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古诗文阅读

    【甲】题木兰庙

    [唐]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洒,拂云堆上祝明妃

    【注释】①拂云堆:古地名,在黄河北岸,今内蒙古乌拉特旗西北。此处有神祠,突厥入侵中原,必先至神祠祭酹求福。祝:祭拜。明妃:即汉元帝宫女王嫱,又称王昭君。王嫱远嫁匈奴和亲

    【乙】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

    陆士谔

    咸丰庚申 , 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然。

    时敌军已近寨,枪声隆然。 ……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婉贞独戚然曰:“小敌去,大敌来矣。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三保瞿然曰:“何以为计?”婉贞曰:“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吾村十里皆平原,而与之竞火器,其何能胜?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操刀挟盾,猱进蓝击 , 或能免乎?”三保曰:“悉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与之扑斗,何异以孤羊投群狼?小女子毋多谈。”婉贞微叹曰:“吾村亡无日矣!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诸君无意则已,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众皆感奋。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 去村四里有森林阴翳蔽日伏焉。未几,敌兵果舁炮至,盖五六百人也。拔刃奋起,率众袭之。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婉贞挥刀奋斫,所当无不披靡,敌乃纷退。婉贞大呼曰:“诸君!敌人远吾,欲以火器困吾也,急逐弗失!”于是众人竭力挠之,彼此错杂,纷纭弩斗,敌枪终不能发。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敌弃炮仓皇遁。谢庄遂安。

    (选自清末徐珂所辑《清稗类抄》,有删节)

    【注释】①冯婉贞:河南谢庄人,谢庄猎户、团练首领冯三保之女。②咸丰庚申:即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这一年,冯婉贞19岁。③京洛:京城。④骚:骚乱。⑤猱进蓝击:像猿猴那样进攻,像鸷鸟那样攻击。⑥而:如果。⑦舁(yú):抬。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2) 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去 村 四 里 有 森 林 阴 翳 蔽 日 伏 焉 

    3.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4. (4) 细品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推断句中“瞻予马首”的意思,并说明理由。)

    5. (5) 《木兰诗》中的“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与杜牧的《题木兰庙》中的“①”一词,都表达 了木兰②之情;“拂云堆上祝明妃”一句把木兰和明妃联系在一起,表明她们的身份、经历以及到边关的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来到边关的目的是相同的:③ 
    6. (6) 甲诗和乙文一写木兰, 一写冯婉贞,都是女英雄。请结合上述诗文和《木兰诗》,说说两个女英雄的异同。
  • 1. 请你为木兰写一则颁奖词,突出木兰爱“国”护“家”的精神品质。
  • 1. 下列属于“朔气传金柝”(《木兰诗》)中的“金柝”的一项是( )

    小贴士:古时军队中白天用来烧饭,晚上用来打更的器具。

    A . B . C . D .
  • 1. 解释重点词句。
    1. (1) 解释多义词。

      昨夜见军

      愿为鞍马

      对镜花黄

      买骏马

    2. (2) 重点语句翻译。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 (3)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 (4)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 (5)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6. (6)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

    木兰当织 古义: 今义: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义: 今义:

    策勋十二 古义: 今义:

    双免傍地 古义: 今义: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木兰户织(

    闻女叹息(

    ⑶问女何所

    ⑷昨夜见军帖

    ⑸卷卷有名(

    辞爷娘去(

    ⑺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⑼万里赴机(

    ⑽关山若飞(

    气传金柝(

    策勋十二转(

    ⒀赏赐百千

    ⒁木兰不用尚书郎(

    ⒂出相扶将(

    我旧时裳(

    ⒄双兔地走(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在北宋____(作者)编的____ (时期)的____(题材)《木兰诗》中,“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____”是挺身而出的木兰,“万里赴机,____”是英姿飒爽的木兰,“气传金析,____”是耐得住军营苦寒的木兰,“将军百战死 , ”是英勇善战的木兰,“策十二转 ,____”是战功赫赫的木兰,“____,我旧时裳。当窗理云 , ____”是恢复女装的木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为热爱和平的人们传颂了千百年。

