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贵港模拟) 近日传来消息,即将执行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的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班里同学对这两个名字很是好奇,议论纷纷。请你也参与其中。
    1. (1) 【解说名称】对于“梦舟”和“揽月”的寓意,同学们作了以下探究。请你把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小语:都说“梦舟” “揽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谁能解释一下名字背后的蕴涵吗?

      小文: “梦舟”寓意载人月球探测承载着中国人的航天梦,开启了探索太空的新征程,也体现对神舟、天舟一系列飞船命名的传承。

      小语: ①?

      小文:至于“揽月”,则典出于毛泽东词句“可上九天摸月”,而且作为月面着陆器,是要接触到月亮的,所以特别用了“揽”这个动词,非常形象和主动,就像是②.

      小语:我晓得了!“梦舟”和“揽月”的命名意义不凡,彰显了③

    2. (2) 【扩大认知】从“梦舟”“揽月”的文化创意谈及科学与文学的联系,同学们继续探究。请你把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小语:看来文学与科学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例如①(人名)写的《昆虫记》就是两者结合的典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小文:而科学也实现了文学的想象,你看《海底两万里》所写的潜水艇,在成书不久就变成了现实:鲁迅在②《》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人面的兽、生着翅膀的人、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等怪物,也类似于今天的无人机、机械手、机器人等人工智能。

      小语:是不是可这么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也贯穿着冶炼钢铁的科技?

      小文:你搞错了, “钢铁”只是一个比喻,形容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历经磨炼而形成了钢铁一般的、③的意志。

    3. (3) 【发表见解】思考中国在探月航天领域上的探索,小语同学感慨地说: “仰望星空者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者关注现实。”请你就“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关系,写一段80字以内的议论性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 1. (2024七下·三台期中) 下列文化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其中长妈妈、夏太太、杨二嫂、范爱农都是我们熟悉的人物。 B .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C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以“卿”为爱称。 D . 《老山界》是陆定一创作的文章,全文通过记叙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故事,赞扬了红军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意志坚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1. (2024·杭州模拟) 品读古文里的“龙”,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乃夜,视乃昼,吹为冬,呼为夏,不食不寝不息。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应龙有翼,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早,早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东海中有流坡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①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一《山海经·大荒经》

    龙说

    唐·韩愈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②,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③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注释】①橛: jué,树木或庄稼的残根,这里指鼓槌②景:通“影”③ 汩:淹没

    1. (1) 根据提示,补充注释。

      方法

      加点词

      释义提示

      词义解释

      课内迁移法

      不寝不息

      废寝

      然龙乘

      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成语迁移法

      旱而为应龙之

      奇形怪

      语境推测法

      数早

      根据语境推测意思

      查阅工具书

      天下

      A威力,威势B威严,威信C威慑,震優

      ⑤(填序号)

    2. (2) 按要求对《山海经》进行梳理探究

      名称

      长相

      本领(用自己的话概括)

      烛龙

      人面蛇身而赤

      ① 

      应龙

      有翼

      能唤来大雨,解凡间旱急

      夔龙

      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

    3. (3) 在(朝花夕拾》中童年的鲁迅特别喜欢绘图的《山海经》,请结合名著与选文内容分析原因
    4. (4) 《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是借助外力,并不是真正的“逍遥”。读《龙说》,你认为龙是否实现了“逍遥”?请结合《龙说》说明理由。
  • 1. (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 阅读名著,感受名著故事。
    1. (1) 《骆驼祥子》的作者是①,在小说中除了主人公祥子以外,还描写了其周围的许多人物,如②的刘四爷,大胆泼辣又有点变态的③,一步一步走向灭亡的④等。
    2. (2) “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乌,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摘自《阿长与<山海经>》)。根据少年鲁迅的兴趣,你会向他推荐以下两部小说中的哪一部,请阐述理由。

      A.《海底两万里》 B.《骆驼祥子》

      我选,理由:

    3. (3) 请从下列A、B选项中任选一位,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他可以成为你心目中的“英雄”的理由。

      【链接材料】

      英雄:①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②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钦敬的人。③具有英雄品质的人。

