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提升

    (一)黄河母亲

    带着你的嘱托①我们解缆②,

    带着你的企盼我们行船。

    你的祝福伴月缺月圆,

    你的牵挂随号子飘远。

    驱寒的酒很辣很辣,

    思乡的梦很甜很甜,

    收紧的网很沉很沉,

    流淌的汗很咸很咸。

    因为你的坚强我们勇敢,

    因为你的善良我们平安。

    你的付出把船舱装满,

    你的呼唤伴我们凯旋③。

    头上的天很蓝很蓝,

    岸边的家很暖很暖,

    心中的爱很深很深,

    船头的路很远很远。

    啊,黄河母亲,

    你是征途①上不倒的桅杆,

    啊,黄河母亲,

    你是岁月中不落的征帆。

    【注释】①爆(zhǔ)托:托(人办事);托付。②解缆(lǎn): 解开拴船用的铁索或许多股拧成的粗绳。③凯(kǎi)旋:战胜归来。④征途:远行的路途;行程。

    1. (1) 阅读诗歌,说说第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并阐述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2. (2) 诗歌,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情感,举例说说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不同的表达方式。
    3. (3) 再读诗歌,请概括诗歌中“黄河母亲”的形象特点。说说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 1. 阅读提升

    (二)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据载,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西城,寻找黄河源头。张骞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在黄河源头“见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自此有黄河源头与天上银河相通的传说。

    1. (1) 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典故通过黄河寄托自己美好理想的句子是
    2. (2) 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呢?请简要分析。
  •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奔腾不息,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文化。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感受黄河的魅力。

    1. (1) 【理解黄河内涵】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1948年,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战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兢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2. (2) 【描绘黄河画面】下图是黄君璧的画作《飞瀑雷鸣》,观察并加以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画面,至少用上一个成语和一种修辞手法。
  • 1. 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B .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 .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D .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 1. 班级将要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小方被委派主持班里的黑板报设计,下面是他在活动中搜集到的素材,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B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
      C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恭毋潜)
      D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
      E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上面诗句不符合爱国主题的两句是           。(只填字母)
    2. (2)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爱国的诗词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3. (3) 在诗歌朗诵时,小方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后,小圆要接着朗诵黄需的《我的中国心》。

      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串联词。

  •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技术力量特别缺乏下,这个工程也没有停下来。 B . 我们就互相关心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C . 纵然功课很忙,我们也要坚持体育锻炼。 D . 他从没缺过课,今天下午,大约肯定是生病了。
  • 1.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及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pài)       山(diān)     九连环(qǔ) B . 育(bǔ)        气(pò)       发扬长(zī) C . 流(zhuó)      转(wǎn)      一万丈(xiè) D . (zhàng)     豪(mài)      万丈狂(lán)
  • 1. 诗歌《黄河颂》以为抒情主体,由黄河的形象,写到,由“我”的“望”,写到“我”对,再写到。全诗一气呵成,激情澎湃,气贯长虹。

  • 1. 《黄河颂》由 (原名张光年)作词,曲,这是抗战初期很有影响的,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 1. “啊!黄河!”这句在诗中反复出现,对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反复出现是为了对所歌颂的对象加以强调。 B . 这是诗人在“望”黄河的基础上,情不自禁地歌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C . 反复出现,从不同角度赞颂黄河,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D . 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