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课文第一段可视作引子,主要交代了写作本文的缘由。 B . 通过复信一事,具体说明叶圣陶“待人厚”的一面。 C .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简明”和“简洁”。 D . 文章最后,作者以抒情的方式,提出了向叶圣陶先生学习的希望。
  • 1. 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选段),完成下题。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人,思想和行动,范围太广,我想损之又损,只说说我深知,而且应该受到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语文”方面;这仍嫌范围广,只好再缩小,限于写作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这个像是不成问题的问题。说是不成问题,因为:一,看历史,似乎早已解决。那还是民初高喊文学革命的时候,以前言文不一致,如言,说“我觉得对”,文则要写“余然之”,既增加了无谓的负担,又不容易懂,所以应该合二为一。起初有些人,如林琴南之流,不以为然,但这是大势所趋,众意所归,不久就统一了天下,理,认定怎样说就应该怎样写,行,用笔写白话。二,看现实,写,都不用文言,而用普通话。但这里还隐藏着不少问题。由文学革命时期起,就应该有所谓白话指什么(如有孔乙己的白话,鲁迅的白话,北京市民的白话,等等),能不能这样写,应该不应该这样写等问题。这且不管,文学革命之后,许多知名的和不很知名的作家,以及广大的能执笔而不成家的,总是这样做了。成果呢?我的看法,除了少数人、个别文体(如小说、戏剧里的对话)之外,都是只能“不即不离”。不即,是与街谈巷议的口语不尽同;不离,是无论如何,总可以算作雅化的精炼化的条理化的口语。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值得重视的大问题在现在,流行的文的大多数,从用语方面看,与过去相比,不即的成分显然增加了,从而不离的成分就相应地减少了。这表现为冗长,扭曲,修饰,晦涩,不像话。不像话,有影响,是不自然,不简明,不易懂。这样写,有的来于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来于看什么,学什么;但更多的是来于认识(纵使是不很明确的),以为不这样就不成其为文,甚至不足以称为文。有认识为依据,不即而离的文就会发荣滋长,终于成为文风问题。叶圣陶先生坚决反对这种文风,他提出正面的主张,要“写话”。写话,粗略说是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加细一些说是,所写,从用语方面看,要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话。

    ②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致付之一笑。这里为题目所限,不能牵涉过多,甚至挑起论辩。专说我的看法,写话,虽然其中有些细节还需要进一步说明,但大体上说,或当作行文用语的一个高标准看,总是既正确又对症。说正确,因为这是坚持文学革命以来求言文一致的老传统。说对症,因为时下的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称为文言,是因为只见于书面,嘴里并不这样说。新文言,就其难于为绝大多数人轻易了解说,会比旧文言更糟,因为旧文言简短,新文言冗长,旧文言直说,新文言要多绕弯子。不简短,不直说,再加上结果的难于了解,就成为症。去症要有对症药,那就是写话,写话的主张会碰到两种性质的难易问题。一种是执笔之前,刚才说过的,认为这样就不成其为文,下里巴人,不屑于。认识,属于一念之差,可是变却大不易,要慢慢学,多多比较,细心体会,求速成办不到。另一种是执笔之后,我的经验,就说是下里巴人吧,写得简明自然,让下里巴人听着像话,不是容易,而是很难。这也要靠慢慢学(多念像话的文),多多比较,细心体会;此外还要加上叶圣陶先生提到的办法,写完,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③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决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繁简有时牵涉到内容方面,意思无价值,甚至更坏,当然以不写为是。内容还会引来其他性质的复杂问题,这里不管,只说用语。用语的可简而繁,近些年来大为流行,种类和花样都很多,几年前我在拙作《作文杂谈》的“累赘拖沓”一题里曾较详细地谈到,这里不能多说。我的想法,值得重视的不是多用少用一两个字,而是应该少用而偏偏多用的这种热爱冗赘的心情,它扩张,无孔不入,就会成为风。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势力越来越大,占据的地盘越来越广,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成为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成为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④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依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1. (1) 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选段开头的划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2) 从选段中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什么?他在这方面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3. (3) 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叶圣陶先生对文风不简洁的现象为什么这么感慨?
    4. (4)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叶圣陶先生在“总的用语方面”是怎样“严于律己”的?
  • 1.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内容。

    叶圣陶先生编讲义,写教材,不但不满意有的人只是照搬照抄,而且指出其中须包括自己的研究,带有自己的心得,这种主张是他负责精神的表现。又如编制“引得”,尤其为大部头的书编制“引得”,许多人虽明知有益于学术研究,但觉得这毕竟是为他人的工作,又耐不住工作进程中的辛苦和单调,不肯去尝试。

  • 1. 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古代春社日一般在立春之后举行,内容主要是祭土地神,祈求丰收。 B .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C .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郭沫若曾称赞他“鬼写妖高人一等”。 D . 《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代表人物,被誉为“民族魂”。
  • 1. 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叶圣陶先生是1988年春节前夕去世的,那时候改革开放还没有多久,与我们的今日今时,已是百废待兴了。不知叶老先生会怎样地想我们今日今时的日新月异。我只是觉得,如果我们今天能认真体会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处世 , 我们的今天该有多少尘埃落定 , 我们今天五彩缤纷的世界该是多么美好。

    A . 百废待兴 B . 日新月异 C . 待人处世 D . 尘埃落定
  • 1.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关雎》和《蒹葭》都属于《诗经》中的“国风”,前者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谊;后者则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 B .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见谅”属于谦辞,“惠存”“垂询”“贵庚”属于敬辞。 C . 《简·爱》中,当得知罗切斯特的疯了的妻子还活着时,简·爱拒绝了罗切斯特要她一同到巴黎生活的请求,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 D . “伯”“仲”“叔”“季”分别指兄弟排行中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或最小的)。成语“伯仲之间”比喻不相上下,优劣难分。
  • 1.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上海市文化旅游系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B . 扬州某曲艺场推出了儿童剧《老虎拔牙》、话剧《雾重庆》等剧目。 C . 北京博物馆举办了《新时代的先声——五四运动图片展》活动。 D . 多姿多彩的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
  • 1.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行(gōng)  生蔬 不下问(zhǐ)   辨伪去忘 B . (shuó)  恢复   颠流离(pèi)  抑扬顿错 C . 如(pì)    朦胧   之一笑(fù)   气势汹汹 D . (tà)    妥贴   以身作(zé)   思空见惯
  • 1. 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可是我要说,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      ,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      ,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        ,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       

    A . 美丽和宽广 坚韧和刚强 纯洁和高尚 淳朴和谦逊 B . 坚韧和刚强 纯洁和高尚 淳朴和谦逊 美丽和宽广 C . 纯洁和高尚 坚韧和刚强 淳朴和谦逊 美丽和宽广 D . 纯洁和高尚 坚韧和刚强 美丽和宽广 淳朴和谦逊
  • 1. 七年级(5)班正开展“走进语文人物叶圣陶”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下面是他们开展的活动,请你也一起参加。
    1. (1) “只言片语”识为人

      下面一段话是《文艺报》原副主编吴泰昌写的《我了解的叶圣陶》一书中引用的叶圣陶书信片段,读后,你有何感触?

      泰昌同志:承嘱写稿,勉成《满江红》一阕,今送上请同志们审阅。叶圣陶10月29日上午。

    2. (2) “开明国语”探原因

      近年来叶圣陶先生亲自编写的儿童语文教材《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出版)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尤其受到了广大家长和小学生的欢迎,成为热销书。右图为该书的封面和一篇课文,简要说说该书受欢迎的原因。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