      (摘自《现代汉语词典》)

      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摘自茨威格《伟大的悲剧》)

      A.《红岩》 江姐 B.《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

  • 1. (2023七上·雷州期末) 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 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1. (1)  语段中,鲁迅为什么对“她”采用多样的称呼? 请根据名著内容简析。
    2. (2) 《朝花夕拾》中还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请在其余篇目中,自选两篇,各列举一个情节。
  • 1. 《阿长与〈山海经〉》作者,选自《》。
  • 1. 组内成员小语搜集到阿长的故事,她摘录下来。

    文学的舞台,因小人物而五彩斑澜。阿长, 一个粗俗、不拘小节的保姆:睡觉时满床摆着一个“大”字, 一条臂膊还搁在“我”颈子上; 一个有着满肚子繁锁礼节的保姆:正月初一要说恭喜,要吃福橘; 一个让鲁迅似乎遇着一个霹雳 , 全身都震起来的保姆:目不识丁但不辞辛苦为鲁迅买来刻印粗的《山海经》 ……

    如果说,邓稼先这样的“大人物”,他们是披荆斩棘的开创者,如奔涌洪流的浪丛,冲刷岩石开辟道路。那么阿长这样的小人物,____,____,____

    1. (1) 请你帮她把写错的字找出来并改正。
    2. (2) 请你帮她把不会读的字注音。

      ) 震) 粗

    3. (3) 请你帮她模仿前面的句子写一句话来表达对小人物的赞颂。
  • 1. 【我写词】请从七下第三单元课文中的“阿长”“老王”任选一人,模仿下面的示例,联系课文内容自选角度为所选人物写一段100字以内的颁奖词。

    示 例:有人一生迟疑,从不行动;而你从不抱怨,只想扼住命运的喉咙。能吃苦,肯奋斗,有担当,似一叶扁舟在激湍中逆流而上,如一株小树在万木前迎来春光。在阴霾中,你的笑容给我们带来力量。(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陆鸿颁奖词)

  • 1. 文学作品阅读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美]杜鲁门·卡波特

    ①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 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②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她叫我“巴迪”,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她现在仍是个孩子。

    ③我们把童车推进山核榄树丛。童车是我出生时买的,快散了,轮子摇来摆去,像醉鬼的腿。奎尼是我们养的一条小狗,她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现在一路小跑跟在小车旁。

    ④三个小时后我们回到厨房,把拉回家的满满一车风吹自落的山核桃的壳剥去。欢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核桃肉散发着甜美的香气。奎尼求我们给她点尝尝,我的朋友时不时偷偷给她一点,但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这些山核桃还不见得够做三十个水果蛋糕呢。”明月高照,小车空了,碗满满的。 

    ⑤第二天,我最喜欢的事开始了:大采购。樱桃,柑橘,香草,葡萄干,威士忌,大量的面粉和黄油……嗬,简直要一匹小马才能把车拉回家。我们没钱,但每年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 一罐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

    ⑥黑炉子加足了煤和柴火,烧得像一直发光的南瓜。打蛋器旋转着,调羹在一碗碗黄油和糖里搅动,香蕉让空气变得甜甜的,姜又增加了香味。厨房里浓香扑鼻,弥漫到整幢屋子。四天后,大功告成,三十只蛋糕放在窗台、搁板上晾着。

    ⑦蛋糕给谁呢?朋友呗。不一定是邻近的,大半倒是只见过一次,甚至素未谋面的,我们喜欢的朋友。例如罗斯福总统, 一年来镇上两次的小个子磨刀人,帕克(班车司机,他每天在尘土飞扬中嗖地一声驶过时和我们互相挥手招呼)。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太害羞了,才把这些陌生人当作真正的朋友?我想是的。我们的纪念册里有用白宫信笺写的答谢信,有磨刀人寄来的一分钱明信片——它们让我们觉得和外面的丰富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⑧厨房空了,蛋糕都送走了,我的朋友要庆祝一下——还剩下一点威士忌。奎尼分到满满一勺,倒在她的咖啡碗里,我们平分剩下的。奎尼躺在地上打滚,爪子在空中乱抓。我身子里热烘烘地冒火星,像快要烧成灰烬的木柴。我的朋友围着炉子跳圆舞曲,两只手提起那身蹩脚的花布连衣裙的裙边,就像是舞会上穿的礼服,唱着“指给我回家的路”。

