块块门板拆下来,烧饼、馄饨的香味飘开去,街上开始晃动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蹦蹦跳跳的身影,清脆的笑声在空气中荡漾。太阳一点点升高,街上行人多起来,人们走走停停,向熟人打个招呼,在店前驻足观看。小街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那样的亲切、悠然。闲暇时倚在河边柳树上发一下呆凝神看一条摇橹船“吱吱呀呀”地驶过等回过神来船也就在不远的前方随波荡漾。

           ⑧徜徉在水乡,远道而来的都市人仿佛回到了往昔的岁月。上学的路,是那爬满青草的乡间小路,是那洒落一串自行车铃声的林荫道;放学后,是小伙伴一路追逐着奔跑过的田野,是远远看到的村庄林梢飘起的袅袅炊烟,是一路有着各种色彩、香味、声响的长长的街道。那是遥远而温馨的记忆。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把脚步放慢,从容地看看身边的风景,陪孩子慢慢长大,伴父母慢慢变老。

            ⑨在水乡静静的夜里,我渐渐懂了,这么多寻常人为何要来水乡寻梦……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请简要分析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 (2) 第④段引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古诗有何作用?
    3. (3) 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

      闲暇时,倚在河边柳树上发一下呆,凝神看一条摇橹船“吱吱呀呀”地驶过,等回过神来,船也就在不远的前方随波荡漾。

    4. (4) 为什么这么多寻常人要来水乡寻梦?请结合全文分析。
  • 1.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认为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你的理由(不超过50字)。

    我的观点:

    我的理由:

  • 1. 下面的语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驿路梨花。(驿路: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B . 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 C .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D . 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
  • 1. 下列关于课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课文刻画人物,有的是直接描写,有的是间接描写。对梨花姑娘的刻画采用了间接描写。 B . 课文开头对陡峭连绵的青山、茂密的树林进行描写,主要作用是表示事情发生的地点幽静美丽。 C . 课文“多好的梨花啊”一句中的“梨花”是指梨花姑娘,这句话赞美了梨花姑娘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 D . 课文对小茅屋由外到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正面写屋,侧面写人,写出了茅屋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周到。
  • 1. 下列各项语法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由衷地感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热情”中两个“劳动”的词性相同。 B .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中的“趣味”在句中作宾语。 C .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是递进关系复句。 D . “伤痕累累”“形势逼人”“愚公移山”这三个短语类型完全相同。
  • 1. 《驿路梨花》以花喻人。如梦见梨花,人与花交相辉映,以梨花的洁白衬托人物美好的心灵,可谓新颖别致,匠心独运。请你运用以花喻人的方法写一个片段。(150字左右)
  • 1. 结合句意解释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修理房屋) B . 这么陡峭的山。(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C . 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D . 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听得不真切、不清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