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在《老王》这篇课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

  • 1. 结合语境解释划线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赶不上队伍) B . 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塌陷败落) C .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带着病做某件事) D . 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惭愧)
  • 1.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使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作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

    ①把读书看成了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

    ②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

    ③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④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与他对质。

    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

    A . ①③②⑤④ B . ①②③⑤④ C . ③①②⑤④ D . ③②⑤④①
  • 1. 《老王》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以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B . 本文以老王的活动为线索。 C . 本文以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 D . 本文以作者对老王的态度变化为线索。
  • 1. 以善良去体察善良。仔细观察生活中的那些弱者和不幸者,从他们身上挖掘人性中的至真的闪光点,仿照本文的组材写一个片段。
  • 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作用分析不除当的一项是(    )
    A .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冒号表示提示下文) B .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双引号表示引用) C .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D .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破折号表示转换话题)
  •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也经常运用。 B . 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议后叙的,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注意。 C .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阅读时只有掌握了产生这种感情的依据,才能更加深刻地受到感染。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阅读时要注意在情景交融、情事结合的内容中去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D . 《老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其中也有作者的记叙。
  • 1. 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语言描写) B .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心理描写) C .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肖像描写) D .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动作描写)
  • 1. 填空题
    1. (1) 《老王》的作者,是著名的家、家,文中提到的默存是作者的丈夫的字,有小说
    2. (2) 阅读下面语段,给加点的字注音。 

      我们从干校回来,()客三轮都取()了……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3. (3) 指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

      ①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②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③他……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④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 1.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驼背李的春天

    侯海霞

    ①要远远看见他,刚才还在嬉笑玩闹的孩子们,总是吓得迅速逃窜开,呼啦啦作鸟兽散。

    ②说来,他的样子确实有些瘆人。瘦小黧黑,背弓如钩,手拄木棍,常年罩着黑色的旧衫子。只要戴上一顶尖帽,他就像极了童话里的男版老巫婆。

    ③孩子们都怕他,村子里的大人们也不喜欢他,直呼他驼背李,谈论起他时,都流露出一副可怜和鄙夷的神情。谁家的孩子调皮或是半夜哭闹,只要说一声,驼背李来了啊,孩子便立马噤声,变得听话起来。

    ④驼背李一人独住在村子东北角。家门口有棵歪脖子树,一年四季常青着。当村民们的口袋日渐饱满,一家赛一家地盖起窗明几净的小洋楼时,驼背李的家仍是七十年代低矮的红砖房。远远望去,就如歪脖子树下立着的一顶黑蘑菇。

    ⑤除了李奶奶,几乎没人去驼背李家。李奶奶是驼背李的姐姐,她常送去一些蔬菜瓜果。只要李奶奶去了,驼背李就一改往日的落寞寡言,姐姐长姐姐短地叫,满是皱褶的脸盛开如菊的花。

    ⑥李奶奶和我家是邻居,一次她和母亲聊天,说到驼背李,突然落下泪来。也是那时,十岁的我,听了驼背李的故事,才开始渐渐懂得人世的艰辛。

    ⑦驼背李有过一个完整的家,妻子贤惠,儿子乖巧,日子虽然贫穷却也温馨。而这幸福生活,在儿子两岁那年结束了。冬日里,一场极致的严寒,让儿子半夜感冒发起了高烧。两口子踏着没膝深的雪,赶到村子卫生所。赤脚医生忙中出错,未做皮试就给孩子注射了青霉素……

    ⑧孩子夭折了,妻子如抽去主心骨般悲痛欲绝,不久也生病去世了。接连的打击,让只有三十来岁的他迅速苍老下来。空荡荡的屋子里,常听到他一个人在自言自语地念叨着什么。

    ⑨驼背李沉寂了很久,当他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发染白霜,背驼得更厉害了。有好心人介绍他去城里一家工地做保安。半年后,工地完工,他回到了村里。回来的他变得精神抖擞起来,脸上也有了久违的笑容。

    ⑩从那以后,无论刮风下雪,驼背李每个月都雷打不动地去趟城里。去时满脸期待,回时满目欢喜。于是,有好事者嬉笑着调侃,说驼背李去城里找相好的了。他听了,亦不恼,一个人微笑着径直走回他的蘑菇房里去。

    ⑪当再次偶遇驼背李时,我几乎没认出他来。他更消瘦了,发白如雪,面颊深陷下去。他让我想到了深冬里枯槁的树木,似乎在一寸寸地腐朽下去。不久,就听到了驼背李重病卧床的消息。

    ⑫初春的一天,有个年轻男孩一路寻了来,挨家挨户地问李二勇的家在哪儿。村民们呆愣半晌,一个满口无牙的大爷恍惚记了起来,说:“他问的好像是驼背李吧?”大家才醒过神来。

    ⑬村民们跟着年轻人去了蘑菇屋。进到黑暗的屋子里,见到病床上的驼背李,男孩扑通跪下了:“爹,儿来看你了……”他的一声“爹”让大家惊呆了,也让昏迷中的驼背李醒了过来。他睁开迷蒙的眼,定定地看着男孩,脸上有了明媚的笑容,竟奇迹般地精神焕发起来。

    ⑭原来,那年驼背李去城里打工,无意中从电视上得知偏远山区的孩子们需要捐款助学时,他默默地记下了校址,捐了身上所有的钱,资助了一名品学兼优、早年丧父的孩子。前些年,他每个月定时去县城,就是去邮局给孩子汇款。钱不够了,他便去公园和街头拾荒,所得的钱全都给孩子汇去,一直供到那孩子中专毕业。

    ⑮他资助的孩子就是眼前的男孩。如今,男孩已事业有成,便一路寻来报恩。在场的村民得知事情的经过,一边唏嘘感叹,一边落下泪来,看向驼背李的眼神多了赞许和敬佩。

    ⑯自那天起,驼背李的头发被梳理得格外齐整,衣服也是分外地整洁。在暖暖的冬阳下,我常看到男孩着驼背李出来晒太阳。男孩将毛毯细致地在驼背李的腿上,将热茶到他的手上,然后坐在一旁和他聊天。画面温馨感人。

    ⑰村民们都羡慕地说,驼背李的春天来了。

    1. (1) 通读全文,依次找出村民对驼背李态度变化的词语。

        可怜和鄙夷→→羡慕

    2. (2) 文章开头部分写孩子们怕驼背李、大人们也不喜欢他,从全文来看,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3. (3) 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在暖暖的冬阳下,我常看到男孩着驼背李出来晒太阳。男孩将毛毯细致地在驼背李的腿上,将热茶到他的手上,然后坐在一旁和他聊天。

    4. (4) 本文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读完本文,联系杨绛的《老王》,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写出两点。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