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 ) 是加拿大人, 勇敢机智,捕鲸技艺天下无双。
    A . 孔塞伊 B . 内德·兰德 C . 阿罗纳克斯
  • 1. 名著阅读

    宾小阳同学阅读了《海底两万里》,绘制了一幅诺第留斯号简要的航行路线图:A——【经托雷斯海峡】——印度洋——【经锡兰采珠场】——红海——【经苏伊士地下水道】——地中海——【从直布罗陀海峡】——B——南极海域(或“南冰洋”)——【到达极点】——B——北冰洋【挪威海岸附近的罗弗敦群岛附近的海域】

    1. (1) 检查发现,宾小阳绘制的航行图少了两个地方,请你将上图中A、B处地点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同时请选择其中一个地点,描述在此地发生的重要事件。

      A处:

      B处:

    2. (2) 小说中有四个主要人物:尼摩船长、阿龙纳斯、康赛尔、尼德·兰,你最喜欢哪一个?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其形象。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尼摩艇长说:“教授,我曾经注意到,在红海和地中海中有某些完全相同的鱼类。我确定了这个事实,我就问,在这两个海中间是不是有交通路线的存在。如果有,地下水流因为两海的水平面不同,必然要从红海流到地中海。我在苏伊士附近打了很多鱼。我把铜圈套在鱼尾上,再把鱼放入海中。几个月后,在叙利亚海岸,我找到了一些从前放走的鱼尾上有铜圈的鱼。两海之间有路可通的想法得到了证明。我利用诺第留斯号去找寻这条通道,终于把它发现了,也冒险走过去了!教授,不久您也要通过我的海底地道了!”

    下列各项中,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

    选文出自____的著作《____》,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尼摩艇长告诉教授

    A . 法国作家凡尔纳、海底两万里、他认为红海和地中海之间有海底地道 B . 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他在叙利亚海岸发现了他之前放走的鱼 C . 法国作家凡尔纳、海底两万里、他发现红海和地中海之间海底地道的经过 D . 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他准备带教授穿行海底地道
  • 1. 下列对《海底两万里》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经过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等著名的海域。 B . 《海底两万里》中的“诺第留斯号”的船长是尼摩,他的身份还有前印度王子、设计师、建筑师。 C . 在陆地上的几天里,康塞尔捕到了一只珍贵美丽的鸟叫极乐鸟,其被捕的原因是被红果灌醉而飞不起来。 D . 法拉格特是一位职业的捕鲸专家,他有一个外号叫鱼叉手之王。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广阔的草原上到处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 B . 那轻柔的旋律一直在我的梦中飘散着。 C . 不知为什么,一闭上眼睛,这支铅笔总在我的眼前飘浮 D . 心有灵犀地知道他在哪儿,就飞跑到存放眼睛的那个小房间,他果然在里面。
  • 1. 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工作,部署下半年经济形势。(将“经济工作”和“经济形势”互换位置) B . 目前,已经年满八十一岁的拜登公开宣布,他将在明年继续下一任美国总统大选。(在“继续”的后面加上“参加”) C . 淄博烧烤爆火,反映出政府是否具有服务意识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将“反映”改为“表现”) D . 乌克兰舰艇与俄罗斯黑海舰队在海面上展开激战,双方对交战的结果众说纷纭。(将“众说纷纭”改为“各执一词” )
  • 1.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 漫步        迟顿        急剧        增高        不期而至 B . 拍摄        蔚蓝        相继        去世        孤独寂寞 C . 合拢        狭窄        循环        系统        难以查觉 D . 停箔        草丛        激动        不已        天涯海角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bì)                点(zhuì)                灵(xī)                        隐(méi) B . 盖(fù)                觉(zhù)                闲(xiá)                腰(lǎn) C . (xiǎnɡ)        短(zàn)                坐(diē)                现(tū) D . 尽(máo)                小(zhǎi)                唱(yín)                一(lǚ)
  •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带上她的眼睛(节选)

    刘慈欣

    ①这是高山与草原的交接处,大草原从我面前一直延伸到天边,背后的群山覆盖着绿色的森林,几座山顶还有银色的雪冠。

    ②我掏出她的眼睛戴上。

    ③所谓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它还能通过采集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现在,每个长时间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都有了另一双眼睛,由这里真正能去度假的幸运儿带上这双眼睛,让身处外太空的那个思乡者分享他的快乐。

    ④“这里真好!”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⑤我从眼睛中真的听到她在做深呼吸,我说:“可你现在并不封闭,同你周围的太空比起来,这草原太小了。”

    ⑥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但几秒钟后,她突然惊叫:“呀,花,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

    ⑦是的,广阔的草原上到处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我蹲下来看。“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

    ⑧我在草原上漫步,很快来到一条隐没在草丛中的小溪旁。她叫住了我说:“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我蹲下来把手伸进溪水,一股清凉流遍全身,她的眼睛用超高频信息波把这感觉传给远在太空中的她,我又听到了她的感叹。

    ⑨“你那儿很热吧?”我想起了从屏幕上看到的她那窄小的控制舱和隔热系统异常发达的太空服。

    ⑩“热,热得像……地狱。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这时我刚把手从水中拿出来,微风吹在湿手上凉丝丝的,她让我把双手举在草原的微风中,直到手被吹干。

    ⑪我带着她的眼睛在草原上转了一天,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

    程度。

    ⑫日落前,我走到了草原中一间孤零零的白色小屋,那是为旅游者准备的一间小旅店,只有一个迟钝的老式机器人照看着旅店里的一切。

    ⑬夜里我刚睡着,她就通过眼睛叫醒了我:“请带我出去好吗?我们去看月亮,月亮该升起来了!”

    ⑭我睡眼蒙眬中很不情愿地起了床,到外面后发现月亮真的刚升起来,月光下的草原也在沉睡。

    ⑮我伸了个懒腰,对着夜空说:“你在太空中不也一样能看到月亮吗?喂,告诉我你的飞船的大概方位,说不定我还能看到呢。”

    ⑯她没有回答我的话,而是自己轻轻哼起了一首曲子,哼了一小段后,她说:“这是德彪西的《月光》。”直到一个小时后我回去躺到床上,她还在哼着《月光》,那轻柔的旋律一直在我的梦中飘荡着。

    ⑰第二天清晨,阴云布满了天空,草原笼罩在蒙蒙的小雨中,我从眼睛中听到了她轻轻的叹息声。

    ⑱“看不到日出了,好想看草原的日出……听,这是今天的第一声鸟叫,雨中也有鸟呢!”

    1. (1) 选文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 (2) “我”带上“她的眼睛”去旅行,让她看到了什么?
    3. (3) 作者在选文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来突出“我”和小姑娘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选文中,“我”是否认为小姑娘的表现有些奇怪?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你的看法。
  • 1. (2024八下·宁江开学考) 同学们搜集了一些这一时期科学探索的相关资料,下面内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1956 年,在“向科学进军”、“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指导下,国家初步建立了科技体系。 B .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这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践行一生的誓言,体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 C . 在氢弹爆炸成功的同时,中国政府重申,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D . 为响应“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中国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了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工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