    1.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机(

      气(

    2. (2) 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 1.  文学作品阅读

    江北的雪

    朱明东

    ①一场洁白的盛典不期而至。

    ②朵朵雪花在空中缓缓地飘、慢慢地舞,层层叠叠、密密麻麻,一层一层往下落。这就是哈尔滨江北的雪,江北冬日里声势浩大的雪。

    ③初识江北的雪是儿时的一个早晨。祖父端着一盆豆腐冒雪而归, 一缕狂欢的风雪尾随热腾腾的豆香袭进屋内。 透过结冰的窗户向外张望,漫天的雪花,像大雾在弥漫,像柳絮在飘飞,更像卷着浪花的海水在汹涌。房前房后,院里院外,银白一片。想出门,门却推不开。

    ④下雪前,母亲回娘家看姥姥。我想跟着去,母亲说:“好好做寒假作业,雪停了天晴了,妈就回来了。”那两天,雪花晶莹了我的梦。第三天早上,阳光透过霜漫的玻璃,将我从梦中唤醒。呀,雪住了,天晴了,妈妈要回来啦!我兴奋地穿好衣服跑出门。雪霁一片新色,满村的雪,满村的白。脚下的雪更厚实,踩在上面,雪会欢快地发出“咯吱咯吱”声。村西头那些老杨树上高高低低挂满了“棉絮”,微风一吹,枝头就一抖;再一吹,“棉絮”就落了一地。

    ⑤前方的路和田野连成了白茫茫一片。西北那边有姥爷家,母亲定会打那里返回来。眼睛望得有些疼,用手揉了一下再望,田野上有个红点正向这边移动。是母亲!母亲头扎围巾,一身红棉袄,挎着小竹篮,向我走来……

    ⑥孩子沉湎在深深的雪梦中,田野、山林、乡村和城镇静谧而安然。月光下,江北成了平静的海洋,到处闪动着银色的光。天蒙蒙亮,父亲领着我和哥哥去二十多里外的小镇赶集。脚下的雪更加厚实了,大大的雪爬犁滑行得越发自由。我和哥哥坐在爬犁上,父亲轻快地拉着。太阳升起来了,辽阔的江北大地新光浮跃,熠熠生辉。赶集回来,天近黄昏,去时还舒缓的田野忽然刮起了大风。风卷着雪刮过来,向我们起劲儿地冲击着。我和哥哥躲在父亲身后不敢往前走。父亲安慰道:“别怕,前面就到家了。”

    ⑦大雪小雪下了几十年,离家的孩子终于回到了故乡。曾被红棉袄映衬的田野,曾刮着风雪的江北大地,如今已成为国家级新区。看,江北的雪片片如鹅毛,纷纷扬扬;看,江北的雪轻轻盈盈,朵朵绽放。落在树上,树上开满了银色的花儿;落在人身上,人瞬间清爽;落在车上,车上就载满了力量;落在窗台上,窗台上就闪烁温暖的光。雪花有情,江北的大地朴实而热情。在这样的大地上,归乡的游子怎能不欣慰?

    ⑧在我看来,没有雪花的飞舞,江北大地就少了一份冬日独有的美感。江北,有飞雪迎春的信念,更有桃花盛开的期待。在冰雪大世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雪的无畏光芒。数十台造雪机一字排开,正以每小时三十立方米的速度与天然雪共同打造着江北的新童话。五光十色的冰灯引导着雪飞舞的方向,最美的摩天轮成为江北新地标,与江北美丽的夜色和星空融为一体。

    ⑨银的大地,银的楼宇,银的江岸,到处都是雪的欢腾。几个孩子在小区门前堆雪人打雪仗,活泼而热闹。我情不自禁地抓起一把雪,向湛蓝的空中抛去。顿时,片片银屑如蝶飞舞,它们动情地唱着歌儿,似在传递春的消息……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02月08日)

    1. (1)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围绕“雪”写了哪几件事?
    2. (2) 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透过结冰的窗户向外张望,漫天的雪花,像大雾在弥漫,像柳絮在飘飞,更像卷着浪花的海水在汹涌。

    3. (3) 分析第⑦段中“在这样的大地上,归乡的游子怎能不欣慰”的原因。
    4. (4) 故乡往往是游子魂牵梦萦的地方,是游子固守一生的精神家园。抒写乡情自然成为许多文学作品的常见主题之一,而品读乡情则有助于读者走进作品,与作者进行精神对话。请结合相关作品,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品读下列两段文字不同的表达效果与游子乡情。

      【甲】顿时,片片银屑如蝶飞舞,它们动情地唱着歌儿,似在传递春的消息……

      (朱明东《江北的雪》)

      【乙】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端木燕良《土地的誓言》)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共129页