    ⑨下一个任务就是准备礼物。我想给她买整整一磅樱桃巧克力,不过,我给她做了只风筝。她希望给我一辆自行车,不过,我肯定地也是给我做风筝——和去年一样,和前年也一样。我们又凑了五分钱给奎尼买了一大根还有余肉可啃的牛骨头,用彩纸包起来,高高地挂在圣诞树顶上一颗银星边。奎尼知道那是牛肉骨头,馋得坐在树下呆望着,该睡了还不肯走。我的兴奋不亚于她,踢被子,翻枕头,就像是热得不可开交的夏天夜晚。我的朋友手持蜡烛坐到我的床沿:“我一点也睡不着,心像兔子一样乱跳。你说罗斯福夫人会在晚餐时端上我们的水果蛋糕吗?”我俩在床上挤作一团,她在我的手心里写“我爱你”。“你的手比以前大了。我想我大概不愿你长大。你长大了,我们还能继续当朋友吗?”我说我们永远是朋友。

    ⑩这是我们一起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

    ⑪我上了军事学校。我也有了新家,但那不算数。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家,而我再也没回去过。

    ⑫她还待在那里,有奎尼做伴,后来只剩她一个人。(她写道:“昨天,梅西的马踢伤了奎尼,伤得很重。谢天谢地,她没有太痛苦。我把她包在一张条纹床单里,用童车推到草地……”)以后几年的十一月里,她还是做水果蛋糕,她一个人,没有从前做得多,不用说,总是把“最好的那个”寄给我。渐渐地,她在信中把我和早已死去的巴迪混淆起来。

    ⑬终于,在十一月的某个早晨, 一个树枝光秃秃,鸟儿不再鸣叫的早晨,她再也无法起床,大声宣布:“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

    ㉖每个月不仅仅是十三号那天,她在床上起不来了:这事发生时,我就知道了。通知我的信只是证实了我的感觉。某种隐秘的情绪使我早早感知到了;同时,我生命中无法被取代的一部分被切断了,就像断线那头的风筝一样。所以,那年十二月的那个早晨,走过校园时,我一直看着天空,眼睛不断搜寻着,仿佛期待看到心像两只断线的风筝一样,向天堂飞去。

    1. (1) 活动一:初探——读材料,筛选信息

      请罗列“我的朋友”的典型事件,并用关键词简要概括其对应的人物形象特点。

    2. (2) 活动二:赏析——品人物,细处寻味

      品读人物细节描写,可以从品味词语、品析修辞、体会句式等角度入手。请任选两个角度完成画线句赏析批注。

    3. (3) 活动三:关联——知情感,传承精神

      请你结合小贴士,感受作者对小人物的情感。

      小贴士:本文作者杜鲁门·卡波特。卡波特是其继父的姓氏。由于父母离异,年仅四岁的卡波特曾被送到母亲的亲戚家寄养,在那里和他母亲的远亲——六十多岁的孤寡老人成为忘年交。六十多岁的老妇人,看到年幼的卡波特,就想起自己童年时的一个叫巴迪的好朋友,而那个巴迪早就死了。

    4. (4) 活动四:得法——析手法,感知匠心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请你仿照示例,体会文中运用“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的效果。

      示例:《阿长与<山海经》》①“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这里“已经说过”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②“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这里就是“童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③作者是以儿时的心态回忆阿长的,又是以写作时的眼光观照自己的童年和阿长的。儿时的感受使文章富有童趣,成年的视角则使文章充满了温情和深沉的怀念,并揭示出阿长对“我”成长的重要意义。

    5. (5) 请你结合探究过程,谈谈“回忆性散文”的阅读策略。
  • 1. 你所在的小组负责搜集与小人物有关的动人事迹,作为小组组长,你需要给组内人员合理分工,让他们能够在搜集资料时有所区别,避免重复。请你设计一条分工方案。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